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書法與于右任齊名,蔣介石求字也要拿錢!

他書法與于右任齊名,蔣介石求字也要拿錢!

寇遐先生像


寇遐(1884——1953)字勝孚,號玄疵,陝西蒲城人。1906考入陝西師範學堂,不久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寇被推為師範學堂總代表和西安學生代表,大鬧“蒲案”。1909畢業後,同尚鎮圭一起領導東府各縣同盟會的革命活動,發動了“白水起義”。辛亥西安起義成功後,寇於1912年當選為陝西省臨時議會副議長;1913年又被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1915年積極參加反袁護國運動。1917年反對段祺瑞解散國會,南下廣州,參加了孫中山主持的國會非常會議。1923年,拒絕參加曹錕賄選,再次南下投奔孫中山。1924年10月,參加馮玉祥、胡景翼、孫嶽發動的北京政變,12月出任臨時執政府農商部總長。1931年楊虎城主持陝政,寇應邀從北京回陝任省政府委員。1933年組織創建“西京金石書畫學會”,任會長。新中國成立後,任陝西省人民政府委員。有《寇遐遺墨》行世。

在民國時期,時人論陝西書法,輒以於、寇並稱。於者,于右任;寇者,寇遐。張奚若在《陝西辛亥革命回憶錄》中說:“在東區(陝西)選出的眾議員中,後來為人所知者僅一二人,其中一個是寇遐。他雖做過農商總長,但還因為他是位出名的書法家。”

他書法與于右任齊名,蔣介石求字也要拿錢!


寇遐首先是一位民主革命的鬥士,立場堅定,鐵骨錚錚。民國時期好些驚濤駭浪的歷史大事件,寇遐都是親身經歷者。

1906年,22歲的寇遐考入陝西師範學堂時經井勿幕介紹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成為關中學生運動的領袖。從大鬧“蒲案”,同尚鎮圭一起領導東府同盟會,到發動“白水起義”,護國護法、反袁逐陸(建章),南下廣州參加國會非常會議,到1923年拒絕曹錕賄選,參與1924年馮玉祥、胡景翼、孫嶽發動的北京政變和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再到拒絕1947年偽國大竟選,真是在風起雲湧中出生入死、歷經大潮激盪。

在時代風雲的變幻中,寇遐不論是官高位顯,還是革命低潮時貧困潦倒,始終心繫翰墨,日課不斷。1923年曹錕賄選,寇遐憤而南下投奔孫中山。在大元帥府,孫中山麾下的文職人員如吳稚暉、謝無量、張季鸞等都是書法家,寇遐一邊和他們起草公文,一邊研究詩、書。1924年,寇遐參與“北京政變”,力排眾議,明確提出以曹錕、吳佩孚為鬥爭目標。在一舉摧毀北洋軍閥的統治,將溥儀驅逐出宮後,寇遐被推舉為臨時政府的農商總長。同年11月,受胡景翼之託赴天津迎孫中山到洛陽共謀國事。

詎知次年春,孫中山逝世,胡景翼亦病故,寇遐悲痛異常。此時政局混亂,寇遐引退北京。家中經濟拮据,寇遐依然堅持臨帖,妻子潘儷琴憂心忡忡。(潘儷琴是廣東中山人,1917年寇遐南下廣東參加國會非常會議時,由孫中山做媒,與寇遐結婚。)寇遐見狀對妻子說:“你有一雙手,我也有一雙手。你的手可以磨墨,我的手可以寫字,賣字也可以裹腹。”就這樣,寇遐在北京以賣字為生,等待新的救國時機。

在1949年,胡宗南以保護國民黨大老安全為由,裹挾寇遐、張鳳翽、馬驤等往漢中,擬從漢中到四川再飛往臺灣。在途中,寇遐仍然筆帖隨身,臨寫不已。到漢中後,寇遐一行以年老、不適應南方氣候與生活為由,拒不赴臺。寇遐說:“就是死在這裡,也不去臺灣。”當時胡宗南潰不成軍,自身難保,便用飛機將寇遐等人送到蘭州。

在蘭州,寇遐等人住在陝西臨潼人嚴樹堂開的寶慶堂茶莊,當地士紳拜訪、求字者甚多,寇遐便揮毫賣字,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在蘭州寫了不少匾牌、留下了不少的字幅。蘭州解放,彭德懷在陶樂春飯店設宴歡慰寇遐、張鳳翽諸老,並派人用汽車護送寇遐一行回西安。

回西安途中,在長武縣遇連陰雨,遂住進亭口小學。消息傳出,說辛亥革命時的張都督、負有盛名的書法家寇遐在這裡,探望、求字者接踵而來,寇遐給當地群眾寫了十多幅字。寇遐常對後學講:“要把字寫好,沒有捷徑可走,那就是要心到手到,天天練習。”成大業不棄小道,寇遐一生身不離案,手不離筆,無論在何種境況下,始終臨池不輟,真可謂鐵硯磨穿。

他書法與于右任齊名,蔣介石求字也要拿錢!


寇遐生性剛猛,善言辯,慷慨好義。1931年,楊虎城主持陝政時邀寇回陝,寇遐任省政府委員。其時,一些官員利用職權大發私財,寇遐深惡痛絕,向楊虎城多次提出要嚴加懲處,樹敵不少。有一次在談到為修馬路給老百姓胡攤亂派時,同17路軍第42師師長馮欽哉爭執起來,寇遐一氣之下劈面砸了馮欽哉一茶碗。不久,寇遐的省政府委員被免。當時就有人說,寇遐一茶碗把個委員給砸掉了。

在“西安事變”前,因寇遐在北平時和張學良有交,楊虎城便委託寇居間聯絡。在張、楊合作中,寇遐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間,寇遐為楊虎城的夫人謝葆真書一條幅,整幅節臨《嵩嶽靈廟碑》,寫得筆墨樸厚古勁奇崛,其中有:“威儀顒顒昂昂,不嚴而自肅”,“九黎亂得,民濁齋明,嘉生不潔”等句,意在處亂世而順民意者,當為世人所仰。

“西安事變”將近發生時,楊虎城幾乎每天出入寇家。12月11日晚,寇遐對照顧他生活起居的牛振河說:“你這娃老愛往外跑,明天你可少出去!”第二天,牛振河才知道了兵諫的事。

1938年,蔣鼎文主持陝政時,有一次派人至寇家,請寇遐書寫四條屏,並言明是送一重要人物的。寇遐要來人交定金,來人說:“蔣主席要字,你還能要錢?”寇遐答道:“他當他的主席,我賣我的字。他當主席是坐官,我賣字是養家餬口。”來人啞然。

1935年,楊虎城在西安九府街修寓所一座,取名“止園”,意為“止戈息武”,請寇遐以隸書題了匾額。1943年祝紹周主持陝政時,楊虎城已被蔣介石囚禁了6年。祝紹周出大洋5000塊請寇遐在“止”字上加一橫,這樣“止園”就成了“正園”,其意為討好蔣中正。寇遐答曰:“錢這個東西我是見過的。園子的主人不在家,要我改園名,不合適。”寇遐是“黨國元老”, 祝紹周拿他沒辦法。

有一次,祝紹周在止園宴請鄧寶珊、左協中、胡景通、寇遐等軍政要人,席間,陸軍少將張坤生建議寇遐在止園的“止”字上邊添一橫改為“正”字,張坤生話音剛落,寇遐張口就說:“你會寫字你添去,朋友(指楊虎城)正在被扣、受罪,我咋好意思改?!”

1947年,民主同盟西北總支部主任杜斌丞在西安被殺,寇遐氣憤之極,手柱柺杖當面斥責胡宗南。回到家裡仍然怒氣未平,家人問咋回事,寇遐說:“我把狗日姓胡的罵了一頓。”什麼叫不畏權勢,仗義執言,這就是了。


他書法與于右任齊名,蔣介石求字也要拿錢!


1933年,在邵力子、楊虎城的支持下,寇遐與張寒杉、黨晴梵發起成立了“西京金石書畫學會”,寇遐任會長,旨在“由研究而促進現代文化,由藝術薰陶而振奮民族精神。”這是陝西成立較早、影響最大的書畫社團,組織完備,活動頻繁,舉辦展覽,出版會刊。寇遐、張寒杉、黨晴梵等都是上世紀早期陝西文化藝術界的精英,他們思想進步,才力過人,一方面為民主革命奮鬥,辦報紙,興教育,另一方面富收藏,精鑑定,整理史料,著書立說,不僅以自己的藝術實踐影響後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群體意識,以“學會”的組織形式直接推動了陝西書畫創作的繁榮與發展,對陝西的書畫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34年,寇遐建議楊虎城創辦《秦風週報》,後改名為《秦風日報》),寇遐任董事長,並書寫了報頭與報社匾牌,寫的古意畢臻。

2009年,陝西省書協顧問、西安市書協主席杜中信在談到“三秦書風”時說:“這種風格一脈相承,從顏真卿、柳公權到于右任,從寇遐到劉自櫝、衛俊秀,從邱星、程克剛到吳三大,以及我本人和李成海、趙熊等,雖然書體各異,但用筆樸實,不求華麗,用墨渾厚,筆力蒼勁,確是共有的個性。是共性,也是傳承。”

他書法與于右任齊名,蔣介石求字也要拿錢!

寇遐1937年題《秦風日報》報頭


他書法與于右任齊名,蔣介石求字也要拿錢!

寇遐臨《嵩嶽靈廟碑》


寇遐五體皆能,閒筆寫蘭,秀逸清雅,惜世事滄桑,尺幅不傳。寇遐初習顏真卿、歐陽詢,尤喜李北海,後又浸淫北碑,取法《張猛龍》《張黑女》等;行、草從二王入手,臨習《聖教序》《興福寺半截碑》等;晚年作篆,每見行草意趣;於隸則廣為涉獵,如《張遷》《石門頌》《禮器》《孔宙》《史晨》《曹全》《夏承》等等,尤對《張遷》《石門頌》《衡方》《婁壽》《夏承》用功最勤。

在寇遐遺世的作品中,相當一部分是對各類碑帖的臨摹之作。1932年,與康、梁齊名的鴻儒、已79歲的宋伯魯看了寇遐所臨的《孔宙碑》,極為讚賞,跋之曰:“《孔宙》在漢碑石最為秀勁,臨家亦極多,鄙人亦常習之。考前人中,臨摹縮本上石者唯萬氏、錢氏兩家耳,萬氏百研所鐫,骨力蒼勁;錢氏所臨,風姿秀麗,兼之者其吾玄疵先生乎!此冊矜嚴典重,一筆不苟,蒼勁之中,自饒秀麗,真合作也。燈前展玩,輒欲效其一、二,然馮婦下車,適足貽笑,毋寧輟焉。玄疵先生囑題其尾,輒抒己見,質諸同好,當不可河漢斯言。”取精用宏,厚積薄發,寇遐在晚年自開門徑,肆意揮灑,俱成佳構。其隸書點畫勁健厚重,結體堅實寬博,於平穩端嚴中寓靈秀飛動;榜書體勢雄奇,氣派宏大,無大才力與膽魄者不能為。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中說:“榜書,古曰署書,蕭何用以題蒼龍、白虎二闕者也,今又稱為擘窼大字。作之與小字不同,自古為難。其難有五:一曰執筆不同。二 曰運管不同,三曰立身聚變,四曰臨仿難周,五月筆毫難精。有是五者,雖有能書之人,熟精碑法,驟作榜書,多失故步,蓋其勢也。”寇遐肆力榜書,所寫擘窼隸書大字,筆挾元氣,力可扛鼎,蒼茫飛動,氣勢磅礴。其人以天下為心,故其書氣象正大,令人如對山嶽。其行書融二王、漢隸、魏碑、李北海為一爐,時見章草筆意,風骨嶙峋。結體崚嶒,以險求穩,拙中寓巧;用筆方圓兼備,藏露互見,縱橫闢闔,意氣飛揚。其人神怡情暢,故其書氣脈暢達、筆致多姿,在雄健厚重中洋溢著紆徐蘊藉的書卷氣息與俊逸灑脫的神韻。寇遐的書法,雄強偉岸,如虎踞獅蹲,不怒自威,有凜然不可侵犯之勢,激情的張揚使其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魅力。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如其人而已。”欣賞寇遐之書,即如面對其人,勃勃英氣撲面而來。


他書法與于右任齊名,蔣介石求字也要拿錢!


寇遐身長體瘦,聲卻洪亮。喜戲曲,——無論是京劇、豫劇還是晉劇。凡外地來西安演出的名角,大都成了他的座上客,談笑風生,唱唸做打,甚是熱鬧。於秦腔,更是精通,有獨到見解,曾修改過《轅門斬子》《葫蘆峪》《周仁回府》等著名秦腔劇本;1939年,參與組織了西安秦光劇團。在生活中,不信神鬼,過年時只祭祀母親。寇遐父親早逝,由寡母拉扯長大,備受艱辛,故甚為簡樸。寇遐有五女二子,教之很嚴。孩子吃飯時把饃渣掉在桌上,寇遐說:“拾的吃了!”把饃渣掉在地上,寇遐依然板著臉說:“拾的吃了!”長女妙言,心細好學,深得父親鍾愛,父親寫字時,常在書案前展紙。

寇遐晚年,因索書者眾多,就隔五六天集中寫一次。作書時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親朋好友,一概謝絕。常是父女二人在書房,父親揮毫,妙言展紙。但對年輕後學,並不拒之門外。一些喜好書法的後輩,打聽到寇遐寫字的日子,就趕來觀看。幾十人圍在案前,悄不做聲,書房只有寇遐運筆的沙沙聲。連續四五個小時,寇遐從不間歇,直到把準備好的宣紙寫完才停筆。然後,與年輕人一起聊書法,高談闊論,且毫無倦意。在這些年輕人中,就有後來在書界享有盛名的劉自櫝。

1949年,張治中率國民黨和談代表團至北平,和談破裂後,張治中懷著矛盾的心情留在了北平,不久,國民黨宣佈開除張治中黨籍併發出通緝令。毛澤東、周恩來親自慰問、開導,張治中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遂撰一聯:“理明牽掛少;心閒歲月寬。”請寇遐書寫。寇遐以隸書書寫的這幅對聯,一直掛在張治中的書房,直到張治中去世。

他書法與于右任齊名,蔣介石求字也要拿錢!


1953年,陳毅到西安視察,適逢人民大廈落成,省政府領導請陳毅為大廈題名,陳毅看了寇遐用隸書題寫的“人民大廈”後,大加讚賞,說:“有寇老的題字,我不好再寫了。我的字實在不如先生的好。”“人民大廈”是寇遐一生寫的最後一幅榜書。寫時,將一張八仙桌抬到院子;寫就,每字如桌面大。現在,寇遐題寫的“人民大廈”依然雕刻在西安人民大廈的樓門頂端。

寇遐是因心臟病於1953年9月在西安去世的,享年70歲。在去世的前一兩天,這位辛亥革命老人仍然在臨帖、作書。書法,似一條不斷的線,貫穿了他英風烈氣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