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懂得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已经33岁了,她还是人事专员

因为不懂得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已经33岁了,她还是人事专员

【励志格言】

今天,你站在哪里并不重要;明天,你要到哪里去很重要!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长跑,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题记

【真实故事】

已经33岁了,她还是人事专员

2017年,我跟深大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主讲《人力资源经理实战班》和《人力资源总监实战班》等系列课程,第一堂课就是《HR,怎样做职业规划》。

由于这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如何确定职业目标、如何选择职业路线、如何快速提升岗位技能等三大方面,而这些话题刚好又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于是下课之后,还有不少同学留下来继续咨询我关于实现职业目标过程中所碰到的一些很实际的问题。比如,要当上人力资源经理,是不是必须年满30岁?针对他目前的这种情况,为了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是不是还要再去读一个研究生文凭?其中,有一位张姓女同学的咨询问题太出乎我的意料,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陈老师,听完你这节课,我好想哭!”

“什么?想哭!”我顿时愣住了!

“因为我今年33岁了,还是一名小小的人事专员。”

“到底是因为至今你没拿到大学文凭呢,还是因为你以前不是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而近几年才转岗过来的呢?”

“其实我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并且第一份工作的职务也是人事专员。”

“难道你是成教生或者是自考生?”

“我就是国家统招的、并且还是我校首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本科生。”

“那你现在还是人事专员,这怎么可能?”我心里在想:你这不是在跟我开国际玩笑吗?

“就是因为现在还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的人事专员,我才想哭!”张姓同学叹了口气继续说:“唉!这些年混得真失败!”

看到张同学情绪如此低落,我只好一边安慰她:现在开始,永远不晚,只要用心,就有可能。一边询问她:毕业之后的11年时间里究竟在哪些公司工作过。因为,我对她刚才所说的话心存疑虑。

原来,张同学大学毕业之后,凭着自己的专业优势,很快就找到工作,成了一家小企业的人事专员。但遗憾的是,两年之后,公司既不给她加薪也不给她升职,无奈之下,她只好选择离开。

这一段工作经历让张同学深刻地体会到:毕业之后到小企业上班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小公司平台小,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同时小公司的管理岗位有限,几乎没有晋升的空间。况且小企业老板对HR部门不重视,在提供薪酬方面比较抠门。

吸取了第一份工作失败的经验教训之后,张同学第二次求职的时候,选择的几乎是大公司。后来,如她所愿,她在一家将近10000人的大公司上班。但是,这家企业提供的岗位却是招聘专员,用人单位给出的理由是:我们是大公司,人力资源的工作分得比较细。

张同学在这家公司上班到第三个年头的时候,公司人力资源部举办了一场本部门主管岗位竞聘活动。张同学也参加了,但可惜的是,她没有竞聘上,她的直属领导告诉她:机会已经让给资格更老的同事了,等待下一次竞聘机会吧!张同学差点被气晕了,她悻悻地说:不选我就不选我嘛,干吗还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呢?领导很有耐心地继续给她解释:我真的不骗你,我们公司就是这样,我也是一步一步地熬过来的。

就在这个时候,她的大学同学打来电话说他们公司要招聘一名人事主管,薪酬为5.5K,问她感不感兴趣?张同学掐指一算,薪资比现在还高,并且还是人事主管,那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她不假思索就到新公司上班了。

入职之后,张同学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被同学“骗”了。根本不是什么人事主管,入职时仅是一名高级人事专员而已,至于是否能当上人事主管,还要看以后的表现呢。不过,有一点让张同学感觉到还比较满意,那就是公司给她提供的薪资是真实的,这个并没有打折。

既来之则安之了!不过,上班还不到一年,张同学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呆不下去了。因为回到小公司之后,很多工作习惯已经不再适应了。

于是,她再次辞职,并且发誓:如果下次还应聘不上人事主管或者人事经理就改行了,就不再从事这种整天打杂、一点成就感都没有的工作了。

说起来也真奇怪!在长达8个月的求职时间里,她面试了几十家企业,就是应聘不上规模稍大一点的公司的人事主管!

无奈之下,她只好再次找一家大型企业上班去,因为再不上班可能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在第四家企业上班一年之后,她恋爱了、结婚了、并且还生孩子了。产假回来之后,她重拾旧心情,对过去的十多年工作经历进行复盘。她突然意识到:她没有应聘上人事主管这个岗位,首先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其次也没有具备这个岗位的相关技能。

于是,她决定报读了深大举办的《人力资源经理实战班》,并且咨询我一个非常紧要的问题:“陈老师,我学完这个课程之后,能否应聘上人事主管或者人事经理的职位?”

我很明确地对她说:“你去应聘人力资源主管肯定没问题,因为你不但是科班毕业,并且还超龄了。不过,你的简历需要我帮你“处理”一下。至于应聘人力资源经理呢,目前还不敢保证,还需要等待1-2年的时间,因为实战班中所学到的技能,还需要时间去反复打磨!”

【个人经验】

HR,职业路线大攻略

因为不懂得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已经33岁了,她还是人事专员

提岗晋级的两条途径

一、提岗晋级的两条途径

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快速提岗晋级呢,一般而言,有两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 “胜”者为王。它还继续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胜出者为王。比如,在公司招聘的某批新员工当中,你的表现非常优秀,工作业绩相当突出,引起了领导们的注意。于是一段时间之后,刚好碰到了部门的某个管理岗位缺人,你顺理成章地把这个萝卜坑给填上了。一言蔽之,这种情况基本靠拼。

第二种情况是剩下者为王。比如,在公司招聘的某批新员工里面,同批的其他同事都认为公司没有前途,等死不如挪活,跑光了。而你呢,永远是“死脑筋”,对公司依然不离不弃。后来,公司招聘第二批员工的时候,刚好需要一个领导,而这时,只有你是老员工了,于是,你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管理者了。总而言之,这种种情况基本靠“熬”。

第二条路径是善“跳”者高。在这里,笔者想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善跳者”和“盲跳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职场人。盲跳者,经常很自负,结果呢,越跳越差;善跳者,多是高明人,职位往往越调越高,薪水也越领越多。

讲到善跳者高,它同样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跳。为什么要跳槽呢?这是因为在公司里面,管理岗是呈金字塔模式,级别越高,相应的管理岗位越少。于是,有些聪明的职场人士,发现自己熬不过那些以公司为家者,拼不过那些工作不要命者,只好选择通过跳槽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职位。当然,这些聪明的跳槽者在跳槽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首先,这些人跳槽时的时间点往往是最佳的,基本上都工作好几年了,而不像一些跟习惯性流产妇女那样的盲跳者,还没工作满两年就频频地跳槽。其次,这些人已经通过岗位轮换加职场充电的方式具备了管理岗位所要求的相关技能。所以,这些人在面试管理岗位的时候,不会出现被问哑了的情形,也不会在上任之后,因为工作能力不足又被马上辞退的情况。

另一种是被挖。一般而言,善跳者前期职务的晋升靠自跳,后期薪水的增长靠被挖。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如果没有被挖的经历,那说明他混得比较失败了。所以,如果经常有猎头来“骚扰”,不能觉得很厌烦而屡屡挂掉人家的电话,应该将其视为最高礼遇,感到无比幸福才对。你想想,此时有这么多的“媒人”来“提亲”了,不找一个更高的岗位、拿更多的薪水,怎么对得起自己呢?

在上面所讲到的提岗晋级的两条途径中,笔者更加推崇的是善跳者高,而不是胜者为王,因为大多数职场人士都是通过跳槽这种方式来晋级加薪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为了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善跳者而不是盲跳者,我们必须很清楚两点:

第一,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中会经历哪些岗位?

第二,这些岗位对任职者的技能要求又是如何?

讲到这,可能就有HR朋友发问了,在HR的职业地图上,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岗位呢?而这些岗位对任职者的胜任力要求又是如何呢?为了能让自己快速具备这些能力,自己应该通过哪些方式去学习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决定将企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过来。该模式一共有如下五个步骤:

因为不懂得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已经33岁了,她还是人事专员

人才培养模式

1、职业地图绘制

也就是以职业的宽度为横轴、以职业的长度的纵轴,将HR职位体系中的那些重点岗位罗列出来,并将那些到达某重点岗位的路径也标注上去。

总之,职业地图的绘制就是要把重点岗位标注出来。

2、能力模型设计

能力模型也叫胜任力模型,它是针对某重点岗位表现优异的那些要求、组合起来的胜任力结构。这个模型是如何整出来的呢?笔者曾经担任过企业大学校长,个人经验是既要考虑岗位职责,也要结合麦克利兰的素质词典。

3、关键能力识别

胜任力模型出来之后,我们还要给每一项能力进行识别和分级。具体工具有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小组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另外,能力分类有专业技能和职位素质两大块。

4、能力课程对应

在进行关键能力识别之后,应该针对能力定义和要求相应地进行课程匹配,也就是说,依据能力要求开发出所需要实施培训的内容或课程名称。在这里,课程也可以是一门课,也可以是一个课程项目,由几门课程组成。

5、学习方式选择

把课程库搭建起来之后,还要对课程的属性进行设计,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形式、课程目标、课程编码、课程提纲、课程级别等。

另外,也要把学习的方式设计出来,因为不同的课程,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常见的学习方式有:顿悟学习、体验学习、带教学习、阅读学习、听讲学习、考察学习、游历学习等。

二、HR的职业路线全景图

因为不懂得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已经33岁了,她还是人事专员

HR职业路线大攻略

上面这张PPT就是HR的职业路线全景图,下一篇文章我会对它进行详细的讲解的。如果朋友们有疑虑,请留下您的精彩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