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把“庚子賠款”的錢退還回來了?

ik20


這個問題描述的不夠嚴謹,美國退還的不是全部庚子賠款,而是在扣除應賠金額後剩餘的條約中的款項。這個餘額的退還是採取“先賠後退”的方式,而且是有條件的退還,退款前後共歷經兩期談判。

美國是自1909年開始,扣除“應賠”部分後,退還本息總數為2972萬餘美元。分32年逐年有條件退還。1924年,美國政府通過退還庚子賠款剩餘餘額的決定,大約為614萬美元,這是第二期庚子賠款退還。國民政府給日本的賠款一直持續到1939年1月,不得不說國府信譽“極佳”。

那麼,為什麼美國要退還部分庚子賠款?是給多了嗎?沒錯,起因就是這個。

1904年底,中美雙方就庚子賠款的諸多疑問進行了會談,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向美國國務卿約翰提出說:“對美庚子賠款原屬過多,如美方能退還賠款,則會在各國中樹立良好的印象。”約翰思慮良久,說他要請示總統先生,需要認真的研究一下。其實這就是推脫之詞,然而這一等就是三年。

美國為何會在三年後態度發生轉變呢?我們先看一下庚子賠款的背景。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迫使中國在北京簽訂下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中中國除向參戰的16國外賠款外,還需向荷、比、西、葡、瑞、挪等所謂的受害國賠償,總計關銀4.5億兩,分39年付清,年息4釐。其中強盜之一的美國所得賠款本息合計7190萬兩官平銀。美國在簽訂條約時提出將賠款總額限定在“中國有能力償付”的範圍內,這並非說明美國是強盜善良,而是美國出於長遠利益考慮,避免清政府垮臺。

促使美國退款的原因之一:美國排華法案的出臺使對華貿易受到影響。

1905年,美國出臺排華法案,中國爆發了抵制美貨的抗議活動。美國國際聲譽降到了最低點,對華貿易大受影響。在抵制美貨三年中,美國對華出口總額直線下降。從1905年的5500多萬元,下降到1907年的2500萬元,其中紡織品下降50%,石油下降30%。據當時的《時報》記載,“自抵制美約之風潮起,花旗麵粉大為滯銷。”上海國產的連年虧損的布在1905年“生意之佳,為往年所未有,實因不用美貨,頓形暢旺。”當時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羅斯福建議用退還庚子賠款的方式來平息中國人的憤怒,並建議將退還款子供中國派遣學生赴美留學使用。

促使美國退款的原因之二:中國人赴日留學的增長會影響美國戰略。

據美國1908年統計,中國赴美留學人數未超過300人,而中國留日的學生數卻在逐年增加。從1905年到1907年間,赴日留學的中國學生不斷增加,到1906年達到了11900人,到了1907年,留日人數略有回落,但仍有9000多名留日學生。於是美國伊力諾依大學校長詹姆斯,於年初提交了一份《關於派遣教育考察團去中國的備忘錄》給羅斯福,對當時大批中國學生赴日本留學的狀況深感不安,這些學生學成歸國後,將規勸中國政府仿效日本,其結果將影響到美國的國家戰略及在華的利益。

美國認為要想在中國的商業、精神上獲得最大化的利益,只有通過教育中國年輕一代來達到目的。假如美國能成功地吸引中國學生進來,那麼美國這種從文化上控制中國的方式無疑是最巧妙的。以知識和精神操縱中國領袖的方式與軍旗相比,道義與精神將更有力地支配美國在商業上持久地獲利。美國這個算盤打的可謂精細。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條件

第一期退還:經過3年的不斷交涉,美國於1908年通知中國公使梁誠,美國決定從1908年12月31日開始退款,並規定:自退款的第一年起,中國在最初的4年內,每年至少派學生100人留美,如果第4年派足200人,則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派50人,直到退款用完為止。雙方還商定,在派遣學生的同時,由清政府在北京設立一所留美預科學校。1911年4月,這所學校在清華園成立,定名“清華學校”,是現在的清華大學的前身。

退款原則規定,清政府必須要賠款原定的數目給美國,然後從花旗銀行到美駐上海領事再將購買的匯票送至銀行,最後美國總領事需要簽字,這一系列手續完成之後才能將賠款退給中國。這種“先賠後退”的辦法意味著美國依然控制著賠款,並保持美國“實際債權人的地位”。美國的平均每年退款約70萬美元,由清政府外務部經管,主要用於留美學務和清華大學經費。沒有用完的退款作為清華基金,美方監督。

第二期退還:到1918年1月,美國得到的賠款本息已達1200萬美元,差不多已達到其自認的“應付”賠款額。按賠款協議規定,中國仍欠美國614萬美元。通過眾多的美國及中國教育人士的不懈努力,美國兩院聯席會議與1924年5月通過繼續退還庚子賠款餘款的決定。報紙點評此次退款是用以鼓吹親美熱度使華人美化為目的之教義。

1924年9月,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成立,設有財政委員會,掌握基金及代管款項之存放及投資。該基金存放於美花旗銀行。美國學者邁克亨特指出:“美國原本就不公平地獲得了庚子賠款,現在退還部分但拒絕將它用在中國急需的事情上。創辦清華造就中國的人才,留美歸國的中國人才在政局上很有影響。就目前而論,這番舉動於中美關係上,已經發生異常的效驗”。


野史也是史


本來庚子賠款的事情我不想再講的,結果昨天我發了一條微頭條,說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是別有目的,結果很多人就說我是“白眼狼”“忘恩負義”。

我並不是說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是壞事,庚子退款對於近代中國的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世界上哪來的免費午餐,雖然這件事客觀上促進了我國教育的發展,但是主觀上,美國還是有著自己的目的的。

(庚子賠款內容)

還是那句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在此,我有必要詳細跟大家講講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前前後後,昨天那些抨擊我的人,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我不怕被噴,讓人們瞭解歷史的真相,是我的責任。

庚子賠款是怎麼來的呢?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差點都被滅了,慈禧帶著光緒跑到西安,當時這些列強差點就把中國瓜分了,這個時候美國是最堅決反對瓜分,提出了讓清政府賠款,各列強進行分配的建議。隨後簽訂《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各國共計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多兩。

(辛丑條約簽訂)

其中美國分得並不算多3293萬兩,在整個分配中,俄國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餘都不足1%。

這是近代中國賠款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次賠款,所有在賠款名單上的國家,都是曾經侵略過我們的,他們歸還了一部分,難道我們就要感謝他們?醒醒吧,兄弟,現在這個時代,誰也不會去故意報復誰,但是道理還是要有的。

1901年簽訂賠款協議後,到1904年清政府駐美國公使梁誠跟美國交涉,美國首次提出退還庚子賠款,1907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向國會提出退還部分庚子賠款,1908美國國會通過。

(西奧多·羅斯福)

這裡面很大一定程度上跟美國的制度有關,當時美國提出索賠的數額,遠遠大於美國實際的軍費,正因為如此才得以讓駐美公使找到機會向美國提出這一請求。美國認為自己不是強盜國家,所以決定退還多出的賠款。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直接原因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是美國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然而美國的制度和當時的國際形勢並不允許美國有過多的海外原料市場和產品輸出市場。

中國雖然落魄,依然是美國當時重要的市場,然而對於中國,美國始終無法深度介入,究其原因就是美國崛起的太晚,中國被分的差不多了,為此,美國提出對華“門戶開放”政策,什麼意思,就是在承認他國在華權益的同時,要求利益均分,他也想喝一杯湯。

(美國排華法案)

實際上,美國一方面想要打開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卻在搞排華,1904年美國國會通過將所有排華法案無限期延長的議案,當時美國反華勢力不斷迫害華人,引發1905年中國抵制美貨運動,美國在國人眼裡很不友好。

美國在華企業家表示:“中國不用美貨之舉動堅持不懈,美國各廠家須閉歇六閱月。”

美國的那些相關利益集團和個人開始向政府施加影響,敦促政府改善中美關係,當時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就積極提倡退還庚子賠款。

為了讓清政府倒向美國,改善中美關係,擴大其在華影響力,維護美國在華的長遠利益,最終讓美國決定退還庚子賠款。

(中國在美勞工)

除此之外,美國也在試圖尋求與其國家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此次退還庚子賠款,極大的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更深層次的目的

為什麼庚子賠款一定要用於教育方面,這是美國深層次思考的結果。

美國國會宣佈將庚子賠款退贈一般,發展中國政府派遣學生來美國留學,

當時提出在華“門戶開放”政策的國務卿表示,想要徹底控制中國,首先應該從知識界下手,培養親美人士,實行文化滲透。

(庚子賠款 出國留學生)

1906年提倡退還庚子賠款的人士向羅斯福表示,“ 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成功地教育這一代的中國青年人, 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的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上、知識上和商業上的影響獲得最大可能的報償。”

“ 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是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的”。

“ 美國將最終贏得一批既熟悉美國又與美國相一致的朋友和夥伴”

“使我們能贏得整個帝國”。

所以,美國對華友誼在當時根本就是假象,美國如果真的是中國的朋友,不會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參與其中,不會獅子大開口,更不會有排華法案。

(庚子賠款建立的學校)

從退還庚子賠款後,大量中國人才到美國留學,回國的自然很多,留下的也不少,這都是中國的精英啊!

對於美國的法制民主,尤其是同意退款庚子賠款這種行為,從根本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更多的是為了他自己,只不過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要因此而對美國感恩戴德,我看大可不必。


史論縱橫


1900年即農曆的庚子年,清廷與西方列強宣戰,結果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慈禧狼狽出逃。事後,李鴻章代表中國政府與西方各國簽訂了《辛丑條約》,向各國賠償白銀4億5千萬兩,每個中國人平均1兩。按照條約規定,這筆錢年息4%,39年還清,本息共計9億多兩白銀。在中國歷史上,這筆賠款被稱為庚子賠款,西方人稱其為拳亂賠款。

1909年,美國政府決定將庚子賠款中的一部分返還中國,用於中國青年人的教育。中國政府用這筆錢建立了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招收年輕有為的中國少年進入清華學習,然後再到美國各著名高校留學。中國現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胡適、梁實秋、梁思成、羅隆基、聞一多等人都是通過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思想理念,影響了數代中國人,甚至改變了中國的文化和歷史進程。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明白了,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民主和法治理念的中國青年一代,這些中國學生赴美后,主要分佈在農業、機械工程、礦業、物理、化學、鐵路工程、經濟、法律、政治、財經和師範等眾多領域,他們的思想對近代中國影響甚巨。胡適到美國後,對中國文化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他在美髮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揭開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梅貽琦先生

另外再說一句,掌管這筆基金的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去臺後,利用這筆錢創建了新竹清華大學,出現了海峽兩岸兩所清華並存的局面。


民國年間那些事


誠邀,如題。美國人可不是善茬,所以美國退還庚子賠款,自然不是出於善心。


所謂庚子賠款,其實就是指八國聯軍侵華後,清政府為了息事寧人,不得不對英,美,法,日,俄,奧,比,意等列強割地賠款。當時,美政府已發現其有關部門在上報庚子之亂的損失之中,有“浮報冒報”的現象。但是出於國家利益,美國並沒有主動向清朝政府表示退還賠款。

中國獲得庚子賠款,還要感謝時任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先生

梁誠是中國優秀的外交家,在其與美國政府交涉關於庚子賠款的問題之時,發現美國人內部對庚子賠款問題並不同意,於是四處遊說美國各州政府和議員,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08年,美國政府決定向清政府減少了約1千萬兩白銀的賠款。留下的那部分“實應賠償”,內容包括美國出兵中國的軍費賠償及美在華商人與傳教士的損失賠償。退回的白銀被清政府拿來發展教育,著名的清華北大就是那時候建校的。還是很不錯的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按照八國原來的意思是要全面瓜分中國。但是因為英國和美國作梗,致使瓜分中國的計劃沒能得逞。當然這絕對不是什麼英美兩國發揚所謂的國際人道主義,而是因為當時的中國已經基本成為兩國的商業市場,在外國對華貿易中,英國佔絕大多數,美國居於其次,一旦中國被瓜分,那麼也就等於美英在華的商業市場被瓜分。於是,英國牽頭並且在幕後指揮,美國擔任急先鋒,同時在中國外交家李鴻章等人的運作下,一舉粉碎了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的圖謀。

於是,戰爭以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給列強而結束。但是美國與英國的爭鬥也由此開始,當然不能在商業上直接與之對抗,於是美國轉向了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企圖對中國輸入意識形態,進而達到控制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逐步獲取商業利益的目的。

碰巧,中國駐美國使館參贊、原留美幼童生梁誠積極與美國大使溝通,提出引進美國資本在中國創辦學堂的意見。雙方一拍即合,美國便用分到的兩千萬兩白銀賠款建立了清華學堂,即後來的清華大學。

從此之後直到1952年,清華學堂每年都為中國培養出200多名美國留學生。民國時期大師雲集、人才輩出,比如金嶽霖、胡適、梁思成這些學術界大師和泰斗級人物大部分都是用這筆賠款培養出來的。


大將軍威武K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很簡答,美國根本就不缺這筆錢。

之所以八國聯軍打慈禧,和鴉片戰爭、中法戰爭都是不同的。

之所以八國聯軍打進來,說白了都是慈禧的昏招。

自從百日維新以後,慈禧知道光緒試圖政變殺他,勃然大怒,希望將光緒整死。

誰知道,列強對慈禧兇橫保守的的作風極為不滿。

列強本質是來中國撈錢,希望中國能夠實現光緒的主張,進行資本主義改革,開放自由市場,這對列強有利。

而慈禧太后壟斷當時中國所有權力,擺明了就是列強的阻礙,所以雙方矛盾激烈。

列強全力保住光緒,甚至派醫生為光緒檢查身體,一般認為這讓光緒過活了十年。

這就讓慈禧極為憤怒,因為她本來是要廢除光緒的,甚至要他命的。因為列強的干預,被迫放棄。

但慈禧不死心,試圖和列強幹一下,給他們點教訓,讓他們不要干涉慈禧的內政。

但公開和列強開戰,靠垃圾湘軍淮軍都不是對手,袁世凱的新軍又不到1萬人,沒法打。

最終,慈禧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利用反洋人的義和團。

對於慈禧來說,義和團只是走狗和棋子,用他們對付洋人。如果成功對付了洋人,讓洋人不敢幹涉慈禧內務,慈禧就會殺掉光緒,再立一個傀儡,隨後消滅義和團;但如果義和團對付不了洋人,慈禧也會藉口說是這是人民運動,不管他的事,最後派兵把義和團消滅即可。

只是洋人也很鬼,識破了慈禧的意圖。

最終慈禧見把戲被揭穿,乾脆圖窮匕見,讓義和團聯合清軍一起打洋人,試圖讓洋人怕他。

結果呢?慘敗,簽訂辛丑條約,連內褲都輸了。

但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並不希望得到庚子事變的錢,因為對華貿易的利益更大。

早在鴉片戰爭後10年,英國通過貿易從中國獲取1.5億兩白銀,辛丑條約那麼多國家一起也不過4.5億兩而已。

換句話說,洋人要求辛丑條約賠款,更多是一種羞辱:4億5千萬中國人,“人均一兩,以示侮辱”。

實際上,當時西方社會已經相對文明。以英國為例,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就認為鴉片貿易是道德淪喪的。之所以國會議員同意開戰,主要是受到義律的宣傳“中國虐殺英國公民”。即便如此,國會最終同意開戰和反對開戰,僅僅相差9票。

所以,英美法受國內文明的影響,尤其是知識界和媒體的抨擊,對賠款並不在意。

最終,英美法的辛丑條約賠款,基本都用作中國的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說白了,也是對列強有好處。培養一批西方教育的中國人,自然會大大加強中西方的聯繫。

客觀說一句,八國聯軍雖不是好東西,當最壞的就是慈禧。

這老孃們,為了一己之私,搞得國家差點滅亡,老百姓不知道死了多少。

最終被人掘墓毀屍,挫骨揚灰,也是報應不爽。


薩沙


1901年(辛丑年)9月,大清帝國和11個國家達成了《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

這筆錢史稱“庚子賠款”,西方人稱為“拳亂賠款”(Boxer Indemnity)。

美國當年按照各國損失比例,分得7.3%的賠款,連本帶息共計5300萬美金。

一、中美關係的發展和美國庚子賠款的迴歸行動

1904年,隨著美國聯邦政府續簽“ 華人排斥法”,對美國華人移民的虐待在整個中國引起了憤怒。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民族主義在中國發展,累積的緊張局勢爆發,憤怒的中國人民在全國範圍內抵制美國商品,抵制運動給美國在華貿易帶來了可怕的後果。

1905年6月12日的洛杉磯時報發表“我們可能會失去中國貿易。” 文章指出:十個月內,僅有21,125,838美元的棉花產品從這個美國出口流入中國帝國。這種出口貿易不僅受到中國抵制的威脅,而且我們對未來更大發展空間的控制實際上已經給予了歐洲國家,美國很少有人不會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感受到中國抵制的壓力。

上圖是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1904年

美國政府和商人都知道他們不能放棄這麼大的潛在市場。然而,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不想通過軍事手段結束對中國的抵制,因為日本,英國和許多其他歐洲大國已經在中國各地展示了他們的軍事力量並佔據了大量資源。如果美國要加入並“分享”中國,美國不僅會獲得很少的經濟利益,還會冒犯其他大國。

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的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時任國務卿海約翰據理力爭,談話間海約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梁誠瞭解到的條款辛丑條約授予美國超過它原本要求,美國國務卿估算的損失應該只有2500萬美金,也就是中國償還數高出實際應得數2800萬美金,那是一筆鉅額。

中國駐美大使梁誠

於是,梁誠大使發起了一場對美國的施壓運動,要求將差額部分返回中國,此外,以在中國的美國明恩溥(Authur Henderson Smith)等傳教士同情中國普通家庭的痛苦,呼籲歸還多餘的賠償金額。

上圖是明恩溥傳教士(1845—1932),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抓住這個機會,並在亞特蘭大演講中闡述了他“庚子賠款的公正”的意圖,他宣稱:“我們美國人不能指望中國,除非我們對中國公正,我們應該伸張正義”。

羅斯福意識到,如果美國要幫助中國並在所有其他大國佔領其領土並剝削其人民的同時歸還過剩的庚子賠償,“只需很小的努力,表達我們對中國人的善意,就可以贏得勝利。這是令人滿意的方式“ 。

然而,美國駐中國大臣威廉羅克希爾堅決反對將錢直接歸還給腐敗的清政府的想法,因為他相信這筆錢不會逃避他們的貪婪,必須安排另一種解決方案。

二、建立庚子賠款獎學金計劃

在眾多使用庚子退款的提案中,羅斯福總統傾向於通過教育進行“文化投資”,將教育視為整個太平洋地區的一座巨大橋樑,美國可以通過該橋樑將影響力擴展到遠東地區。

隨著日本和歐洲大國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保守的清政府最終尋求學習西方技術,採取西方政策,以改革中國以能夠平等地與西方大國相處。在那段時間裡,許多西方迴歸的學生,如梁誠和唐少義“以前被推到政府邊緣,因西方影響而被避開,隨著改革者掌權,命運而被改善”。

1906年,伊利諾伊大學校長Edmund J. James(1904年至1920年間領導該大學),向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提議建立獎學金計劃,以便將中國學生送到美國。

詹姆斯寫給羅斯福總統的信:中國正處於一場革命的邊緣......成功的教育將使當代中國年輕人成為的國家的主人。通過教育的努力,將會在道德知識和商業影響力方面獲得最大的回報。

上圖1912年詹姆斯(伊利諾州年鑑)

然而,隨著日本軍事和政治影響迅速發展,當時中國的趨勢是“採用日本的政策,因此讓日本作為她的導師,很多中國人赴日本留學” 。羅斯福政府不允許大量中國留學生湧入日本的潮流繼續發展,並旁觀看他們的太平洋競爭對手(日本)通過智力統治影響接管中國。

因此,羅斯福總統很快“在1906年4月就贊同史密斯提議的教育交流方案” 並決定設立庚子獎學金計劃,以“將中國留學生的潮流” 轉移到美國。

次年1907年,羅斯福在年度講話中向參議院和眾議院表達了這一信息。

羅斯福先生宣佈,美國政府打算釋放中國所有與義和團戰爭賠償有關的款項,超過美國實際賠償所需的金額,他補充說,“應該用於幫助中國人民的教育中,每一個切實可行的方式,使中國龐大的人口可以逐漸適應現代條件。這樣做的一種方法是促進中國學生來到我們國家,並吸引他們到我們的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學習,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儘可能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

三、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目的

雖然羅斯福總統聲稱他的意圖是幫助中國“適應現代條件”,但他實際上的目的是通過建立一個有影響力的受美國教育的中國領導人群來指導中國的改革。

在中國改革友好的環境下,由於對美國官僚機構的瞭解,這些美國留學生將在政治中佔據重要地位。他們在美國接受高中和大學的教育,將在他們思想的形成時期進行,將“對他們的政治,情感甚至身體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他們會對美國產生特殊情緒,並會感謝美國政府的教育機會。

隨後,他們將尋求模仿美國而非日本之後塑造新的中國,並更喜歡美國商品。

教育交流的魔力可能遠遠超出教育領域。正如中國駐美國公使梁誠所說,這群學生將能夠“確保遠東地區的和平與貿易,這是條約和軍隊無法保障的” 。

正如史密斯所設想的那樣,“在道德、知識和商業影響力方面獲得最大可能的回報”是最“令人滿意和微妙”的方式,因為“貿易不可避免地跟隨遵循道德和精神支配” 。

庚子獎學金計劃的建立不僅是羅斯福聲稱的“友誼行為” ,也是中國與美國接軌的文化投資,是和平控制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有遠見的計劃。

四、庚子賠款獎學金計劃的執行

儘管中國提出了在中國境內使用這些資金的進一步建議,但該協議是按美國條款進行的。

1909年開始成立庚子賠款獎學金,給與受益人通過資助選拔、預備培訓、美國的交通以及獎學金等開展學習。

1911年第一次發放是為在美國大學繼續深造的中國畢業生設立預備學校。這所預備學校於1911年4月29日在原皇家園林的遺址上建立,被命名為清華學院。科學教員是由基督教青年會招募的來自美國及其畢業生,清華學院就讀畢業後直接轉學到美國學校。

這所學校後來擴展到提供四年制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併成為著名的清華大學。

1924年的第二個計劃時成立了中國基金(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1926年,基金在紐約市成立中國研究院。

從1909年到1929年,庚子賠款獎學金計劃派遣約1,300名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來自中國各地的候選人參加了考試,考試極具競爭力,如:1937年的630名候選人中只有47人被選中。

鑑於當時中國的洋務運動思想的影響,清政府敦促學生將研究重點放在科學,工程,農業,醫學和商業等領域。因此,麻省理工學院是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之一。

1929年,在清華成為真正的大學之後,庚子獎學金計劃開始向所有候選人開放。

1937年日本 入侵中國之前,共有五組學者在美國接受教育。

五、綜述

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向中國返還過剩的庚子賠償金,金額超過1700萬美元,約佔已獲得賠償的60%。美國是西方列強中退還金額和比例最多的國家

儘管有關退還多餘款項的爭議激烈,但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政府決定設立庚子賠款獎學金計劃,以教育年輕一代中國人。

庚子賠款獎學金,由庚子賠款出資 ,是一個獎學金項目,為中國學生在美國接受教育而設立。

羅斯福總統認為這個計劃是“美國主導的中國改革”的機會,這可以通過改善美中關係,將中國與美國文化聯繫起來,以及促進美國的國際形象來最大化美國的利潤。

羅斯福總統沒有模仿歐洲帝國主義,利用軍事手段獲取短期經濟收益,而是制定了“以最令人滿意和最微妙的方式”確保中國和平與貿易的計劃,同時幫助美國贏得尊重並在世界上佔據領導地位。

自成立以來,庚子賠款獎學金計劃被稱為中國學生在美國教育最重要的計劃。據中國留美學生周小娟(音譯,Xiaojuan Zhou)對1949年以前1152名留美庚子賠款獎學金獲得者的研究統計,其中707人在中國從事高等教育,597人擔任教授或副教授,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中國整個外國學習運動中最重要和最成功的計劃。


蔣南強讀歷史


美國退款的事兒還得追溯到時任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得知大批中國青年赴日留學的信息後,在1904年底向美國國務院提交了《減免部分拳亂賠款,資助清國留學美國》的建議書,並得到美國部分上層人士的支持。隨後經時任中國駐美公使梁誠的不懈努力,1908年6月23日美國國會通過退還庚子賠款案。其實當時不僅美國有退款,俄國、法國、英國、日本、比利時均有退款,其款項多用於教育,其中現在的清華大學(留美預科學校)便是美國退款的最大“遺產”。


圖、第一批庚子賠款留美學生合影

美國國會通過退款賠償案後,1908年7月11日,柔克義將美國核減賠款文告送達中國政府,其內容表示:“美國決定以部分庚子賠款還贈中國,但貴國政府得遣學生來美留學”。中國外務大臣慶親王奕劻也予以回覆,並承諾每年派學生到美國接受教育。其中前4年每年派送100個學生,第5年開始每年派送50名,直至賠款完畢。

辛丑條約中,中國應賠付美國2444萬778元8角1分,羅斯福將未付的1078萬5286元1角2分,在1909年1月1日開始退款。其實退款並非美國退款,而是從每年應交的賠款中扣除。實際上這筆錢也是中國政府從各項稅款中徵收上來的,只不過交給美國花旗銀行後,並不受中國政府支配,而是由美國政府進行監督使用。為了紀念羅斯福總統對清華的貢獻,清華的西體育館被命名為“羅斯福紀念體育館”。

1909年成立肄業館,2年後更名為清華學堂,這也是北京清華大學和中國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的前身。該校設立的初衷便是為留學生準備的留美預備學校。學生在此經過8年的留美預備訓練,直接進入美國大學三年級留學。


航空之家


那些懷疑“美國退款有陰謀”的人啊,腦子還停留在“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求於人”的舊思路,不知道中國當時這麼凋敝窮困,更不熟悉國際交往的規則(可能這種影響現在還在)。

國際之間交往,尤其是大國之間交手,不管是兵戰還是商戰,並不怕誰勝誰負。那麼怕什麼呢?怕的是相互不瞭解。

當時的清朝雖然國力不足,但勝在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未來走向如何,也會對國際政治產生重要影響。

歷史上清朝由於閉關鎖國,對外極其陌生。比如道光皇帝在鴉片戰爭開戰之後竟然問“英國在哪裡?是否與俄羅斯接壤?”比如慈禧太后為了一則“外國人合謀讓她退位還政給光緒”的謠言,就不顧國家實力和國際規則,悍然跟十一國開戰。

對於這樣的大清朝,最可怕的就是,你不瞭解他,他也不瞭解你。從而你完全無法預測他下一步的動向。

所以美國要讓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就是要培養一批瞭解美國,熟悉美國,最好還對美國還產生親近感的中國人。這樣的橋樑作用,對於現代國家之間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大清朝以前是實際上都沒有這樣的人,郭嵩燾自願到英國做大使,去了解英國和歐洲。這樣重要的外交工作,卻被當時中國讀書人不齒,讀書人不再跟他們家交往。如此荒唐的事情,在現代人看來可能難以理解。

所以美國此舉至今看來也是非常高明的(尤其是考慮到美國的孤立主義國策背景)。文化上的相互理解,要比武力和經濟優勢要更為重要,而且可以帶來更為長久的利益。


松鼠老孫


每1箇中國人捐1分錢,足夠讓1個困難戶秒變土豪,出1兩錢又是什麼概念呢?那就不是做慈善,而是被敲詐……

清末,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逼迫清廷簽署《辛丑條約》,公然寫著"賠償白銀4.5億兩,分三十九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這就是“庚子賠款”。

當時的清朝人口正好約4.5億,列強表面要1人1兩,盤算是要1人2兩。更無恥的是,8個國家最終提出的金額是4.6億兩,多出1000萬兩。因此,8個國家就賠償的份額一直處於談判當中……

從1872年起,清廷啟動“幼童留學”計劃,留美的中國孩子表現優良,美國人希望跟更多的中國留學生來美。

1872年至1875年,清廷先後共派出120名幼童前往美國留學,所有費用全部由清廷承擔。後來,清廷覺得留學生報效朝廷效果不佳,對派遣留學生漸漸沒了興趣。


美國人就有意用“庚子賠款”的錢,來資助中國人來美國留學,為什麼美國人會想到這個點上?原因是“庚子賠款”太不合理,中國人賠償太多了……

在關於賠款的談判期間,美國人就表示願意按照比例削減賠償額,從4.6億削減到4.5億,還可以繼續削減。但是,其他7個國家不樂意,只同意按比例削減到4.5億。

“我們準備把我們的要求縮減一半,如果其他列強也這樣做的話。”時任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曾對美國駐華代表柔克義這樣說道。在4.5億兩的賠款中,美國佔5%,摺合美金高達2500萬元。


1903年,梁誠出任駐美公使,他開始在美國四處奔走,希望能夠減少賠款。鑑於中美關係的變化,拖了將近4年後,美國人開始認真考慮庚子賠款處置問題。

美國政界主張,將賠款全部用於中國來美的留學生;而清廷卻有不同意見,有人說用一部分辦學堂,有人說先辦企業盈利再辦學堂,還有人主張開發東三省。

美國人又不是傻子,他們是想用這筆錢培養親美人員,從而實現插足中國的目的,你們要發展經濟、搞開發,他們可沒有興趣。結果,清廷讓美國人長了心眼,他們要求先拿到賠款再返還給中國,以確保錢用在辦學上。

1908年5月25日,美國通過庚子賠款退款議案,決定從1909年到1937年的28年時間,逐年用退款資助中國留美學生。為了讓留學生適應美國生活,清廷創設清華學堂,作為出國前的預備學校。10年之後,其他列強看美國人乾的不錯,也就紛紛效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