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許昌的一個小鎮,竟然與周文王有關係!

位於長葛市最東部的南席鎮,歷史悠久,交通便利,商業發達,是遠近聞名的商品集散地,它因在歷史上處於長葛、鄢陵、尉氏、許昌接合部,素有“雞鳴聞四縣”之稱。東漢時期曹操在此屯兵,所收千萬斤穀物都在曹碾頭村碾成小米,以供各地駐軍食用。

南席鎮鎮區內主街寬闊,兩邊是統一徽派建築的門面房,古色古香。在鎮政府以西不遠處路南,是一處南北長近300米、東西寬近100米的南席文化怡園廣場,廣場兩側坐落著兩座仿古鐘樓、鼓樓,正中間是一座高近10米的南席王雕像。

河南許昌的一個小鎮,竟然與周文王有關係!

“南席鎮是歷史名鎮,因西周文王第七十三子南席王死後葬於此的傳說而得名。”在南席鎮政府工作了20多年的原宣傳幹事王偉強介紹。

南席王名晉叔坤,生卒年月不詳,相傳西周文王有百子,其中第七十三子晉叔坤被文王冊封為東魯侯。有一年,晉叔坤前往山東赴任途經當地。他看到此處河流環繞,綠樹成蔭,河面舟筏競發,民風淳樸,街頭商賈雲集,十分繁華,便被這裡的風情所吸引,遂在此定居,不再東去。

當地民眾十分擁戴晉叔坤,積極為他種糧納貢。他時常為民眾減少貢稅,施行仁政。此後,他被封為南席王,死後葬於此。在該鎮西街社區原有一座席王墓,俗稱席王冢,高5米,墓地佔地628平方米。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長葛市的文物部門對該墓進行了發掘,發現墓裡有銅鏡、寶劍等文物,遂確定該墓為南席王墓。”王偉強介紹。

南席王在此生活期間,一直效法其父周文王的施政方法,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積極發展生產。他尤其注重河道治理。流經此地的雙洎河河床較高,且曲折蜿蜒,經常氾濫。他組織人力、物力大力整修,疏浚河道,使百姓多年免遭水害,頗受民眾稱讚,當地社會人口也迅速增長,田地不斷增加,百姓安居樂業。後人為紀念晉叔坤的恩德,將他的居住地命名為南席,建村設鎮。

南席鎮位於長葛市最東端的許昌、鄢陵、尉氏、長葛接合部,素有“雞鳴聞四縣”之稱。古老的雙洎河和汶河自西向東蜿蜒穿過鎮區。該鎮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商貿流通提供了便利條件,古為水陸碼頭和交通要塞,為糧、油、煤、藥等商品的集散地,是輻射周邊四縣的交通重鎮和商貿中心,有著“走南席,向許田,十八里路五女店”之美譽。南席小磨香油和南席豆腐遠近馳名。

河南許昌的一個小鎮,竟然與周文王有關係!

據史料記載,清末民國期間,這裡有旅店、錢莊、藥店、煤店、布店、油坊、飯店等大大小小商號上百家,其中全盛和糧行、華昌糧行各有店房30多間,年交易量很大。

其中,遊罕村、山郭村、曹碾頭、古城村等村莊歷史悠久,流傳著不少故事和傳說。

據《長葛縣誌》記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南席屬潁川郡許縣管轄。”公元前59年,長葛的南席、古橋兩鎮屬新汲縣管轄,南席為新汲縣老縣城所在地,縣址在今南席鎮西古城村一帶。南席舊制隸屬開封市洧川縣。1954年8月,洧川縣被撤銷,轄地併入,後併入長葛縣。南席歸長葛市轄鎮。1958年建南席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建鎮。

河南許昌的一個小鎮,竟然與周文王有關係!

民國時期,雙洎河是一條通航河流,南席鎮是河上的重要碼頭之一,中型平底木船由此可達新鄭縣南關,向下遊經賈魯河入沙潁河可達界首,進入安徽境內航行。

如今的南席鎮以雙洎河為界,河北岸區域屬開封市尉氏縣,河南岸歸長葛管轄。村民講,原來的南席碼頭就在橋頭以東。小時候,他聽老年人講,原來南席的古會就在橋頭,百貨、騾馬、大車、手工業品應有盡有,還有說書的、唱墜子的藝人,以及玩馬戲和唱梆子、曲劇、越調等的藝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