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小河融入大海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因为它们三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耐寒、抗寒,都具有超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在寒冷的冬季里,当百花百草百木都纷纷凋零之际,它们却仍然在顽强地与严寒作抗争,竹、松经霜而常青不凋,梅花迎雪而怒放。正是由于它们这种不屈不挠的傲骨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纷纷吟诗作赋,讴歌赞颂,赋于了“松竹梅”高尚灵魂特质,使它们成为中华精神文化优秀品质的象征。

其中咏松的诗句有:清陆惠心《咏松》中之“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迎寒冒暑立山冈,四季葱茏傲碧苍”、“风吹雨打永无凋,雪压霜欺不折腰;漫道无华争俏丽,长青更胜一时芳”;陈毅《咏松》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唐白居易之“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唐杜荀鹤之“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李白之“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三国刘桢之“冰霜正惨凌,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南朝范云之“凌风知节,负雪见贞心”等等。

其中咏竹的诗句有:清郑板桥之“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宋徐庭筠之“未出土吋先有节,便凌云处也无心”;傅庞如之“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李白之“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薛涛之“众类也云茂,虚心宁自持”、“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韩愈之“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王禹称之“不随天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宋祁之“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从。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其中咏梅的诗句有:唐黄蘖禅师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宋林逋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卢梅坡之“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王安石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元王冕之“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宋李公明之“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等等。





陈文宗易经协会副会长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松象征長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出自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自宋以来,有很多画家画松竹梅岁寒三友,有名作品有宋赵孟坚,马远,明唐寅,清八大山人等,下面选几幅近现代名家作品。
吴昌硕


岁寒三友图,
白龙山人(王震,王一亭)岁寒三友图,民國初与吳昌硕名气并肩,
汤滌岁寒三友图,

启功,白雪石,徐子鹤合作岁寒三友图,
唐云,徐子鹤,应野平合作岁寒三友图,

董寿平岁寒三友图,

張大千经亨颐合作岁寒三友图,
关山月岁寒三友图。


瀚墨寻梦


岁寒三友是谁?是三个有名的诗人?不是。那是三个有名的词人?也不是。那是三个世外隐士?非也非也,都不是。


岁寒三友其实指的并不是三个人,而是三种植物。

这三种植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耐寒,它们分别是松、竹、梅。要说把它们三个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有渊源的。


早在宋代时,林景熙在《王云美舍记》中写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林景熙说,梅、乔松、修篁为岁寒友,也就是梅、松、竹这三样植物。

而在明代时,岁寒三友更明确地写了出来。它出自无名氏的《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岁寒三友之名,可能就从这而来了。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三种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植物。

一、 岁寒三友之松

其实松文化的形成大概是开始于先秦,在《论语·子罕》中记载着,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孔子的这句话是说,到了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大多数都凋零了,这个时候只有松柏挺拔着。


其实孔子的这句话也是比喻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有坚韧的力量,他能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而不会改变初心。


松树它对陆地上的生长环境适应是非常强的,它可以耐低温,可以承受很低的温度,零下六十度它也可以承受的了。


它对土质的要求也不高,它可以在悬崖峭壁上生长。哪怕遇到狂风暴雪,它们照样毅然地、安静地、生长着。

它被称为岁寒之首也是当之无愧,在冬天这个万物基本凋零的严峻的季节里,松树昂首挺胸,不畏一点严寒。


它勇敢地做着自己,不负自己,不负韶华,不改变自己的初心,不停地向上生长。

正是这种力量,与有品德的高尚的君子也是相匹配的,那种不变初心,不停地向上生长。

二、 岁寒三友之竹

以前一直不知道竹子在冬天也会是一片翠绿,还以为它会掉叶子凋谢。直到看到小区里种了一片竹林才知道竹子也是可以迎着风雪成长的。

在冬天大雪纷飞的时节,竹子虽然不会像松树那样岿然不动,但是它也是可以迎着风雪沙沙作响,并且给那片雪白以一片翠绿。

竹子这个瘦干的植物,它的竹节被人们引申为了“气节”,它中间的空心也被引申为“虚心”,它高高挺直的身姿,被人们视为“傲然”,它的耐寒性则被人们视为不屈。


看来竹子是被认为是有气节的植物。就算在漫天的雪里,它也要不屈不挠的向上生长。


就连苏轼也是非常地喜爱它,“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可见竹子的确不是俗气之物,也象征了君子的气节。

三、 岁寒三友之梅

要说这岁寒三友,梅花可是最美的存在了。

在百花都凋零的冬天,只有梅花在一片凌寒中怒放。那一枝红梅由树枝任意舒展地绽放出来,给凋零的冬天也带来了一丝美丽的颜色。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是严寒,就越给予了它美丽,就越是清香四溢。

冬天的这抹美丽冰清玉洁,但它又像是在生命的绝望之境生出的希望,微小却又异常地灿烂。这也正象征了君子的风骨。


所以呢,之所以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能不畏严寒给冬天带来了一丝丝生机和色彩,更是因为它们那种面对困难不服输的精神。


也正是这种不畏困难不服输的精神,让岁寒三友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这个到来的寒冷的冬天里,愿我们也能像岁寒三友一样,耐得住困难,耐得住寂寞,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断地向上生长。


荒海拾书


岁寒三友是指人吗?不是。它们是指三种植物。松,竹。梅。松树挺拔坚强,迎风树力。坚韧不拔。傲骨群雄。竹子清洁高雅,出污泥而不染。纯洁清新,宁直不弯。梅花逢雪开放,傲视严冬。不畏严寒,风格独特。这三种植物,都有一种很大的特点和共性。不畏严冬和严寒。越是寒冬来临,越是松站得挺直。竹清洁高雅。梅花越是沾雪,越开的鲜艳若是把这三种植物比喻人来形容的话。那他们就是共产党人的性格和特性。不是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代表了松树的风格。面对敌人。宁死不屈,宁直不弯。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正是张显了竹子的坚强。而梅花呢?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气候。笑着面对,从容淡定。"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雪越大,它越开的鲜艳美丽。多姿多彩。





66662847755忠诚卫士


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小河融入大海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坚毅苍劲的青松,挺拨摇曳的翠竹,迎风傲雪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因它们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中国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岁月三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青松,它虽没有婀娜的身段,没有远播的芬芳,但是,它刚毅不阿。风霜,不会使它苍老,只能使它苍劲;岁月,不会使它弯腰,只能使他坚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翠竹,它虽没牡丹的富丽,没桃李的娇艳,但它不畏严寒。它性直,直以立身,临风不折,挺直向上,不坠青云之志。一旦风雪严寒百花残,它却迎风摇曳绿满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就是翠竹的脾性。



冬梅,它没杨柳的轻盈,没荷花的丰姿,但它傲骨秀逸。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它生机勃勃。数九隆冬,地冻天寒,唯有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雪怒放。“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就是梅花的精神。


G玫子


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

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青松5698


松、竹、梅不畏严寒,意志坚强,郁郁葱葱,迎难而上,世人贊叹,故称岁寒三友。彰显精神、思想、境界、气节及对事业的执着。松竹经冬永不凋,梅花傲雪怒开放。

岁寒三友松竹梅。

春暖一家桃李杏。


李元博3



W爷孙


松菊梅。松竹经冬不凋,梅迎寒开放。它们的共同点是:冰青玉洁,铁骨铮铮,常青不老,生命旺盛。由于它们不畏严寒的共同品质,古文人又以物抒情,尊称它们为岁寒三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