水滸傳中說一說,為什麼宋江非得要詔安

第一點,從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把儒家文化放在首位,就是因為這儒家文化講究的是忠君愛國,在當時宋朝也不例外,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在大多數好漢心中,所以大多數人是不願意造反的。而且在當時人人都看中名頭,無論是地方將領還是朝廷將領一句賊寇就讓好漢們恨不得生啖汝肉,我想沒有人想背上一輩子賊寇的罵名。

水滸傳中說一說,為什麼宋江非得要詔安

第二就是梁山成分的問題,梁山上下大致可分為三類,軍官派,如關勝呼延灼之輩,在上山時宋江都是打了包票的:老哥你到梁山上好好幹,咱們只是暫時落草,到時候肯定還要回歸朝廷的!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豈不美哉?第二類為土匪派,如梁山老派(王倫晁蓋時頭領)三山之流,大都是土匪嘯聚山林,無法進入仕途,又懶得做正經生意所以跑來當土匪。這群人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大都隨遇而安,當然如果給他們官做,自然是不做白不做。第三就是逃難派如宋江盧俊義林沖等人,好好的生活,因為雜事,不得不上梁山。但是畢竟仕途對他們的吸引力還是太大,他們更不會對於眼下的生活過於滿足。所以,梁山大部分人都還是傾向於詔安的,除了一兩個刺頭但也阻擋不了大勢。

水滸傳中說一說,為什麼宋江非得要詔安

第三,宋江和吳用的方向決定了以後只能詔安。整個水滸是黑社會性質的,而不是和三國那樣有目的的攻佔城池,發展領地。梁山中期發展迅速,經常攻城略地,但是目的不是為了借糧就是為了報仇,而當攻陷城池之後既沒有駐紮軍隊,也沒有發下安民文書,得到好處了就班師回俯。所以儘管鼎盛之期達到十萬之眾,但是始終只窩在一個小小的梁山泊之中,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朝廷下狠勁攻打梁山,哪怕你梁山兵多將廣,還是招架不住的。所以自然成不了過大的氣候。

第四,宋朝當時奸臣當道,皇帝昏庸,國力空虛。但是國家經濟甚至比唐朝還要發達,雖然對外敗仗連連,步步退讓,但是對於梁山泊這個彈丸之地還是有能力收拾的。梁山前期對陣的都是地方官府,能力有限,故百戰百勝。而到了後期朝廷派遣高俅童貫之流攜天兵前來徵繳,正值壯年的教頭林沖和八十的老梁王煥七八十回打個平手;五虎呼延灼和大將韓存保從馬上打到水裡,衣服武器都打沒了,還在赤手空拳過招,要不是沒羽箭張清來了倆人非得淹死到河裡。所以說朝廷還是有實力整梁山的,只不過派來的軍事頭領高俅童貫帶兵水平太次,又沒有卓越的軍師指揮,所以才吃了敗仗。

水滸傳中說一說,為什麼宋江非得要詔安

第四,當時宋朝經濟繁榮,雖然貪官多,但是老百姓的生活也還說的過去,沒有太多說是因為朝廷或者貪官才活不下去的難民。既然生活過得還不錯,就沒理由跑去造反,整天刀口上舔血誰受得了。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打土豪分田地之類的口號了。所以說即便宋江反了,得不到群眾的支持,只靠十萬地方軍如何跟八十萬正規軍抗衡?要說宋江還是點背,方臘在南方天高皇帝遠的,即便造反了,對於朝廷危害也不大,而山東離開封也就幾百裡,皇上不先搞他搞誰?

水滸傳中說一說,為什麼宋江非得要詔安

第五就是詔安的途徑有問題,他通過宿太尉和李師師上位,卻直接繞過了宋徽宗身邊的紅人蔡京和高俅,所以這兩人背後搗鬼那是肯定的。

第六就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點,這本書涉及到神!所以說每個好漢上山都可以用一句"一者上應星宿,二者脾氣相投"來解釋。同樣,宋江詔安也可以理解為是九天玄女娘娘等一系列神仙的安排,對一百零八魔君報效宋朝的安排。

水滸傳中說一說,為什麼宋江非得要詔安

總而言之,我個人認為宋江的詔安在方向上是完全正確的,與其死在朝廷的鐵騎之下不如報效祖國,這是中國人從古至今的志向。只不過他沒有料到奸臣的副作用是那麼大而已。所以宋江詔安這個意識並沒有錯,而失敗的結局只是因為計劃的失誤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