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成都近年的发展?

把手伸向天国


产爷又来发bia言了,你们diss我也不怕,咋个想的就咋个说。

前几天,微信朋友圈里有放假早的朋友在重庆耍,朋友是资格成都本地人,20出头。Po的照片全部都是山城步道、两江国际影视城等地方,文字大概是说在重庆找到了小时候的记忆。

一个成都本地人这么说说明了什么?

没关系,先别急着给答案,产爷先百度了一下成都的图片,前面出来的几乎都是高大上的城市景观图片。

所以,成都这些年的变化有多大,大家都心里有数了吧。甚至有很多朋友说,在城南,尤其是高新区、天府新区,一股浓浓的国际化大都市气息,根本不会觉得自己身在成都。

1990年,成都高新区获准正式成立,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先期开发2.5平方公里。28年过去了,成都高新区成为由南部园区、西部园区和东部园区构成,总面积约61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80万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截至2016年,全区户籍人口48.5万,常住人口90万。(下图仅为东部园区)

成都的地铁2005年获批并开建,2010年9月27日开通运营。14年过去了,成都地铁2、3、4、7、10号线已经通车,5、6号线在建,轨道交通7、17、18号在建,还有蓉2号有轨电车等。(下图为规划线路)

从居住形态讲,成都人对洋房、多层的情有独钟也是有渊源的。90年代,甚至2000年以前,成都的房子多为7层楼以下的矮房子,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让高楼在这座城市里野蛮生长起来,城市天际线不断被刷新,先有绿地468进入世界七大高楼序列,后有中海熊猫大厦677米一下子将高度天花板拔高了200多米,层出不穷的超高层建筑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成都的城市界面,也让成都的未来充满想象。

从成都这几年的城市发展、世界影响力、国际赛事、领事馆入驻、外来人口导入、对游客的吸引力等方方面面来看,不仅是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在城市力的表现上也肯定是优于其他同等地位的城市的。

就在这个月,腾讯公布的互联网生态指数报告中,做了城市指标对比,成都也以111.5分的成绩打败了广州,位列北京、上海、深圳之后,排名第四。从这些硬指标来看,成都还真是很了不起。


产业成都


我个人谈谈自己的观点,不说有代表性,也能沾点边。我父亲是四川安岳人,(独子)5岁时爷爷当壮丁(当兵)一去不回,奶奶养不活父亲,叫他投远房亲戚活命,就这样9岁只身闯成都。(父亲要是还健在,今年过90岁)母亲成都本地人,明年满82岁了。

新中国建立,成都的发展是1951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迎来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始于1958年著名的成昆线铁路修建,(也叫战备线,三线建设,是举全国之力。主要是以东三省以及全国大批有为青年,他她们携家带口,离开家乡奔赴四川,很多人,他她们从此在也没能回到故土。)我的父亲就是第一批参加修建成昆铁路的其中一员。艰辛程度现代人是无法想象的,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春节都是在工地上度过)每天的伙食主食供应,大家伙猜猜???就是一捧米,(四川话)捧在手心的米有多少?但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了,是白米,“人们都叫精米"(一般人过年也不一定有一碗满满的白米饭。)那可是朝五晚九的重体力活,没有油荤的,吃大锅菜。一月发两坨肥皂,二斤叶子烟,四盒洋火,十双草鞋。每天发三分钱,是的你没听错,看错,三分钱一天。这就是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内忧外患,物质条件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新中国走到了今天,成都走到了今天,各兄弟省市走到了今天。

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大家我是五六岁离开成都,四十岁再回到成都的新第二代成都人,我亲眼目睹了成都这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成都在变,中国在变,全国都在变。如今的发展已是一日千里!在此我就不再啰嗦了,有数据可查。摘几句古言是历尽沧桑后才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业精于工,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回忆过去,珍惜当下。


笨刀拙笔


成都近十年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一个幼时记忆的老成都,已经远远离去,迎来的是新世纪的现代化新成都。

成都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在自身净贡献同时,也积极帮扶省里贫困地区,真正做到了领头羊作用。

随着做强做大,成都带动周边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必将到来。发挥科创力量,重振西部首府目标势不可挡。热爱四川,热爱成都,我们美丽的家园。


专骟渝州人妖


好多二环还象乡村,到处荒山荒地


红树林


你们好好看下东边跟北边。真是后妈养的。


用户139230825


人多,车多,到处都在修,房价也在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没有以前安逸了


不得不不大好


关我屁事

永远不会嫌弃家乡

也不想跟谁去比较

家乡永远是活的最舒服的地方


财哥12315


确实突飞猛进,不过觉得还是有些地方不尽如意


一样的620


只能说好得不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