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b2轰炸机违反空气动力学?

天香书房


B-2轰炸机就是按照空气动力学设计的,结果到了题主这里就成了违反空气动力学了,凭目前人类的技术,航空器想要飞起来,就必须遵循空气动力学,不然你肯定上不了天,除非现在发明出了类似于反重力的装置,不然的话,现在的航空器想要上天的升力肯定是要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在大气层内飞行的才叫航空器,既然是在大气层内飞行,你说不考虑空气动力学可能么?)


比如我们平时见到的各种固定翼飞机,它们飞行时所需要的升力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来源于空气,飞机是肯定要利用空气动力来升空的,起码以目前科技造出来的飞机就是这样,飞机利用空气产生升力主要涉及到两个原理,分别是流体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原理,因为流动的气体也叫气流,是流体的一种,流体连续性定理就是指在相同时间内流过一切面的流体的质量等于从另一个切面流出的流体质量,这个定理反映了流速和流过的物体切面之间的关系!

而伯努利定理则是反映了流速和产生的压力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流速越大的地方,流体产生的压力就越小;反之,流速小的地方,流体产生的压力就大,所以,从飞机机翼构造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飞机的升力来源刚好就是利用了这两个原理,因为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不是对称的,如上图所示,是飞机机翼的横截面图,机翼上表面的弧度更大,所以比下表面的距离更长,因此,空气流过机翼上表面的速度会更快,因为从连续性定理我们可以知道,在相同时间内流过机翼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空气质量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机翼上表面的距离更长,所以,上表面的空气的流速要更快才能与下表面的空气同时流过机翼!

所以,空气流速更快的机翼上表面受到空气的压力要小于空气下表面,此时上下表面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压力差,合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这个向上的合力就是飞机升力的来源,基本上目前所有的固定翼飞机都是利用这个原理飞起来的(只是大概的原理,在理想流体下这个条件下考虑的,但是现实中还要考虑到空气粘性对飞机产生的摩擦力等因素,所以,空气并不是理想状态的流体),包括B-2轰炸机在内,不考虑空气动力学肯定是飞不起来的,不过由于B-2的设计是无尾飞翼,所以它的面力臂短,飞行稳定性能以及可操纵性都比较差,需要非常高级的飞控来帮助控制飞行(仅仅依靠人是驾驶不了的),而且B-2的设计是注定了不能高速飞行的,超音速什么的想都不要想,哪怕是飞到散架都达不到超音速的!


哨兵ZH


为了保证其超前的性能,B2才采用了无尾翼的飞翼布局,这种布局飞行的稳定性和操作性不好。那么它如何保证自己的飞行稳定性呢?专家揭秘:一、它在机翼上除了副翼、襟翼之外,还设置了阻力舵、开裂式舵面等,这些舵面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综合操作,从而提供机动性和稳定性。二、它引入的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辅助控制技术,以调高飞机的飞行稳定性。军迷称,美国不愧是航空大国。

冷战时期,美苏双方为了能够隐秘的突破对方的封锁线,找到对方的核导弹发射基地以及其他重要目标,都致力于研发一种拥有高隐身、高突防、高航程的轰炸机。美国最终研发出的就是B2轰炸机,代号幽灵。

B2轰炸机是世界上最为昂贵的飞机,其以高超的隐身性能和优秀的弹药携带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著称。一架B2造价据说达到了20多亿美元,也有说10多亿的,要知道一架F22造价不到2亿,一架歼20也是2亿左右。B2的高造价使得美国仅仅造了21架,而且使用起来也是爱护的很,估计碰掉点漆都会心疼吧?

B2整体的设计都围绕着如何提升其隐身性能,而且毕竟它是轰炸机所以还不能影响载重能力和作战半径。由于特殊的设计目的,它的隐身能力不只是雷达方面,还有噪音、红外线、可见光,以便于将其被发现的几率降低最低。而且它能够在不空中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达到1.2万公里。美军称其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

但是,有得必有舍,为了达到目标性能要求,它牺牲了一些气动性能,所以它靠着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辅助控制才能顺利升空,油耗量也极大。而且为了提升飞行稳定性和可操作性,降低人工操作难度,它增加了常规飞机没有的阻力舵和开裂式舵面。

机翼外段后缘的开裂舵面,同时开裂可作为减速舵,不对称开裂可作为方向舵,而且因为开裂5度以上才能起到作用,所以一般飞行时会开裂5度以便于随时启用。但这种开裂面又会降低雷达隐身性能,所以飞到战区就会完全闭合。


楠竹一


B2轰炸机违反空气动力学?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在研究武器装备的时候竟然会研究出一架违反空气动力学的飞机,这是多么荒诞的一件事情。B2轰炸机不论从外形,还是整机所包含的科技来讲,都是人类科学技术的最高成就,绝对不存在违反空气动力学这种事情的。

B2轰炸机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

很多人都认为B2轰炸机是一种亚音速轰炸机,其性能并不能与B1-B轰炸机相比美,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B2轰炸机的研发背景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提出研究B2轰炸机的时候,在研发要求中有一项是最主要的,那就是为了能够实现对苏联防空体系的穿透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在研制新一代战略轰炸机时,就考虑到了一种新型的技术模式,这就是采用隐身模式,通过躲避雷达跟踪的方式突防,对轰炸机的飞行速度要求并不高。

很显然美国人在这条路上是走对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军飞机,无论是F-117,还是F-22、F-35还是B-2,都是在这种设计思路下产生的,而B-2轰炸机就是这种设计思路的佼佼者。

当然了除了隐身性能以外,B2作为新一代轰炸机,对于载弹量的大小以及飞行距离,也是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的,而且美国人也很显然实现了这一点。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今天B2轰炸机虽然体积比其他轰炸机要小的多,但是载弹量却并不低,与上图几款轰炸机相比,B2轰炸机虽然体积小,但是起飞重量却能够达到170吨,最大载弹量能达到22吨,属于中上游水平。

航程却要远过大多数战略轰炸机,最大不加油飞行距离达到了12000公里,而且B2轰炸机在上图的几款超级轰炸机种,真正做到全球到达。

而B-2轰炸机的这些性能的实现,完全依靠了这款轰炸机在空气动力学上的成功设计,才得以实现的,如果不符合空气动力学,美国人怎么可能设计出体积小、载弹量大、航程远、具备隐身性能的超级轰炸机呢?


落下m


那是站在以前人的眼光,认为B2没有尾翼无法控制方向。

其实以现在的科学技术飞机要想实现在大气层内违反空气动力学是不可行的,因为根据物理学航空器要达到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而这个速度大约是7.9公里/秒那么这个速度,而以较轻的轻型战斗机F16或者歼10战机来说重量都有十几吨,你觉得以目前的动力技术能让十几吨的物体以7.9公里每秒在大气层内运行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更重的B2,B2轰炸机光载弹量就有十几二十吨违法空气动力它能飞?除非发明出反重力或者叫反引力装置,任何不规则的物体想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就要达到7.9公里/秒,那么目前的战机是如何飞起来的?

答案就是空气动力

B2轰炸机机翼上部呈现弧型而下部是较平直的,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经过机翼的空气分成两股之后,机翼上部的气流和下部的气流是同时到达机翼后边,那么机翼上部是圆弧形自然路程比下部的平直形更长,那么可以得出机翼弧面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机翼的平直面空气流速慢压强大。

机翼弧面产生相对于平直面产生负压,所以通过空气之间的压强的不同产生了升力,这使得飞机不必以7.9公里速度飞行也可以不受地球引力影响。至于B2战机转弯的问题它是通过两个翼襟产生的偏转进行转向,所以说B2根本上是没有违法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否则它不可能飞起来。


李晓伟


因为他们的思维及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飞行器布局,对于突破他们认知的,结构方式理解不了。按伯努利原理,现代飞机起飞原理都没法解释,只是实践物理碰巧做出来,让它飞了起来。B2玄幻的外观以及SU47的启动布局,无疑是颠覆传统理念的,但它实实在在飞起来了,它们的设计师对于气动原理不可能掌握的不娴熟,不会弄个理论上都过不去的东西来做实验,而是从其中发现新的方式而进行发展,站在地上的是人,飞在天上的也是人。神就是不断否定自己而进步了的人,而人是停留在固有事物面前而觉得天经地义。肯定他人就是否定自己,但在别人将神话变为现实后,依旧抱残守缺就没什么意思了。伯努利原理还有许多是没发掘出来,而真正能掌控的人是不屑于对其它事物说三道四的。孔子不与三季人语,争没道理的事,只为炫耀自己或为自己的不足找理由,还是洗洗睡吧。


莫为清风惹浮尘


B2机型

我很早注意过

想想我小时喜欢叠的纸飞机

很好解释了

它没有尾翼尾舵

其实倒合乎仿生学的原理

一只巨大的扁蝠飞在你头顶上

却无声无息

雷达也跟踪不到

因为它没有尾翼尾舵

它能够实现空间平衡

以及一切空间动力学的操控

全凭一对巨大的翅膀

以及翅膀内外的操控系统

它符合流体力学原理

至于空气动力学

只是流体力学在飞机上的应用理论

B2系列我记得机型不只一种

有一个著名的B52

它会阴森森的

飞到你头顶上

但是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

也不吃素

搞出图系列战略轰炸机

看到就吓死老美

我不知道B2系列是美国哪个

航司搞的

这个设计简直是天才

我倒不是崇洋媚外的人

还有一种飞行器

是B2系列无可奈何的

那就是传说中的飞碟

它根本没有翼

却完全可以实现任何操控

自身完全可以保持平衡运动

我希望我们的中国

能造出飞碟

它根本没有翼

雷达探测不到的


宇宙之光67


任何一种密度比空气重的飞行器如果想在大气层内飞行,绝大多数都是要遵循空气动力学原理的。B-2战略轰炸机也不例外。

虽然B-2是采用无尾式全飞翼式布局,传统的升力产生机理方面依然遵循空气动力学原理,也即是通过速度提升,来促使机翼上下表面的气压压差扩大,从而产生升力。这种升力产生的效率,飞翼式布局要高于常规布局。

所谓,有得就有失,飞翼固然气动效率高,但是对于飞行操作性和稳定性就比较差。

原因就是飞翼布局没有垂尾,也就是没有常规飞机上的垂直安定面、水平安定面、方向舵和升降舵,这样不仅导致飞翼飞机的航向、俯仰以及纵向稳定性都比较难以控制。对于采用人工操作的飞行员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为此,一方面B-2在机翼上除了常见的副翼、襟翼之外,还设置了阻力舵、开裂式舵面等,这些舵面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综合操作,从而提供机动性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引入的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辅助控制技术,以调高飞机的飞行稳定性。

正因为如此,才确保B-2飞机能够实现正常控制和驾驶。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无人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b2幽灵隐形轰炸机,违反空气动力学,恰恰相反,b2轰炸机正是美国飞行空气动力学技术的最佳表现。

b2幽灵轰炸机采用了隐身设计,并且使用翼身融合体以及无尾翼设计。操控难度非常大,如果不是美国空气动力学积累非常雄厚的话,就这种她都飞不起来


啸鹰评


所有新型战机都不是稳定气动力外形。要靠航电和飞控维持。


风吹6700


b2只是没尾翼,要是没翅膀才叫违反气动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