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判腰斩之人,为何却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只为求个“安乐死”

被判腰斩的人,却要陪着笑脸贿赂刽子手,不为心存求生的幻想,只为得到一个痛痛快快的“安乐死”,以免整个死亡过程充满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非人折磨。

古代被判腰斩之人,为何却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只为求个“安乐死”

腰斩起源于周代,受制于当时的金属冶炼技术条件,行刑用的都是青铜材质的大斧。

战国时期,铁器开始普及应用到武器制作领域。腰斩所用的刀,也由脆硬易折损的青铜,换成了坚韧耐磨、厚背锋利的长柄铁刀。

这两种形制的腰斩刀具,对于行刑的人来说,特别讲究刀法技巧。行刑时,要求对人体脊背、腰腹部骨骼结构了然于胸,下刀时快、狠、准,一刀下去人体干脆利落得分为两段。

若是出现要补第二刀的情形,场面未免过于残忍。行刑的刽子手,恐怕也要遭到围观人群的嘲笑,从此在同行中抬不起头来。

估计这样的情况也没少出,于是腰斩使用的行刑刀具,逐渐演化成了技术层面更为保险的铡刀。

看过《包青天》的观众们应该很熟悉,开封府里五花八门的龙头铡、狗头铡、虎头铡,虽然乍一看外形各有不同,但背上的铡刀形制却是出奇的一致。张龙、赵虎、王朝、马汉抬起铡刀,十恶不赦的犯人或伸长了脖子、或挺直了腰杆,一铡刀下去从来都是手起刀落、一刀两断。

古代被判腰斩之人,为何却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只为求个“安乐死”

腰斩的过程大体如此,不过这当中也有刽子手可以主观操作的环节。比如,是让受刑人痛痛快快得“好死”,还是受尽疼痛得惨死,这就是刽子手“做生意赚外快”的本钱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刽子手这一行业,千百年来也逐渐催生出了上下利益链条。

受刑人亲朋好友,若是百般疏通仍无法救出受刑人、或帮其免死,那么也只能无奈得通过贿赂刽子手,在最后要挨的那一刀上做文章了。

古代被判腰斩之人,为何却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只为求个“安乐死”

熟悉人体器官分布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心脏、肝脏、肺部,基本处于胸腹偏往上半身的位置。刽子手若是选择偏上的位置下刀,受刑人基本很快便能断气,也算是没有遭受多少疼痛的死法了。

但要是刽子手规范操作,原原本本得在腰腹部齐根斩断,人体只是被触及了大肠、胃部等相对次要的器官,那么受刑人可就惨了。

只剩下上半身躯体的受刑人,不会立马死去,而且在清醒的意识下,往往要忍受长时间的疼痛折磨,要么疼死、要么流血而死,才得以气绝身亡。在这样的情形下,早一点死去都成了难得的奢求。

清朝年间,河南学政俞鸿图因牵涉科场舞弊,被雍正下令处以腰斩极刑。受刑的俞鸿图没能立马断气,竟然手蘸腰间流出的鲜血,在地上爬着连写七个"惨"字方才身亡。

古代被判腰斩之人,为何却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只为求个“安乐死”

腰斩的残酷由此可知,雍正听闻此情形于是下令封刀,永远断绝了腰斩酷刑。然而腰斩的废止,只不过是终结了非人道残酷刑罚的一种。

例如慈禧非常痛恨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为此特意让刽子手改用钝刀行刑。结果这六位维新党人,均是被砍许多刀后方才死去。这哪里是在砍头!简直是在用“锯子”活生生得锯头啊!

同样的情形,放在腰斩身上,恐怕也难免受到受刑人仇家,甚至是官府命令的影响,让受刑人死前受尽万般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