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問題坦露自己的無知,問題質量決定別人看你的價值

不要用問題坦露自己的無知,問題質量決定別人看你的價值

請問怎麼才能成功?

請問文章圖片在哪裡下載?

請問怎麼在文章裡改變字體大小?

Q1,問題質量決定別人對你的判斷,蠢問題讓你離牛人越來越遠?

以上這些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遇到了心裡會這麼想。第一個問題心理會想,我怎麼知道。後兩個問題是,這都不知道。

一個是讓別人無法回答,其次是,經常問這麼淺薄的問題會讓人看輕你。

我自己以前也是喜歡不經過思考,遇到問題馬上就請教別人。之前剛進辦公室,問主管說:我們有一批材料沒到怎麼辦?我們的A4紙用完了怎麼辦?開始還好後面問多了,被罵了幾次。說我請你來不是給是增加問題的。這麼簡單的事,不會先自己想想該怎麼做。

喜歡請教別人是好事,但請教的問題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這樣的問題是一種純粹的偷懶和索取,不僅在浪費別人的時間也是荒廢自己的大腦。

一個好問題去請教別人,回答起來也有成就感。而不是一個口水化的重複,經常問題這麼淺薄的問題。

只會讓別人看扁你的能力,而解決問題的開始就是提一個好問題。


不要用問題坦露自己的無知,問題質量決定別人看你的價值


Q2,好問題和比答案還重要,高質量問題的三個要素

每個人時間都這麼寶貴,你卻用了問這些蠢問題。簡單的問題抬頭就問,讓自己失去動手和思考能力。

而提出一個好問題,可以從側面證明你的能力。在別人看到的時候,開始就可以高看你一眼。而準備一個好問題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裡面有著你的思考,整理過程。

高質量問題的三個要素:

△好問題的要素一:這個問題不是簡單搜索就可以得到的,比如怎麼去世界之窗、明天天氣幾度、文章怎麼設置字體等等。這些問題隨便都可以搜到答案,還拿出來問不是浪費了彼此的時間。問這樣問題就是一種偷懶行為,只是索取一個乾巴巴的答案。

△好問題的要素二:

自己在提問前,要先準備好相應的資料信息。不要問一些別人不瞭解你情況,無法做出相應的回答。比如:我該怎麼改變自己?我要怎麼努力?我該不該學習寫作?被問的人心裡怎麼想,我怎麼知道又不瞭解你的背景信息。問題的背景是指,你的問題發生在什麼情況下?

好問題需要講清楚,發生在什麼情況下、都有哪些影響因素、你自己想到的解決方法是什麼?而這些信息的準備,才能讓你得到一個好答案。

△好問題的要素三:好問題不是一種索取行為,這和抄作業沒什麼區別。只得到一個答案,對自己並沒幫助。好問題應該是一種相互行為,問題本身有自己的思考和初步的方案。而不是問一些,我該怎麼做才能變得成熟?簡單又開放式的問題少問,問了也不會得到一個好答案。

好問題舉例說:“你問文章怎麼才能寫好?VS我寫文章感覺有點乾巴巴,是減少說教,還是增加一些故事思維?還是說您有其他是建議”這兩個問題比較起來,會覺得想回答那個。好的問題不止可以讓自己有收穫,還是可以讓被提問的人有啟發。

這樣的提問方式會讓別人感覺,你為這個問題用心付出了。能解答別人的疑惑大家是很開心的。只是不喜歡被問一下蠢問題。

連自己都沒思考重視,只會讓人無視自己。


不要用問題坦露自己的無知,問題質量決定別人看你的價值


Q3,不要用問題坦露自己的無知,你的問題質量,決定別人看你的價值

一個有質量的問題,基本可以判斷人的能力差不到那裡。一個人的自學能力,和提問能力是成正比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問題,自己本身對問題的思考就是學習能力的體現。

人都喜歡和高手過招,一直和比自己能力差的人過招。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天天問很淺的問題也會讓自己顯得無知。

我寫作不好,是不是要多看書?我一天是寫500字還是800字?如果每天都問一些這樣的問題,只在向外界坦露自己的無知。如果你有機會,問馬雲一個問題。結果問是去一個有加班費的公司,還是去一個沒加班費的公司。

你覺得馬雲會這麼看你?好問題也是自己能力的展示,可以為你表達出自己有思考過得到的這個問題。

下面總結好提問的三個原則:

△好提問原則一:

能用網絡搜到的就別去問別人,養成自己遇到問題先嚐試解決的習慣。明明自己搜索一下就可以解決,還跑去問別人自己多傻一樣。連基本的搜索都不願意去嘗試,這樣的問題就是不尊重別人的時間。

平時我們遇到的很多小問題,在網上都有人遇到過了。以後遇到問題先去網上,搜索一圈看看有沒有收穫在去問。

△好提問原則二:自己要先想清楚,你問題的目的是什麼?看起來是問題,其實是為了解決問題背後的目的。而這個目的經常被我們忽略,比如:問這麼提高邏輯能力?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為了單純的邏輯推理,僅僅是想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有條理一點。只要解決這個問題目的就可以了,至於真達到邏輯什麼層級並不重要。

△好提問原則三:問題要利於別人回答,就是在問之前先想一下,對方遇到這個問題的反應。就好像一個學生,還有一個月要考試了。問老師該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老師能怎麼回答只能說“合理安排”。這樣的問題大而空,沒有背景信息不知道你的情況。是得不到一個好答案的,可以這樣問說:“老師我們快考試了,我自己感覺數學的方程式還沒掌握好,老師有什麼題庫推薦嗎?”這個問題就明確很多,老師回答起來也更有針對性。

好的問題質量很重要,不要用問題侮辱自己和別人的智商

不要用問題坦露自己的無知,問題質量決定別人看你的價值



Q4,如何獲得一個好的回答,先要給出一個好的回答環境

把問題理解成幫助自己,欺負別人的過程。而得到一個好回答,最穩妥的方法就問選擇題。

自己拿出有自己思考的問題,也是對被提問人的尊重。如果拿一個自己都沒想過的問題,甩到別人臉上。別人會這麼想,變成了你的思考傭人了嗎?

珍惜自己的提問機會,訓練自己解答問題的能力。首先有選項的問題,本身就代表了對這個問題有自己思考解決。其次也讓回答這更加有針對性的去思考。自己不能提供好選項也沒關係,可以添加一個開放式的選項。

比如說:我過年準備去泰國或者普吉島玩,因為過年去天氣沒那麼冷。你覺得怎麼樣?有其他更好的地方推薦嗎?

這是一個有針對有選項的問題,最後還帶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可以給被問的人,一個良好的回答環境。

問題是相互成全對方,自己在問之前有思考、有預演、有準備!這樣的問題不僅自己有收穫,回答的人也會有啟發。我們有時候回答一些問題,自己會說出一些平時沒想過的話。看似在講給別人聽,其實也是給自己解答。

這樣的問題就是思想上的助推,平時我有做一些諮詢的工作。很多時候自己為別人解答,自己也在有意識的聽。好的問題可以給我很多啟發,我之前寫的關於自律方面的文章。就是跟諮詢者溝通獲得的靈感,幫助別人解答問題。也是在為自己梳理知識,成長不再是解決自己問題。

成長是解答困惑,也是我們思考的沉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