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縣考湖村宋勅封三忠聖王事略

詔安縣考湖村宋勅封三忠聖王事略

大廟


詔安縣考湖村宋勅封三忠聖王事略

大廟裡的楹聯

詔安縣考湖村宋勅封三忠聖王事略

大廟裡的楹聯

詔安縣考湖村宋勅封三忠聖王事略

三忠聖王故里遺蹟碑刻


話說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侵,攻破南宋都城臨安,宋少帝(幼主趙昰和趙昺)在一班宗室大臣簇擁下突圍南逃。卻說宋帝一干人馬抵達南詔(今詔安縣城),剛剛稍作休整,元軍便追殺過來,宋軍旋即起身往西路方向而去,抵考湖村與徑尾村交界處一側的吳家寨(早先的考湖村遺址),後世尊稱為王公牌(地名),這一帶溝壑縱橫、山包隆起,地形複雜。時正值小麥收割晾曬之際,村外灰埕上,吳明濟(聖王公:溫文儒雅)、吳明汶(三通王公:脾氣暴烈)、吳明澤(姑婆媽:端莊嫻淑),三兄妹正揮舞著麥架(一種打脫麥粒的工具)打麥。雖是亂世,但由於是窮鄉僻壤,鄉民仍然安居樂業,農事依舊。宋帝在眾將簇擁下策馬上前詢問路況。眾停下手中活兒,上前施禮回話,引領宋帝一行抄小路往廣東方向而去,並招引村眾贈送一些糧草。宋帝大喜,允諾日後回師之日,當以欽封,眾皆謝過。

宋帝去後不久,元軍追來,不見宋軍蹤影。見前方有村眾正在打麥,便氣勢洶洶,打馬直撲過來,且嘰裡咕嚕說了一通誰也聽不曉的話語。吳明濟見來者不善,便和聞訊抄傢伙趕來增援的村眾與元軍混戰起來,雖奮力拼殺,但終因寡不敵眾,敵不過元軍,吳明濟三兄妹壯烈殉國,餘者退入村寨。因元軍志在宋帝,便旋即整軍向前追趕。

且說離開考湖村往廣東方向而去的宋軍一路抵達毗鄰的饒平縣汫洲鎮三百門港,登船抵達南澳島。聞訊吳明濟三兄妹已殉國,宋帝一時感慨,連呼三聲“滿門英烈哉!”當即勅封吳明濟、吳明汶、吳明澤為三忠王,建廟供奉。今詔安縣西路一帶諸村皆供奉三忠王為地頭公。

據老輩人口傳:吳明濟三兄妹身首離異後,三顆頭顱在空中往西方向飛翔。及至今白洋鄉麻園村後,三姑娘渠道段水電站上頭山地,化身詢問一放牛娃三個問題:一曰:甘蔗沒頭會活嗎?放牛娃應會,二曰地瓜沒頭會活嗎?放牛娃仍應會,三曰:人沒頭會活嗎?放牛娃應不會。三顆頭顱便應聲落地,化成三處墳堆。這當然是傳說,但吳明濟三兄妹墳墓就在麻園村後水電站上方的坡地上,後世尊稱為王公墓。該墓坐北朝南,近階段陵園區已拓寬修葺。每年農曆三月廿九午後,考湖村大廟理事會打鑼鳴炮,組織村眾前往祭掃。今在相鄰的郭寮村與佔山龍自然村中間地帶新國道接入的白洋新幹線就從王公墓旁側經過,交通便捷。

考湖村大廟供奉的三忠聖王乃考湖村土生土長的古先民,因機緣巧合,成就由人到神的壯舉。每年元宵節,考湖村照例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農曆正月十五早上,大廟理事會組織人眾將大廟裡供奉的三忠聖王及諸神像請出來,供奉於門口埕的大棚下,由專門人等將神像洗漱一新,接受村眾朝拜,互換紅柑儀式。午後十二時許,村眾手執紅底黑邊的吳氏紅旗,聚集於大廟前開闊的大埕上,迎請大廟王公諸神明塑像巡狩鄉里(俗稱走王),合鄉平安。自古以降,屬不折不扣的民俗活動。按慣例,三響震耳欲聾的地銃過後,鳴鑼開道,巡遊隊伍浩浩蕩蕩自大廟出發。徒步繞行村莊外圍一圈,經山頭土地公廟、王公牌、分柑井、碧湖庵,再進村穿巷,最後回到大廟,歷時大半個下午。

考湖村通過每年舉辦“營神”慶元宵這項民俗活動,弘揚吳民濟三兄妹保家衛國的優良傳統,教育後輩子孫,敦親睦鄰,繼往開來。(本文源自《閩南日報》 吳志煌 文/供圖)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