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二战许多枪械弹夹在侧面或上面?

韦如杰


兔哥回答:战争历来都是武器发展的催化剂,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世界级别的大战,参战国达到了60多个国家。而战争自然是用武器来说话的,因此,各国对武器的研制投入自然非常大,派生出了众多的新型武器。而枪支更是每名士兵必须的装备,自然是发展的重要一项内容。(↓上,斯特林冲锋枪。下,为德军伞兵冲锋枪)




二战中出现了很多的自动步枪,如,冲锋枪、轻机枪等,这些单兵自动武器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射速高;同时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精度较差;当然这个是相对现在的自动步枪而言的。而且供弹方式也不统一,其中的自动步机枪的供弹方式有弹鼓式、弹匣式、也有弹链式的;而且,有从下面供弹的也有从上面供弹的,更是有从旁边供弹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上:捷克ZB-26轻机枪;下:勃然轻机枪)



使用目的,设计理念不同::二战时采取弹匣供弹的都是冲锋枪、轻机枪这样的自动武器。当时二战时期对这类武器的使用的理念主要是依靠连续的射速短时间即可以射出很多的子弹,采用扫射的方法靠子弹数量弥补精度的不足。二战时的轻机枪,冲锋枪对精度的要求并不是处于首位,主要是连续的射速。因此,对供弹方式对枪支带来的影响不够重视,所以,就出现了侧面弹匣供弹和上面弹匣供弹的方式;而这样布置对战壕中的作战有利,也有利于运动中的手持。(↓下:司登冲锋枪;下:勃然轻机枪)


供弹方式对射击精度的影响:我们知
道枪支的精度受枪支重心的影响,如果采用侧弹匣供弹,弹匣内装有二三十发的子弹还是有一定重量的,对于枪支的轴线重心会产生偏离,特别是自动步枪,射击时产生的振动严重,因此,对精度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当时只所以还采取这样侧面供弹的方法主要的考虑的瞄准基线的降低,另外,侧面供弹的弹匣按装要比由下面供弹的弹匣方便。其主要原因还是使用的理念主要是强调火力而轻视精度。当然这样的侧面供弹的枪支的精度也处于可接受的范围。(↓日本九六式轻机枪)



上面弹匣供弹:这样的供弹方式主要是轻机枪,采用上面供弹的轻机枪虽然解决了枪支轴线重心的偏差问题,但对于瞄准会产生影响,由于有弹匣的遮挡,视线受阻,因此,其准星、缺口(照门)都需要偏离枪支的中心线,这样会对瞄准时的舒适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弹匣在上面也会遮挡观察视线。采取运动中短停顿射击时会影响操枪的握持性,上面弹匣供弹没有下面供弹好。容易变产生轴线重心左右摇摆,影响精度;(↓布伦轻机枪)


典型的枪支代表:侧面供弹的枪支有很多,当时属于时尚,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司登”冲锋枪,该枪采用的就是侧弹匣的方式,司登冲锋枪二战中可谓是名枪,其中走火现象也是出了名的;德国的MP18冲锋枪,这款枪采用了侧装弹匣加蜗牛弹匣的奇特供弹方式,我国抗战时也有引进,俗称“花机关”;德国的FG42伞兵步枪也采用侧弹匣供弹;英国的斯特林冲锋枪也是侧弹匣供弹;这样做看来主要是为了在战壕中或是卧姿射击时便于隐蔽,不至于把头抬的过高。机枪也有侧弹夹供弹的,日本二战时的九二式重机枪就采用了侧弹夹供弹方式;(↓德国p28冲锋枪)



上弹匣供弹的步机枪:冲锋枪中奥大利亚的“欧文”冲锋枪就是采用了上弹匣供弹的方式。机枪中更是普遍,如,著名的BZ-26捷克式轻机枪。英国的布伦轻机枪。日本的九六式轻机枪,还有英国专门为国民政府研制的“勃然”轻机枪都是采用上弹匣供弹的方式;另外日本二战时期的歪把子轻机枪采用了漏斗式的供弹方式并且也是侧面供弹。这些上面供弹的枪支为了能瞄准,都采取了准星瞄准缺口偏移的措施。日本的歪把子更是干脆把枪托整个做成歪向一侧的。(↓注意瞄准器的位置)



总之二战中枪支的供弹方式主要以方便使用,便于隐蔽为目的,对精度要求不高,正是这样的指导思想影响到了枪支供弹方式的设计,因而出现了侧面供弹和上面供弹的方式出现。也是武器发展的一个客观阶段和必须要走的一个过程。(↓上:德国P18冲锋枪,俗称花机关;下:奥大利亚“欧文”冲锋枪)



兔哥42928


主要是当时技术水平低,这样做,可以尽可能的做到最完美。ZB26、DP27、九六式、九九式、布伦等轻机枪,弹匣都在上方。而司登冲锋枪和MP18冲锋枪FG42,弹匣也都在枪的侧面。

这样做其实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弊端也是很大。弹匣放上面的轻机枪多为导气式解锁,弹匣在上方,可以尽可能的让射击高度降低。而且,顶置供弹的优点也很明显,弹匣离枪膛更近,同时便于换弹匣,非常快速,这是弹匣在下方的枪不能比的。

还有就是结构上,弹匣在上方的机枪结构简单,一旦发生故障,维修非常方便。弹匣在下方的机枪,维修起来就比较麻烦。同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不便于瞄准,重心偏高。

弹匣侧面的主要是冲锋枪,例如司登。弹匣横插,更加便于士兵卧倒射击,同时,横插的弹匣在一个换弹匣的时候要比下方弹匣更快,更便捷。但横插的弹匣缺点更明显,重心偏移,射击不好控制。同时,增大了体积。

归根结底,不管弹匣在哪个位置,都是因为当时技术所限,枪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摸索阶段。最后人们发现,还是弹匣在下面更合理。


军武文斋


二战时期,将枪械的弹匣装在侧面包括机匣上方,不是冲锋枪就是轻机枪,特别是轻机枪,将弹匣置于机匣上方,非常方便射手更换弹匣,有利于轻机枪火力的持续性,典型的机匣上方供弹的轻机枪有捷克ZB-26、英国布伦式、日本九六/九九式等。

至于第一把投入实战的德制MP-18冲锋枪,却采用了侧面供弹方式,影响了日后某些冲锋枪的供弹,譬如英国司登式冲锋枪就借鉴了德制MP-18冲锋枪的供弹方式,尽管整枪研制却参考了二战时德军另外一支著名的冲锋枪MP-40式。

由于MP-18冲锋枪最早使用了32发蜗牛弹鼓,倘若制作成下供弹,会导致形状会非常奇特,且侧面供弹方式,卧姿射击火线降低,持枪的射手会感到更舒适,非常适合一战时期无处不在的堑壕战,因此,MP-18冲锋枪就是一把为堑壕战而诞生的冲锋枪。

考虑到轻机枪是步兵班最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且当时的轻机枪事实上也不轻,轻机枪只是相对重机枪而言的,重量都在10公斤左右,因此整枪较重,不变端起来射击,主要是阵地战使用,以持枪者卧姿射击为主,大都采用了机匣上方装弹匣的模式,降低了火线高度的同时,也方便射手快速更换弹匣。

甚至澳大利亚的欧文冲锋枪,都采用机匣上方插弹匣的方式,因为此枪主要是以腰间挟持射击为主,上插弹匣有利于快速换弹匣,保持冲锋枪的火力持续性,尽管后来厂家开发了下插弹匣的欧文冲锋枪,但澳大利亚军队并未采购装备。

当然,机匣上方插弹匣的轻机枪包括极少数的冲锋枪,会影响射手的视线,瞄准具是偏向一侧的,所以现代班用机枪,就不再采用上插弹的模式,而改成机匣下方供弹具方式,或干脆使用弹链供弹。

侧弹匣供弹方式,尽管非常有益卧姿射击,但却导致枪械重心偏向一侧,且随着弹匣中子弹的射出,重心时刻都在变化,对射击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控枪的舒适性。


国平军史


众所周知在二战中诞生了很多的枪支,其中就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枪、重机枪、轻机枪、步枪等等,不过我们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些枪支的弹匣是安装在枪身的上方的。

举一个例子,二战时德国生产的MP18冲锋枪也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冲锋枪之一,不过这并不是本文所要介绍的重点,我们所要介绍的重点那就是这款冲锋枪的弹匣采取的是侧插的方式。

这款冲锋枪最多只能安装32发子弹,而且由于采取的是侧插的形式,这就表明了这款冲锋枪只能用卧姿的形式在战壕中瞄准射击敌方,只适合一战那种近距离的作战方式。

总而言之侧插和上插所生产出来的枪支都是适合当年战争格局的影响,但是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是特别不利于二战的射击环境,因此逐渐就被淘汰了。






高志宏-马到成功


侧面或者上部供弹那些鬼畜们基本都是一战作战思路的余孽。

我们常常能看到两种喜欢将弹匣插在上面或者侧面的——冲锋枪-机枪

冲锋枪:一战时期出现的两把冲锋枪——意大利改自帕罗沙1915的贝瑞塔1918,不过这个等会说

另一把是比较知名的花机关,德国MP18

而一战打的是堑壕战,MP18设计的理念就是在一波冲敌军堑壕的时候提供一定火力压制,冲入堑壕之后无脑泼水。但这两种作战模式中,都不怎么需要三点一线的去瞄准。而只需要端着腰射就行,可以脑补一下腰射姿势是握着侧边弹匣更舒服还是握着下护木舒服,尤其是控枪方面。

而在堑壕防御作战中,如果使用下置弹匣的话,会导致身体暴露面过高。但MP18(或者说伯格曼)不会。


机枪,或者说轻机枪一般都为上置弹匣。因为全威力步枪弹的长度做不成像MP18一样的前握把,另一个原因则是上部供弹也有利于利用一些重力来帮助弹匣供弹更顺。

轻机枪这个概念在一战时期虽然还挺模糊的,但是到了战后有了一定思路——步兵班一级的支援火力。那会有个行进间射击的训练,像下面这图。

主要是轻机枪手(自动步枪手)一边行进一边连续射击压制敌方,好让自家步兵冲进对方堑壕搞事情。

而这种压制对于准头没啥要求(上置弹匣机枪的准心在侧边),而且另一个原因同冲锋枪,在阵地防御的时候,如果下置弹匣会导致身体暴露面增加。还有个因素就是下置的弹匣让枪的仰角降低,比如敌人在山上,你在下边,下置弹匣容易插到土...

顺便说,意呆利第一把冲锋枪的原型帕罗沙1915是这个样子的,他初衷是作为轻机枪使用,所以弹匣也在上方。

而到了二战乃至战后这种侧边或者上方供弹的设计落伍的原因也很简单。

堑壕这种静态战模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包抄穿插的机动战。不需要你趴着或者蹲坑,这样下置弹匣容易插土里的劣势就淡化了。

另外侧面弹匣会导致枪支有个腰间盘突出的怪玩意,这对于携带来说不舒服,容易磕磕碰碰损坏或者挂到东西。重心也偏。

上置弹匣的话因为枪管上方瞄准线被弹匣挡了, 所以只能从侧面瞄,这对精度和校枪难度有很大影响。


疯狗的轻武


为啥二战枪械弹匣在上面或者在侧面?

我觉得吧,弹匣这样布置降低枪的重心,低重心在枪连续射击的时候稳定性好,可控性极佳,便于瞄准,由于当时交战双方的距离一般在150米以内,这个是弹匣在下面的枪没有办法比的。更换弹匣很方便,不管是在上面还是在侧面,都很快,而且不容易卡壳。

那么为什么现代的枪弹匣都是在下面呢?那是因为需要安装瞄镜和其他战术附件,包括机枪。在作战的时候有瞄镜可以帮助士兵提高射击精度,减少瞄准时间,所以弹匣只能放下面了。放侧面也不行,不方便瞄准,容易倾斜角度,有的枪没有安装那也是为安装预留位置。

以上是我个人理解,如有不到,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