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16歲考入復旦,90後當浙大博導的這位學霸?

金樓家Kening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這是個人天賦與勤奮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應該為楊樹教授這麼年輕就有這麼傑出的能力、開啟人生新篇章的開掛人生祝賀,願她未來越來越卓越!

16歲考入復旦大學,24歲博士畢業,90後即成為浙江博導,確實讓一般人難以企及,也很人羨慕,這說明楊樹教授的智商還是比一般人高,這個不承認都不行。 但如果楊樹教授僅僅是天賦聰穎,後天不努力的話,可能也沒有今天的傑出。所以一個人天賦重要,勤奮可能更重要。

很多人贏在天賦,但最後卻輸在勤奮上,如果天賦好的話都能做到楊樹教授這麼努力,可能都有不同凡響的人生業績和輝煌。只是因為天賦好而後天沒有努力,才使得人生歸位於平庸,默默無聞地走完人生。這種結果當然是很可惜的了。

楊樹教授的事蹟告訴我們每個人,天賦重要,勤奮更重要,我們每個人如果努力了,哪怕天賦不怎麼樣,都會有一定建樹的。這就是生活的法則。


開偉觀察


16歲考入復旦大學,20歲本科畢業,24歲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年僅28歲成為浙大博導。這樣的人生可以稱得上是“開掛的人生”了。

28歲,你或許正在讀博士或剛畢業;你或許參加工作,剛剛做到主管也管著十幾號人;又或許你從上家公司跳槽,又在重新找工作;她所走的每一步都要遠超過同一時代的人。拋開年齡不談,他的經歷也是同時代人中的佼佼者。想想現在跟他一樣的最早的一批九零後,現在最多也是在各行各業站住腳跟,有些人可能剛剛才博士畢業,可她已經是海歸、博士生導師。我們在不得不佩服的同時,是否也該反思自己究竟差了多少?

世界上不乏天才,聰明的人更是舉不勝舉。憑著小聰明固然可以一時成功,但是要取得更大的成功還是要靠勤奮與努力,尤其是學術路上。絕大部人都還是像楊樹這樣通過一步一步考學升學,一步步突破自我,即使不像她這樣優秀,也不會去世界名校讀博士、博士後,但也是會讀研、讀博搞科研或工作。

我們不能苛求人人都像楊樹這樣成為如此年輕的博導,她儼然已經成為我們同一時代乃至更多人的榜樣。不管怎樣,我們在衷心敬佩和羨慕楊博士的同時,卻也是可以真實地提醒你已經落後於同一時代的人很多了!

九零後已經正式踏入社會的步伐,越來越多年輕而又優秀的人才已經嶄露頭角,並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反觀你自己,究竟耽誤了多少時間,又將何去何從?


核先生科普


楊樹,女,1990年6月5日出生, 浙江大學引進的“青年千人計劃”人才(2015)。楊樹博士是首批香港博士獎學金獲得者,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訪問助理教授。楊樹博士目前的研究領域為下一代高效率能量轉換系統中的GaN半導體器件核心技術及物理機理。楊博士已在TED、EDL、IEDM、APL等國際頂級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40餘篇。她的研究成果目前已被工業界雜誌如《Compound Semiconductor》、《Semiconductor Today》等廣泛引用。

楊樹的出現是對以前認為90後是扶不起來的一代,這句話的狠狠嘲諷。雖然從這上面感覺到了驕傲,但是感受更深的是深深地挫敗。我也是90後的一員,雖然與她相比還是要相差個幾歲,但是我很清楚的明白這幾歲的年齡也不能成為如此大的差距的藉口。當她20歲畢業的時候我才剛上大學,而且去的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校。而當她博士畢業的時候我才剛剛大學畢業。而且我很有自知之明的考研估計也去不成這麼好的學校,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對我來說真的很難。所以同樣身為90後的我真的是滿心的羨慕嫉妒恨啊,但是當差距大到一定地步的時候,也就沒有了比較的心裡。心中更多的是對她的祝福。希望看到中國有更多人才的出現,這種與有榮焉的感覺。想看一下這麼厲害的人才以後會走到哪一步。就跟前幾年的最年輕的哈弗大學華人教授尹希是一樣的,希望她能越走越遠,祝福她。


青梅冀憶


我能怎麼看?除了羨慕嫉妒恨還是羨慕嫉妒恨!這位楊教授,除了才華出眾,天資聰穎外,她一路十分順利,沒有走任何一點彎路,實屬難得。



我自己就算沒走彎路了,6歲上小學,一直上到博士畢業,用了23年,中間沒有留級沒有休學沒有換專業沒有延期沒有出來工作,一直唸書,如此順利畢業都29歲了。而楊教授現在還不滿29歲,她可是教授博導千人計劃入選者了。我29歲工作才是助理研究員,兩年後成為副研究員,順利的話明年才能評正研究員。這算是沒有任何耽誤。我能帶博士時是38歲,比楊教授晚了整整十二年。我那些同行,一般48歲才能帶博士,比楊教授要晚20年。

楊教授是個奇蹟,我衷心祝願她以後的人生會一如繼往的順利。她還年輕,會踫到人際關係,家庭關係等各種難題,希望這些不要成為她前進的障礙。畢竟像她這樣的人才難得,她本人和我們整個社會都應該珍惜!


王可期


文科狀元談高考滿分秘籍,小學培養是關鍵

2018陝西文科狀元李怡暄

陝西西安鐵一中李怡暄同學以總分690分,獲2018陝西文科狀元。現就讀於北京大學。

談起自己作文取得高分的原因,她說:“在我小學時期,便天天閱讀,日復一日從未間斷過。”

李怡暄分享了關於閱讀的心得:

1.小學就要學會做讀書筆記,這個習慣我一直延續到大學。

2.優秀文章的背誦依然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

3.背誦對理解力,記憶力,表達力的提高有巨大作用,三力同時提升。

15屆衡水中學文科狀元劉嘉森

2015年高考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現就讀於清華大學。

劉嘉森從小便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在小學階段,母親便給他選購了很多不同閱讀難度的書籍。並留下了一項作業,那就是不管老師佈置的作業多少,每天要讀完3頁書。

這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是很有難度的。

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大段的文字,根本沒有耐心讀,而且並不能理解書中的思想情感。但劉嘉森又不敢馬虎應付。因為在晚上母親會對他的閱讀成果進行測試。

就這樣,慢慢的劉嘉森開始發生了明顯的進步。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已不需要母親的監督,看過的書也沒有辜負他,次次作文用時短,得分高。總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

現在樂讀君要劃!重!點!了!

劉嘉森分享給各位同學:如何提高閱讀水平,考試作文收穫高分?

1.一定要購買有意義的好書,在小學階段我一年大概讀50本以上。

2.我在讀經典兒童文學時會反覆閱讀,從不厭煩。

3.堅持做好詞好句的積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在小學階段就養成了摘抄的習慣。

袁嘉瑋2016年衡水文科狀元

2016年高考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現就讀於清華大學。

與前兩位狀元不同的是,袁嘉瑋從小便熱愛閱讀書籍。他上小學後經常去家附近的圖書館中一坐就半天。對於這樣自覺的孩子,樂讀君想說:這種聽話又省心的孩子是真的存在的嗎?

袁嘉瑋同學給出了家長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建議:

1.在小學階段,我家就允許我自己選擇書籍。

2.學會整體閱讀。從目錄,到章節我都不會略過,尤其是細緻的情節描寫。

3.根據圖書種類選擇閱讀方式。


樂朗樂讀


在很多人的思維定勢中,博士研究生生導師要麼是油膩中年人,要麼是白髮蒼蒼的老媼或者老翁;而那些既年輕又漂亮的女子應該在娛樂圈發展才符合大眾的思維邏輯。

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90後顏值爆表的美女卻是實打實的博士生導師,她是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女神教授。當她剛踏上講臺的的那一刻,很多學生的年齡都比她大,即便她以素顏邁入教室,學生仍擠破頭來聽她傳道授業;不僅如此,當她有課的時候,過來蹭課的大學生也如同過江之鯽,學習氛圍之濃厚讓其他教授羞赧不已。

楊樹,出生於1990年6月5日,是當之無愧的美女學霸:16歲那年,她以高分考入上海逼格最高的高等學府——復旦大學。當我們大部分人16歲正在讀高一或者高二的時候,人家楊樹同學已經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學生了。

更讓其他本科生瑟瑟發抖的是,楊樹在20歲那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之後,她又去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專業就讀,僅用短短的4年時間,她就拿到博士學位。之後,香港科技大學對她拋出橄欖枝,讓她成為母校的客座助理教授。但楊樹並不是一個輕易知足的學霸,不久,她又成為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後。

前年年初,全國共有565人入選第十二批國家“青年千人計劃”,楊樹作為其中碩果僅存的2位90後之一,其學術水平不可謂不高。同年,楊樹以海歸教授的身份加盟浙大。可以說,經濟學課程,在很多大學生看來是味同嚼蠟、晦澀難懂的,但楊樹教授的經濟學課程卻如同磁石一般吸引著浙大學子,很多學生削尖腦袋選擇楊老師所任教的經濟學課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因為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楊老師作為浙大教授中“女神”一般的存在,其花容月貌極其養眼;另一方面是因為楊老師不僅學術水平不錯,脾氣更好,和那些年紀比自己還小的大學生交流,她從來都沒有端起海歸教授的架子,很多學生把她當作知心朋友,與她無話不談。

面對如此勵志、隨和又高顏值的年輕女教授,如果你是楊教授班裡的大學生,你捨得翹課嗎?


微雨潤苗


我覺得挺好的,年輕美貌有才華。

這位學霸之所以成為熱點,應該是因為她顛覆了很多人心目中博導的形象。以前我們覺得,博士生導師應該不是人到中年就是頭髮花白,可是楊教授是90後,20歲復旦畢業,24歲拿到香港科大的博士學位,簡直就是讓人吃驚的人生贏家。很多人應該和我一樣,心中只有羨慕嫉妒恨了吧。可是仔細想想,這樣的人生贏家肯定是有極高天賦的,在這一點上不能否認,也無法效仿。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樣的人生贏家也不可能僅僅依靠天賦就走到今天的位置,也是和大多數人一樣需要努力和勤奮,甚至是一點點運氣。所以,只有第二點可以效仿,也值得效仿。

在自我鼓勵方面,美國基督教神學家尼布爾1934年寫下的禱文特別棒:願上帝賜予我平靜,能接納我無法改變的事;願上帝賜予我勇氣,能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並賜予我智慧,讓我能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首先表明立場,我覺得評選大學教授,甚至博士生導師應該慎重,尤其不能僅僅以高學歷,名校出身,論文數量等為唯一評價標準!

對於90後,20多歲,不到30歲的年紀,就作為教授,博導,我覺得太急功近利了,大學的教授應該就猶如少林得道高僧,不光是武功高強,更應該是德高望重,佛法無邊,如果僅以武功來論英雄,是難以服眾的。20多歲,雖然名校畢業,雖然發表過幾篇較為出眾的論文,也只能說明她在自己專業領域有了一定的成就,但並不代表她的德行就足夠能帶博士生了。

我不反對她作為一名專業人士從事科研工作,或者輔助經驗豐富的教授從事教學工作,但不一定非要讓她帶學生。有時候過快的提拔一個人,把她放到風口浪尖上,未必對她是好事,對她所帶的學生也是如此。

所以,我對評選教授的標準是有看法的,要麼是論資排輩,要麼是拔苗助長,大學不應該是批發生產教授的工廠,沒有達到要求,沒有真正的德行,學術成就,就不應該每年造出這麼多水貨教授來,當然這裡不是指這位女士,說的是此類現象。


一品職事官


對這個16歲考進復旦的女同學表示敬佩和祝賀,願她不斷進步。

但建議小編今後別再讓大眾來討論這種現象,個別人有超群悟性,什麼東西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還能舉一翻三主動發現新問題。這類人似乎符合國人天才的標準,他(她們的思維方式和過程與常人不一樣)而一萬個孩子中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大慨不到五個,不是日夜努力就能實驗的。一句話她基因中有你根本不存在的成份,你去討論她只會浪費時間,誤入岐途。還是老老實實完成各人自已的學業為妥。

杭二中有個學生98年獲得國際物理奧賽舍牌(浙江實現奧賽國際金牌零的突破)被北大光華學院搶去,大三就被斯坦福全獎錄取碩博七年直讀,畢業後留校任教一步不拉從助教付教授到教授(美國大學不設講師)現在中資公司任高級職務。我曾當面問他取得這個成績是否很累,參加國際競賽情況怎樣?他說"我從初中開始就非常喜歡物理丶上課一聽就明白,回家寫作業也很快拿到題目好象看到的是答案,初中高中每天都保證有八小時以上睡覺,要說經驗就是一旦上課或自學就全神貫注沒有任何走神一說。至於去比賽有十場,三場理論,題目當然以前不會見過,但我看到題目分柝研判往往立即會向正確的方面考攏,所以時間很充沛有六七場都是滿分,當前全球有六個學生拿了金牌我是6人中總分笫一。說到這裡大就應該明白這些學生的確與絕大多數學生不同,算是文曲星下凡吧!


用戶61516801933


成長的道路上不免遭受質疑,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以實力證明自己。90後已然是奔三的年紀,大部分90後都有求學求職的經歷,有的已經成家立業,有的還在努力深造,為美好的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90後學霸楊樹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努力付出就會有回報,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楊樹的個人簡歷讓人心生敬佩,擁有優秀的教育及工作經歷,有資格成為青年千人計劃學者,更是值得學習的對象。國家千人計劃青年人才中,85後人才所佔比例有所增加,楊樹身為90後憑藉優秀的教育經歷與學術研究成果,當選為千人計劃學者,並且擔任浙江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楊樹在教育工作中態度端正,學術水平高,待人親切和善,因此受到學生的追捧,既是學霸又是女神。


學霸級別的人物有不少,成為人們眼中的學霸也會承擔不少壓力,在學業及事業上付出的努力也更多。與其羨慕別人學霸的傳奇故事,不如重新審視自己,制定個人未來發展計劃,不論是學生還是畢業多年的工作者,都要堅持自己的興趣領域,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與技能。每個人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過去的你可能沒有太大的成就,但未來的發展機會仍掌握在自己手中。


90後也許曾不被看好,但像楊樹這樣的學霸人物在慢慢嶄露頭角,個人學術及研究領域取得成果,獲得更多獎勵。90後或者其他年齡段的人,要學習學霸人物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付出,不斷提升自己,完成個人目標,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