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了,众人唾弃的劳务派遣模式会被取消吗?

杨渊滨


2019年,劳务派遣模式不会一下子在一年内全部取消,这是肯定的。但是劳务派遣成为老百姓怨声载道,深恶痛绝的这么一种用工形式,是毋庸置疑的。

我不否认,有一部分的劳务派遣工是低学历,低能力,低素质的,有小学和初中学历的,但也有高能力,相对高学历,并且卖力肯干的。

如果是你的父母,你的子女,去外面找工作,找工作的时候说的好好的是跟用人单位直签,可是到了单位报道以后才知道,要去跟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或者说,有的人原本是用人单位的事业编,却突然被用人单位强迫转为派遣工,那肯定是心如刀绞的感觉啊。

众所周知,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是贴着低保线来发的,我们这边低保线是2000多,劳务派遣工的工资也是在2000~3000左右浮动,我算了一下物价,早餐7~11块,午餐可能单位有(我就算单位有,不把午餐钱加进去)晚餐10块,每天两包烟20块,每天喝点饮料,算最便宜的,2块,每个月有双休日,每个月上班22天,那每个月的日常开销就是880元左右。

如果这个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是2000,那么他每个月带给家里面的只有1120元,如果这个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是3000,那么他每一个月带给家里面的可以有2120元。

这些钱只能够让自己维持基本的生命,谈不上任何幸福感,更不用说实现什么伟大复兴了。

可能有人会说,劳务派遣是自找的,这是睁着眼说瞎话,你去用人单位应聘,用人单位根本不跟你签合同,根本不给你应有的待遇,而是拿最低生活保障来打发你,特别是那些原来(本应该)有编制(事业编)的人,被转成劳务派遣工的,他们就等于是失掉了他们的一切,这是他人通过其他力量去干预的,这怎么就是自找的呢?

刚才我们说了派遣工的工资,至于正式工的工资可能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我自己体会观察的:正式工的工资是1万到2万,年终奖是5万到10万,当然,可能不能够涵盖全部,但是基本八九不离十(奖金,福利,补贴,补助,公积金,等等加在一块儿)。

请问派遣工的年终奖是多少?据我所了解,好的话有200元,一般情况是0,就是没有。请问年终奖是200元或者零元是什么概念呢?又请问一句,最低生活保障是什么概念呢?最低生活保障是那些丧失劳动力的人或者是退休的人,他所领的工资的一个标准,或者说是贴着这个线去发的工资。

一个没有丧失劳动力的人,按照丧失劳动力的标准去领工资,这就是实际情况。

当然,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不一定每一个行业的工资都是贴着低保线去发放,像电子类的劳务派遣工可能稍高一些,某一些效益好的大企可能稍高一些,但这些(相对高工资)只是凤毛麟角。

为什么用人单位不跟这些人签合同,甚至连个事业编制都没有,像有的行业是该有事业编的,因为他的部门特殊,他从事的工种,工作内容又跟正式工一模一样,属于基层单位的基层岗位,我们知道基层单位的基层岗位是没有闲人的,里里外外都是活儿……

此情此景,不免让人遐想,这么多空缺的编制是留着给谁的?这个我就不想解释了,上次解释过一次,后来我的帖子不见了,呵呵。

所以说这些劳务派遣工很可能是被牺牲的,等那些天生注定有编制的人长大了,读完书了,这些派遣工可能就会被以各种理由赶走,这才是重点中的重点。

中国发展势头很好,社会产生了很多巨大的财富,然而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

有的人先天的对劳务派遣工就有一种怨恨,我不知道他的这种怨恨是怎么来的,我甚至可以说,像他这种人,如果没有关系背景就什么都不是,这种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也有的人是受了美国等西方势力的策反,故意把中国人民搞穷,人民一穷,问题就酝酿,就会终有一天尝到恶果,这种人就会脚底抹油潜逃到美国去,所以说那些希望中国穷的人,你让他出来溜一溜,你问他代表谁,就问他敢不敢出来遛一遛。


梦里澜涛


劳务派遣模式,是怎么从一个先进的服务理念变成一种劳动者唾弃的服务形式呢?

劳务派遣的初衷是好的。

劳务派遣实施条例规定了三性,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这三性直指劳务派遣的本质。

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这些工作岗位存续时间低,不属于长期性。如果招用新职工,应当进行技能培训、制度培训,等他熟悉工作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但是很快岗位又不存在了,而且解除的话还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样就得不偿失。

如果是持续10天的工作岗位。劳动合同签订不足半年,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需要支付15天的工资,而且用人单位还要缴纳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这样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就太大了。招用劳务派遣用工就能够解决问题。

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理论上应该通过自己的业务关系,让职工能够今天从事这个工作岗位10天,明天从事那个岗位半个月,形成连续性,有利于促进社会岗位的发展。

关于辅助性工作岗位,应当是为主营业务之外提供服务的岗位。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就应当专门研究业务。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需要处理,最简单的就是保安、保洁,难道用人单位还要专门为他们设计职业标准、工资标准、考核方法和制度吗?通过劳务派遣就很容易解决了。

替代性工作岗位,主要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为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一段时间内无法工作,可以有其他劳动者代替的岗位。这实际上主要是指一些好的企业,包括万达,都是定岗定编定人。你有相应的编制,就代表你有相应的福利,企业为了你更好的发展,也鼓励你重新深造,当然只要你不脱离企业。学习可能是10天半个月,也可能是一年两年,甚至可能时间更长。由于无法将原先的占用编制的人开除,那么只能使用劳务派遣。

因此,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劳动派遣的三性不需要同时存在:

主营业务之外的辅助性岗位很有可能是长期存在不是临时性;

替代性的岗位明显又不是辅助性;

临时性工作岗位也完全没有必要同时满足替代性。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劳务派遣的不规范性,决定了很多用人单位通过劳务派遣将劳务派遣用工变成二等职工。用人单位的待遇不能享受,劳务派遣单位又没什么好的待遇。

劳务派遣用工应当跟单位的正常职工保持同工同酬。

但是,毕竟很多劳动者害怕失去工作,多数情况下选择不了了之。我们的劳动力总供给还是供大于求的。

另一方面,就是劳动者维权意识不足,觉得有一部分收入就是很不错的了,满足于现状。


要想改变劳务派遣这一现状,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国家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劳务派遣会回归本性的。


暖心人社


现实生活中,不少劳动者对劳务派遣模式抱有意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同工不同酬”,即干着相同的工作,拿到的薪资、福利差别太大。这类劳动者也越来越多,近到生活中熟悉的外卖配送人员,远到从事IT、金融行业的人员。那么,这个模式可能会被取消吗?

1、给第三方用人单位带来经济损失

暂时还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劳务人员并不是跟工作的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是跟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贸然取消,大量的劳务派遣公司将会被迫关闭,大量的劳务人员也会失去工作。

而且,对使用劳务人员的用人单位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现在的用人单位要么不用劳务派遣人员,要么就是大量使用。如果突然取消,可能直接造成用人单位业务的停摆中断,当然用人单位的主体主要是企业,那么很多企业将要面临经济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据 全国总工会相关报告显示,劳务派遣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诸如石化、电信、电力、金融、邮政等行业。不难想象,如果取消,对它们的冲击影响将是最明显的。此外,后期用人成本的增加,对它们的发展也会带来严峻的考验。

2、影响真正有短暂用工需求的单位

不计后果的取消劳务派遣模式,还可能影响真正有短暂用工需求的单位。劳务派遣本身没有问题,只是被某些用人单位“滥用”才出现了问题。现行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有时候,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为行业季节性、职工休假、职工备孕等原因暂时遇到“用工荒”,这时候就需要雇佣临时劳动者。如果取消,将会不利于用人单位解决用工问题,制约企业的正常运作,对社会发展反而是一种制约。

3、劳务派遣模式在国外运作非常成熟

从这个角度来说,劳务派遣对市场劳动力暂时的供需矛盾解决起到重要作用。其实,劳务派遣现象并非只存在我国,国外劳务派遣现象也是很常见的,而且运行得相当成熟、越来越完善。

据“劳动力派遣业者国际联合会(CIETT)”的统计数据,2004年,西方国家被派遣劳动者占全体就业人员的比例,最高为英国5%,其他国家都未超过3%,例如法国为2.1%,德国为1%,卢森堡为2.5%,荷兰为2.5%,美国为1.93%,日本为1.3%。而我国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最早的数据是2010年约有3000万劳务派遣工人,现在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可以说,劳务派遣模式本身没有问题,只不过用工单位“钻了空子”,把派遣工长时间用在了正常的工作岗位,且不给合理的薪资待遇,违反了劳务派遣的原则和初衷。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劳务派遣的制度方面去完善,增加用人单位违规使用的门槛和成本。


金十数据


这种资本主义国家惯用的“用工制度”必须彻底地得到废除,取消现在劳务派遣机构,这种用工制度不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现实中的用工企业不能将派遣员工与企业在编员工一视同仁,在他们相互同工的情况下,企业发放的福利待遇,两者之间是遇截然不同的。

首先关键是用人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实质上是剥削劳务派遣员工劳动剩余价值,严重地违反了《劳动法》中“同工同酬”的规定精神。

其次就是派遣机构,也在利用各种手段剥削劳务派遣员工的报酬,企业支付给劳务派遣机构酬金,让其待支付给劳务派遣员工薪水,然而劳务派遣机构却使用种种手段和手法克扣这些派遣员工酬劳,不能按时支付员工工资待遇、缴纳劳动保险等!这种用工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背道而驰,严重地违反《劳动法》规定“同工同酬”这一原则,严重地带有歧视派遣员工的思想意识形态,挫伤了她们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大量派遣员工被迫辞职流失。

最后,极力呼吁我们国家人社局,要果断并坚决取缔和取消这种带有严重歧视性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大力放开社会劳务市场,扩宽社会就业需求市场,严格监督和督促企业执行《劳动法》和“同工同酬”执行情况,切实维护企业员工切身合法利益。











緣來一路囿妳


2019年劳务派遣模式会被取消吗?

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被吐槽的比较多,主要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同工同酬方面做的不够好,尤其是一些企业、一些职能机构,劳务派遣工干的不比正式工少,甚至工作更累、更脏、环境更差,但待遇方面远逊于正式工;

二是社保等福利较差,很多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社保费用的支出。劳务派遣工的劳动合同是同第三方签定的,多采取最低基数缴费或是干脆不给缴纳社保;

三是由于劳务派遣是较特殊的用工模式,招、用分离,在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被象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无人受理,投诉又较为困难;

四是很多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工时,严重违反了相关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要求,且用工比例远超于国家规定的10%。经常出现派遣工“临时”了几年或十几年的现象。


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源自美国,至今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系改革开放后引进的,当时主要是外资企业无法在国内注册公司,但办事处之类的机构也需用工,所以建立了劳务派遣制度,即由一家有资质的公司招人,然后很派至用工方,解决外企在华用工问题。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用工逐步增多,虽然有多重法律、法规对之进行约束,但执行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很多劳动者对之甚有反感。

2019年,由于经济形势是多年来少有的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甚至连国家之前所提到的“社保入税”都已经延后,目的主要是缓解企业的压力。

由此也可以推断,人力成本更低一些的劳务派遣肯定不会取消,只能说是越来越规范吧。


老王观职场


在日本侵华时期叫劳工。日本发展时期叫实习生,现在叫研修生吧。不同的是,之前顾方是日本人。但是形式性质度没发生改变吧?你品一品是不是这个味。我们战胜了日本军国主义,却要倒在日本侵略之后遗留的这些陋习上。真正让中国劳动者获得尊严,需要先把陋习用法律的形式屏蔽掉。

国家的公民数分3,6,9,等的,自然待遇不一样,法律虽然没规定但是现实却存在。有钱人讲话就是对的这个思潮没变的。有时候就是凌驾在人性之上,你也无法现场纠正他。做人除了低调。遇事根据能力做一下。平淡点是最好的。起码能得终老。


竹林静语


劳务派遣究竟是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减轻了社会负担,还是给劳动者造成心理和身体伤害,增加了社会矛盾,相信人们会看得清清楚楚。劳务派遣的所谓“三性”,感觉是揭示了其本质,又是对派遣方式的约束,可事实证明,这无意中是在对这种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用工方式的一种“装饰”,也正是这种冠冕堂皇不负责任的“装饰”,才使劳务派遣的欺骗性被隐藏起来,使无数的劳动者上当受骗,使一批批大学毕业生理想变泡沫,志向被摧毁,书白读,汗白流,最后是一切都落空,不如合同工,这就是事实,就是劳务派遣的本来面目。

人们都知道,劳务派遣的“三性”相互矛盾的,没有可操作性,加上劳务派遣没有监督,缺少管理,因此,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已成劳务派遣的本性,使人们对它的初衷不得不产生怀疑。而且,就目前的情况看,劳务派遣在短期内取消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提到劳务派遣只能让人无可奈何。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有效监督,并将其完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手机用户3983049239


作为长期关注、跟踪人力资源服务的研究者和行业建设的参与者,说点粗略看法,毕竟要把这个问题说透,不是几百字、几千字可以做到的。

1.劳务派遣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消失,这种业务有它的存在价值及市场空间。它在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上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2.随着政策收紧、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劳务派遣原有的市场规模肯定会缩减,会被岗位外包及一些创新的灵活用工模式部分取代。

3.劳务派遣在实践中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低工资。其实决定工资高低的是人力资源质量及供给的充裕程度,劳务派遣只是这种状况较为集中的反映,并不是导致低工资的根本原因。

4.劳务派遣真正最为人诟病的,是现实中对劳动关系的操作及模糊化,引起很多纠纷。这种业务模式可以说是被滥用和玩坏了。

5.谈点未来趋势。个人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岗位外包来逐步取代劳务派遣,因为可以很清晰界定雇主责任及劳动纠纷。当然,现在很流行灵活用工、共享用工之类的,无外乎是对劳动关系甚至是劳务关系、承包承揽等的概念翻新而已,存在很多潜在弊端,即使今后发展壮大,也难免如派遣一样被严格规制的命运。

以上,是个人看法。有兴趣者,可以与我深入交流。'


人才挖掘机


个人认为并不会,反而越来越多,因为中间商要吃饭,要赚差价,就跟房屋中介一,而且现在好的工作自己找很难,都是中介,而且还会收很多中介费,或者在工资里扣。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了,所以并不会消失,除非国家出台政策,禁了中介。


神话Zq


其实作为一个劳务派遣的工人而言,我觉得我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我在劳务派遣性质的工作上面干了这么些年,给我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劳务派遣特别尴尬,尴尬在哪些方面?

首先劳务派遣工人受到的物理伤害,就是用工方面的不对等,在几年前,在我们工厂有这么一个例子,工厂门口的一个保安,也属于劳务派遣,一个正式职工喝醉酒,进门的时候保安刚好要关门,差点夹到这个正式职工,正式职工因为喝了酒脾气极度暴躁,过去对着保安就是一顿暴揍,做完之后骂骂咧咧的就走了。之后我们门口保安要求领导做主,当时保安要求的并不多说,最少让职工过来道个歉,结果领导说他们商量商量,一商量就是一年多,之后这个正式职工借着酒疯,多次打骂这个保安,并且还扬言,如果他不走,就打断他的腿,保安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找到领导,领导表示无法处理,最终保安一怒之下辞职。因为劳务派遣合同中,要求是一式三份的文件,劳务派遣员工的文件和公司文件是放在一起的,根本就不会让劳务派遣员工接触到这个文件。我们可见劳务派遣,这与一种用工形式,在一些领导眼里已经成为了一种招募廉价劳动力的形式,在工厂里正式工从来都不干活,一个月拿着七八千的工资。让那些一个月只能拿一两千的劳务派遣职工去干。如果发生什么争执的话,理亏的永远是劳务派遣。这就是物理伤害。

而比物理伤害更加致命的就是魔法伤害,干着和别人一样的活,拿着只有最低标准线的工资,养活自己已经很难,如果想结婚只能另谋出路。另外,一个劳务派遣职工出去相亲,我们这边女孩子只要不是正式工,一般都不会嫁。在劳务派遣职工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以后就没有劳务派遣了,为什么呢?因为劳务派遣结不了婚,也生不了孩子,最后干劳务派遣人都绝种了,所以就没有劳务派遣了”虽然是一种夸张的玩笑话,但确实对于劳务派遣工人,心理上最真实的一种写照。

我知道,好多人都玩英雄联盟,其实伤害最厉害的不是物理伤害和魔法伤害。而是真实伤害,劳务派遣职工的真实伤害在于,临时工看见劳务派遣,羡慕得不得了,正式工看见劳务派遣,鄙视得不得了,结果碰见这一代的父母都一致认为劳务派遣是一个好工作,同样再举一个例子,在工厂里,正式工抽烟,领导会很温和的过去说,而对于劳务派遣而言,领导就没有这么客气了。其次,还有最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因为劳务派遣拥有着保险,如果轻易辞去劳务派遣的工作,在找到下一个劳务派遣工作之前,期间的保险费用都将由你自己来出,这一点就导致好多劳务派遣想走走不了,走了又没地方去,呆在原来的地方只会过得越来越惨。

那么在2019年,劳务派遣会不会完全取消呢,这个问题要分为两方面来看,第一如果取消劳务派遣,有没有更好的用工方式,能够代替劳务派遣这种既能够节省企业压力,又能够解决大量就业问题的方式呢?其次,如果直接快速的取消了,劳务派遣性质,那么劳务派遣的这些人应该怎么办,是企业自主消化,还是国家给另找工作?这一些都是问题。

最终观点认为,劳务派遣在近一段时间内肯定不会很快速的取消,只会逐渐用其他方式来顶替劳务派遣,而用什么样合适的,其他方式都有待讨论与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