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书法与于右任齐名,蒋介石求字也要拿钱!

他书法与于右任齐名,蒋介石求字也要拿钱!

寇遐先生像


寇遐(1884——1953)字胜孚,号玄疵,陕西蒲城人。1906考入陕西师范学堂,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寇被推为师范学堂总代表和西安学生代表,大闹“蒲案”。1909毕业后,同尚镇圭一起领导东府各县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发动了“白水起义”。辛亥西安起义成功后,寇于1912年当选为陕西省临时议会副议长;1913年又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15年积极参加反袁护国运动。1917年反对段祺瑞解散国会,南下广州,参加了孙中山主持的国会非常会议。1923年,拒绝参加曹锟贿选,再次南下投奔孙中山。1924年10月,参加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的北京政变,12月出任临时执政府农商部总长。1931年杨虎城主持陕政,寇应邀从北京回陕任省政府委员。1933年组织创建“西京金石书画学会”,任会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有《寇遐遗墨》行世。

在民国时期,时人论陕西书法,辄以于、寇并称。于者,于右任;寇者,寇遐。张奚若在《陕西辛亥革命回忆录》中说:“在东区(陕西)选出的众议员中,后来为人所知者仅一二人,其中一个是寇遐。他虽做过农商总长,但还因为他是位出名的书法家。”

他书法与于右任齐名,蒋介石求字也要拿钱!


寇遐首先是一位民主革命的斗士,立场坚定,铁骨铮铮。民国时期好些惊涛骇浪的历史大事件,寇遐都是亲身经历者。

1906年,22岁的寇遐考入陕西师范学堂时经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成为关中学生运动的领袖。从大闹“蒲案”,同尚镇圭一起领导东府同盟会,到发动“白水起义”,护国护法、反袁逐陆(建章),南下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到1923年拒绝曹锟贿选,参与1924年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的北京政变和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再到拒绝1947年伪国大竟选,真是在风起云涌中出生入死、历经大潮激荡。

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寇遐不论是官高位显,还是革命低潮时贫困潦倒,始终心系翰墨,日课不断。1923年曹锟贿选,寇遐愤而南下投奔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孙中山麾下的文职人员如吴稚晖、谢无量、张季鸾等都是书法家,寇遐一边和他们起草公文,一边研究诗、书。1924年,寇遐参与“北京政变”,力排众议,明确提出以曹锟、吴佩孚为斗争目标。在一举摧毁北洋军阀的统治,将溥仪驱逐出宫后,寇遐被推举为临时政府的农商总长。同年11月,受胡景翼之托赴天津迎孙中山到洛阳共谋国事。

讵知次年春,孙中山逝世,胡景翼亦病故,寇遐悲痛异常。此时政局混乱,寇遐引退北京。家中经济拮据,寇遐依然坚持临帖,妻子潘俪琴忧心忡忡。(潘俪琴是广东中山人,1917年寇遐南下广东参加国会非常会议时,由孙中山做媒,与寇遐结婚。)寇遐见状对妻子说:“你有一双手,我也有一双手。你的手可以磨墨,我的手可以写字,卖字也可以裹腹。”就这样,寇遐在北京以卖字为生,等待新的救国时机。

在1949年,胡宗南以保护国民党大老安全为由,裹挟寇遐、张凤翙、马骧等往汉中,拟从汉中到四川再飞往台湾。在途中,寇遐仍然笔帖随身,临写不已。到汉中后,寇遐一行以年老、不适应南方气候与生活为由,拒不赴台。寇遐说:“就是死在这里,也不去台湾。”当时胡宗南溃不成军,自身难保,便用飞机将寇遐等人送到兰州。

在兰州,寇遐等人住在陕西临潼人严树堂开的宝庆堂茶庄,当地士绅拜访、求字者甚多,寇遐便挥毫卖字,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兰州写了不少匾牌、留下了不少的字幅。兰州解放,彭德怀在陶乐春饭店设宴欢慰寇遐、张凤翙诸老,并派人用汽车护送寇遐一行回西安。

回西安途中,在长武县遇连阴雨,遂住进亭口小学。消息传出,说辛亥革命时的张都督、负有盛名的书法家寇遐在这里,探望、求字者接踵而来,寇遐给当地群众写了十多幅字。寇遐常对后学讲:“要把字写好,没有捷径可走,那就是要心到手到,天天练习。”成大业不弃小道,寇遐一生身不离案,手不离笔,无论在何种境况下,始终临池不辍,真可谓铁砚磨穿。

他书法与于右任齐名,蒋介石求字也要拿钱!


寇遐生性刚猛,善言辩,慷慨好义。1931年,杨虎城主持陕政时邀寇回陕,寇遐任省政府委员。其时,一些官员利用职权大发私财,寇遐深恶痛绝,向杨虎城多次提出要严加惩处,树敌不少。有一次在谈到为修马路给老百姓胡摊乱派时,同17路军第42师师长冯钦哉争执起来,寇遐一气之下劈面砸了冯钦哉一茶碗。不久,寇遐的省政府委员被免。当时就有人说,寇遐一茶碗把个委员给砸掉了。

在“西安事变”前,因寇遐在北平时和张学良有交,杨虎城便委托寇居间联络。在张、杨合作中,寇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寇遐为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真书一条幅,整幅节临《嵩岳灵庙碑》,写得笔墨朴厚古劲奇崛,其中有:“威仪颙颙昂昂,不严而自肃”,“九黎乱得,民浊斋明,嘉生不洁”等句,意在处乱世而顺民意者,当为世人所仰。

“西安事变”将近发生时,杨虎城几乎每天出入寇家。12月11日晚,寇遐对照顾他生活起居的牛振河说:“你这娃老爱往外跑,明天你可少出去!”第二天,牛振河才知道了兵谏的事。

1938年,蒋鼎文主持陕政时,有一次派人至寇家,请寇遐书写四条屏,并言明是送一重要人物的。寇遐要来人交定金,来人说:“蒋主席要字,你还能要钱?”寇遐答道:“他当他的主席,我卖我的字。他当主席是坐官,我卖字是养家糊口。”来人哑然。

1935年,杨虎城在西安九府街修寓所一座,取名“止园”,意为“止戈息武”,请寇遐以隶书题了匾额。1943年祝绍周主持陕政时,杨虎城已被蒋介石囚禁了6年。祝绍周出大洋5000块请寇遐在“止”字上加一横,这样“止园”就成了“正园”,其意为讨好蒋中正。寇遐答曰:“钱这个东西我是见过的。园子的主人不在家,要我改园名,不合适。”寇遐是“党国元老”, 祝绍周拿他没办法。

有一次,祝绍周在止园宴请邓宝珊、左协中、胡景通、寇遐等军政要人,席间,陆军少将张坤生建议寇遐在止园的“止”字上边添一横改为“正”字,张坤生话音刚落,寇遐张口就说:“你会写字你添去,朋友(指杨虎城)正在被扣、受罪,我咋好意思改?!”

1947年,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主任杜斌丞在西安被杀,寇遐气愤之极,手柱拐杖当面斥责胡宗南。回到家里仍然怒气未平,家人问咋回事,寇遐说:“我把狗日姓胡的骂了一顿。”什么叫不畏权势,仗义执言,这就是了。


他书法与于右任齐名,蒋介石求字也要拿钱!


1933年,在邵力子、杨虎城的支持下,寇遐与张寒杉、党晴梵发起成立了“西京金石书画学会”,寇遐任会长,旨在“由研究而促进现代文化,由艺术熏陶而振奋民族精神。”这是陕西成立较早、影响最大的书画社团,组织完备,活动频繁,举办展览,出版会刊。寇遐、张寒杉、党晴梵等都是上世纪早期陕西文化艺术界的精英,他们思想进步,才力过人,一方面为民主革命奋斗,办报纸,兴教育,另一方面富收藏,精鉴定,整理史料,著书立说,不仅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影响后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群体意识,以“学会”的组织形式直接推动了陕西书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对陕西的书画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4年,寇遐建议杨虎城创办《秦风周报》,后改名为《秦风日报》),寇遐任董事长,并书写了报头与报社匾牌,写的古意毕臻。

2009年,陕西省书协顾问、西安市书协主席杜中信在谈到“三秦书风”时说:“这种风格一脉相承,从颜真卿、柳公权到于右任,从寇遐到刘自椟、卫俊秀,从邱星、程克刚到吴三大,以及我本人和李成海、赵熊等,虽然书体各异,但用笔朴实,不求华丽,用墨浑厚,笔力苍劲,确是共有的个性。是共性,也是传承。”

他书法与于右任齐名,蒋介石求字也要拿钱!

寇遐1937年题《秦风日报》报头


他书法与于右任齐名,蒋介石求字也要拿钱!

寇遐临《嵩岳灵庙碑》


寇遐五体皆能,闲笔写兰,秀逸清雅,惜世事沧桑,尺幅不传。寇遐初习颜真卿、欧阳询,尤喜李北海,后又浸淫北碑,取法《张猛龙》《张黑女》等;行、草从二王入手,临习《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等;晚年作篆,每见行草意趣;于隶则广为涉猎,如《张迁》《石门颂》《礼器》《孔宙》《史晨》《曹全》《夏承》等等,尤对《张迁》《石门颂》《衡方》《娄寿》《夏承》用功最勤。

在寇遐遗世的作品中,相当一部分是对各类碑帖的临摹之作。1932年,与康、梁齐名的鸿儒、已79岁的宋伯鲁看了寇遐所临的《孔宙碑》,极为赞赏,跋之曰:“《孔宙》在汉碑石最为秀劲,临家亦极多,鄙人亦常习之。考前人中,临摹缩本上石者唯万氏、钱氏两家耳,万氏百研所镌,骨力苍劲;钱氏所临,风姿秀丽,兼之者其吾玄疵先生乎!此册矜严典重,一笔不苟,苍劲之中,自饶秀丽,真合作也。灯前展玩,辄欲效其一、二,然冯妇下车,适足贻笑,毋宁辍焉。玄疵先生嘱题其尾,辄抒己见,质诸同好,当不可河汉斯言。”取精用宏,厚积薄发,寇遐在晚年自开门径,肆意挥洒,俱成佳构。其隶书点画劲健厚重,结体坚实宽博,于平稳端严中寓灵秀飞动;榜书体势雄奇,气派宏大,无大才力与胆魄者不能为。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说:“榜书,古曰署书,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阙者也,今又称为擘窼大字。作之与小字不同,自古为难。其难有五:一曰执笔不同。二 曰运管不同,三曰立身聚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月笔毫难精。有是五者,虽有能书之人,熟精碑法,骤作榜书,多失故步,盖其势也。”寇遐肆力榜书,所写擘窼隶书大字,笔挟元气,力可扛鼎,苍茫飞动,气势磅礴。其人以天下为心,故其书气象正大,令人如对山岳。其行书融二王、汉隶、魏碑、李北海为一炉,时见章草笔意,风骨嶙峋。结体崚嶒,以险求稳,拙中寓巧;用笔方圆兼备,藏露互见,纵横闢闔,意气飞扬。其人神怡情畅,故其书气脉畅达、笔致多姿,在雄健厚重中洋溢着纡徐蕴藉的书卷气息与俊逸洒脱的神韵。寇遐的书法,雄强伟岸,如虎踞狮蹲,不怒自威,有凛然不可侵犯之势,激情的张扬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魅力。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欣赏寇遐之书,即如面对其人,勃勃英气扑面而来。


他书法与于右任齐名,蒋介石求字也要拿钱!


寇遐身长体瘦,声却洪亮。喜戏曲,——无论是京剧、豫剧还是晋剧。凡外地来西安演出的名角,大都成了他的座上客,谈笑风生,唱念做打,甚是热闹。于秦腔,更是精通,有独到见解,曾修改过《辕门斩子》《葫芦峪》《周仁回府》等著名秦腔剧本;1939年,参与组织了西安秦光剧团。在生活中,不信神鬼,过年时只祭祀母亲。寇遐父亲早逝,由寡母拉扯长大,备受艰辛,故甚为简朴。寇遐有五女二子,教之很严。孩子吃饭时把馍渣掉在桌上,寇遐说:“拾的吃了!”把馍渣掉在地上,寇遐依然板着脸说:“拾的吃了!”长女妙言,心细好学,深得父亲钟爱,父亲写字时,常在书案前展纸。

寇遐晚年,因索书者众多,就隔五六天集中写一次。作书时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亲朋好友,一概谢绝。常是父女二人在书房,父亲挥毫,妙言展纸。但对年轻后学,并不拒之门外。一些喜好书法的后辈,打听到寇遐写字的日子,就赶来观看。几十人围在案前,悄不做声,书房只有寇遐运笔的沙沙声。连续四五个小时,寇遐从不间歇,直到把准备好的宣纸写完才停笔。然后,与年轻人一起聊书法,高谈阔论,且毫无倦意。在这些年轻人中,就有后来在书界享有盛名的刘自椟。

1949年,张治中率国民党和谈代表团至北平,和谈破裂后,张治中怀着矛盾的心情留在了北平,不久,国民党宣布开除张治中党籍并发出通缉令。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慰问、开导,张治中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遂撰一联:“理明牵挂少;心闲岁月宽。”请寇遐书写。寇遐以隶书书写的这幅对联,一直挂在张治中的书房,直到张治中去世。

他书法与于右任齐名,蒋介石求字也要拿钱!


1953年,陈毅到西安视察,适逢人民大厦落成,省政府领导请陈毅为大厦题名,陈毅看了寇遐用隶书题写的“人民大厦”后,大加赞赏,说:“有寇老的题字,我不好再写了。我的字实在不如先生的好。”“人民大厦”是寇遐一生写的最后一幅榜书。写时,将一张八仙桌抬到院子;写就,每字如桌面大。现在,寇遐题写的“人民大厦”依然雕刻在西安人民大厦的楼门顶端。

寇遐是因心脏病于1953年9月在西安去世的,享年70岁。在去世的前一两天,这位辛亥革命老人仍然在临帖、作书。书法,似一条不断的线,贯穿了他英风烈气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