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陳介祺(1813-1884),清代金石學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字壽卿,號簠齋,晚號海濱病史、齊東陶父。山東濰縣(今濰城區)人。陳介祺自幼勤奮好學,隨父在京求學。19歲即以“詩文名都下”。1835年(道光十五年)中舉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中進士。此後10年間,一直供職翰林院。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854年(咸豐四年),借母喪返歸故里後,專心致志從事金石研究,到處購求文物,每得一器一物,必察其淵源,考其價值,解奇釋疑,一絲不苟。收藏的文物以青銅器最多,其中的“毛公鼎”馳名中外。此古器銘文多達497字,極為罕見。所作《毛公鼎考釋》,對於研究西周時期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他藏有商、周古鐘11件,取其整數,將書齋名為“十鐘山房”。又因集有三代及秦漢印7000餘方,名其樓曰“萬印樓”。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是清代著名金石學家和文物收藏家陳介祺先生誕辰二百週年。4月28日,陳介祺紀念館隆重舉辦了紀念活動。陳介祺紀念館珍品會展中心一廳,二廳同時開放,將展出陳介祺先生的珍貴藏品,包括乾隆玉璽,漢文帝玉璽,陳介祺手書,拓片,印信,翟雲生手書,老陳家文房四寶,端硯,筆洗,劉墉手稿,金農對聯,朝瑋,乾隆鼻菸壺,秦宮廷玉壺,唐三彩,(宋)招安聖旨,清宮廷檀香大日曆代皇帝拓片等,有些是首次向公眾展出。

提到陳介祺,不能不說到萬印樓,萬印樓是陳介祺於清道光三十年創立的,因為它珍藏過萬餘件文物珍品,故稱萬印樓。萬印樓建築群具有典型的清代濰坊建築特點,並有清代宮廷建築風格。這裡的東樓,就是聞名海內外的萬印樓,東樓二層十間,陳列介紹收藏情況,學術成果,西間大廳各三間,大廳陳列仿古品,收藏編鐘11件,取整數名齋號“十鍾三房”。收藏稀世珍品有:毛公鼎、曾伯霖簋。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提到“萬印樓”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它是一座樓,這是一種誤解。其實它是因藏有秦漢古印章7000餘方歷代帝王王妃玉璽300餘方,總印數超過萬方。將這些印豎起來像一座樓一樣。所以人們習慣地叫它“萬印樓”這是一種稱謂,而不是指建築物。其實“萬印樓”的真實“身份”現今很少有人知曉。各種說法不一。在陳介祺先生誕辰二百週年之際,筆者採訪了濰坊陳介祺紀念館館長、陳介祺先生五世孫陳樹亮先生。陳先生給我們道出了“萬印樓”的真實由來。

“萬印樓”(原名東樓藏寶)號稱東樓之主,“萬印樓”始於清道光年間(1850年),陳介祺自幼隨父陳官俊在京求學、任職(現在稱官二代),陳介祺是太子的伴讀。他勤奮好學,聰穎強記,19歲即以“詩文名都下”。

他學其文,習其武,經常陪太子出宮,遊玩於京都各處。尤其常出沒於天橋附近集市。他性情剛烈,有一身好武藝也好打報不平。當時朝廷的官二代很多,在京常出現欺男霸女的事情,有的官宦霸佔良田,欺壓百姓,弄的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這種事情一旦讓陳介祺和太子知道必然出手相助,百姓很是感激,但百姓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在官宦那裡他們當然知道是陳介祺和太子所為。他們不敢對太子怎樣,只想找機會對陳介祺報復。因為陳介祺有一身好武藝,他們明裡也不敢對他怎樣,便將怨恨放在心裡,伺機報復。

道光三十一年(1851年)秋終於等來了這一天,有一叫韋紀的宦官到道光帝面前告狀說:“有人稱陳介祺是‘陳東樓’”。話說明朝有一丞相顏嵩之子叫顏東樓。在京擄男霸女,無惡不作,處於奸臣之子,百姓聽其名就心驚膽戰,無不恨之入骨。奸臣們就把“東樓”嫁禍於陳介祺之身,奸臣們奏本於道光帝說,陳介祺就是清朝的東樓,陳在京名聲不好望萬歲明查。一日道光召見陳介祺,道光神采休閒,若無其事地問陳介祺“聽說你在京城有東樓之稱”?陳介祺何等聰明,馬上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他靈機一動就說:“我在濰縣家中修建了一座東樓,做藏寶之用,本人曾篆刻一章名曰:“東樓藏寶”,道光聽後很自然地點頭,“噢!那好,沒事了你退下吧”。陳介祺退下後越想越不對,心想皇帝不能無緣無故問他此事,必須想對策。剛才自己告訴皇上在濰縣建造了一座東樓,其實根本沒有此事。這是犯了欺君之罪。如果皇帝派人核實如何是好。所以他晝夜潛伏在出城通往濰縣的必經之路的驛站中(廊坊驛站),當潛伏到第三天時見一官員騎馬到驛站換馬小息,那官員讓店小二泡上茶水,便和店主人攀談起來。當陳介祺出現在官員面前時,把他嚇了一跳,心想他怎麼在這兒,因為他們相互認識,陳介祺官位高於他,陳問“你這是準備到哪裡去”?那官員支支吾吾說不清楚,陳介祺心裡已明白了三分,說“你今天不說實話就別想離開這裡”,這官員便實言相告說:“萬歲差我到濰縣你老家看看是否有座東樓,如有讓我給繪一張圖帶回交聖上”.陳介祺一聽笑了,說“好,就這事呀,你還隱瞞什麼,沒事”。說著就從袖裡拿出來50兩黃金交給了此官員,說“不用著急,路上走的慢點,好好玩玩,到了濰縣給我家捎個口信就說我在京城一切都好”。那官員謝過陳介祺便上路了。那官員走後,陳介祺派了一匹快馬日夜兼程,不到三天便到了濰縣陳府,傳書信一封,府上的人看了陳介祺的親筆信後嚇出了一身冷汗,信中提到“十萬火急!!!必須在十日內建造一座坐東朝西的樓房,越快越好,要不然以欺君之罪殺之”。陳介祺在信中簡單的畫了張草圖,讓家人在哪個位置蓋都一一標清(草圖所標的位置,建樓的樣式就是現在所謂的“萬印樓”)。

全家上下總動員,放下一切事情,建造東樓,因為時間緊迫,東樓建造非常倉促,用大磚,毛石,沒有雕刻,沒有欄杆,窗戶都沒來得及做,只好用磚砌起當窗戶,樓梯在室內,沒有涼臺。不幾日一座大磚青樓便蓋起來了,裡面掛上字畫,門上橫匾寫著“東樓藏寶”。其實按慣例,陳氏家族蓋任何屋都是用小磚磨磚四面淨,六面光,蓋樓要有欄杆涼臺,棟樑,畫柱,唯有東樓是倉促上陣,所以也就沒時間那麼講究了,建的粗糙也就在所難免了。

東樓建造完不多日,欽差大人到了濰縣,看過東樓繪製圖紙後進京交於道光帝。話要從頭說,因為此官員去濰縣之前收了陳介祺的好處,只好按陳的說法行事所以等他回到京城已有一月有餘。當道光帝責問他為何才回京時那官員編話說路上不知道吃了啥東西鬧肚子,看郎中所以耽擱了行程,就這樣瞞過了道光帝,此事總算平靜了下來。此事之後陳介祺借母丁憂不再理政。回到濰縣後專心從事文物研究,收藏。1884年陳介祺病逝於濰縣,享年72歲。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其故居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單位。濰坊市政府重修“萬印樓”並建了“陳介祺故居陳列館”。藝術大師劉海粟題寫了館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陳 介 祺 簡 介

陳介祺(1813.5.3----1884)字酉生,又字簠齋,號伯潛,晚號海濱病史,齊東陶父,是中國清代金石學家和文物收藏家,清五部尚書天子之恩師(咸豐帝師)陳官俊之子,山東濰縣(今濰城區)城裡人。

陳介祺出身世宦望族,自幼隨父在京苦讀,承父訓,絕嬉娛,無妄言,對經史,義理,訓詁,辭章,音韻等均有研究,十九歲就顯現才華,“以詩文名都下”1835年(道光十五年)中舉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中進士,咸豐三年因任捐四萬兩被皇帝恩賞戴花翎,芹加待講學上銜。他不惜巨資收集文物,僅三代秦漢古印章一項就有7000餘方。歷代帝王王妃玉璽308方。他精於鑑賞,尤擅墨拓技術,其手拓銅器,陶,璽,石刻等拓片享有盛名。他一生精於金石文字考證及器物辨偽,其《簠齋金石文考釋》一書對較重要的青銅器均進行了精審的考據和釋讀。

他收藏的文物青銅器最多,其中的毛公鼎(因其銘文為世存青銅器之最而被推為“吉金之冠”,此古器內壁銘文多達497字極為罕見。所作毛公鼎考釋對兩週時期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他藏有商,周古鐘十一件,取其整數,因而“萬印樓”又稱“十鐘山房”。因收藏古璽印過萬方,名其樓曰“萬印樓”被金石界譽為“南有西冷,北有“萬印”聲望極高。

他一生極為豐富,著有《十鐘山房印舉》,《封泥考略》《簠齋古金錄》等十餘種。一九三一年魯迅先生曾說過“論收藏莫過於濰縣的陳介祺”。郭沫若和商承祚認為“陳介祺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宗師”。 他鍥而不捨,沉浸於金石磚瓦,文字學的鑑藏研究之中,最終在金石學是道路上將自己的造就成一代傑出的金石大家,名揚海內外。

陳介祺是我國陶文發現,鑑定,考釋第一人,故有“陶文之父”之稱。其所著《簠齋陶釋》成為我國陶文研究的最重要文獻。陳氏一生經歷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代皇帝。為官時,已是干戈四起,內憂外患,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地過渡的轉型期。陳介祺目睹其父忽貶忽擢,升貶難料,戰戰兢兢,人心叵測,宦場險惡的宦海沉浮。故陳介祺對官場感到厭倦。咸豐四年(1854年)他借母喪,返回故里,再不復仕。

光緒10年(1884年)陳介祺在濰病故,享年72歲。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其故居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濰坊市政府重修“萬印樓”並建立了陳介祺故居陳列館,藝術大師劉海粟題寫了館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郭味蕖(1908.2--1971.12),當代 。男,漢族,山東 人。出身於書香世家,自幼隨家鄉 丁東齊、劉秩東習畫。1929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習西畫,畢業後曾任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教師。1937年入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研習 。得 指導。擅花鳥兼及山水,所作融會諸家,以工帶寫,畫風清麗活潑,生動自然,1951年受 之聘任職於 研究部,後相繼在民族美術研究所、 從事理論研究。1960年任中央美院 講師,1962年任 國畫系花鳥科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濰坊看濰城,東風西街百餘米內擁有兩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