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梳理:過期藥品安全事件頻受關注 不能讓過期藥問題“過期”

舆情梳理:过期药品安全事件频受关注 不能让过期药问题“过期”

舆情梳理:过期药品安全事件频受关注 不能让过期药问题“过期”

事件詞雲圖

事件概述

今年以來,有關過期藥的輿情持續保持較高熱度。其中,北京市某醫院給患兒注射過期藥品、湖南省長沙市一孕婦在三甲醫院買到過期藥等均引發輿論較高關注。此外,20世紀60年代的“老”安宮牛黃丸被炒出天價一事也引發媒體對於安全用藥、中成藥行業監管等話題的討論。近期,“全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活動啟動,使得輿論再次聚焦各地過期藥品回收情況的現狀並提出建議。

輿情走勢及關鍵節點

從輿情走勢來看,以1月1日~4月1日16時為監測時間段,如下圖所示,輿情整體呈現“波浪式”特徵,相關信息在社交媒體平臺的傳播量大於新聞媒體。

舆情梳理:过期药品安全事件频受关注 不能让过期药问题“过期”

監測時間:2019年1月1日~4月1日16時

關鍵節點一:知名博主爆料北京市某醫院給患兒注射過期藥品

1月8日,@好爸爸陶功財發佈微博爆料,有三個月大的孩子得了肺炎,在北京市八一兒童醫院住院時被輸入過期液體。醫患辦回應稱確已過期正調查。相關內容迅速在微博平臺擴散,累計轉評達2000餘人次。網民紛紛表示擔憂,主張嚴懲的聲音佔據主流,如@俏俏Alice:這也太可怕了吧。@烤魚室先生:這種翫忽職守的行為就該被嚴懲。新京報網發表《八一兒童醫院給嬰兒輸過期液體?醫患辦:確已過期正調查》報道此事,網易、搜狐網、新浪網等進行轉載。

關鍵節點二:“老”安宮牛黃丸被炒出天價

1月7日,微信公眾號“39健康網”發表《11萬元1顆的天價藥丸!安宮牛黃丸真能「起死回生」嗎?》,指出20世紀60年代的安宮牛黃丸以11萬元的天價成交,一顆1993年的安宮牛黃丸也被炒到上萬元。1月16日起,更多媒體介入安宮牛黃丸被炒出天價一事。媒體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 解讀安宮牛黃丸功效,認為天價是炒作行為

如《北京青年報》刊登《“老安宮”一粒炒至萬元 1993年前老版為何炒出天價》,同仁堂總店的櫃檯售貨員表示,網絡上熱傳的天價年份安宮牛黃丸“完全就是炒作”。

2. 分析其走俏市場的原因

如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發表《11萬元一顆的安宮牛黃丸,過期“神藥”成天價藏品忽悠了誰?》稱,現在市場上主要收購1993年前生產的安宮牛黃丸,主要原因就是1989年我國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限定1993年以後,野生犀牛角被明令禁止用於製藥原料。

3. 呼籲強化中成藥的監管

如《光明日報》認為,一方面要嚴格執行藥品管理的相關法則,對於超長時期的中藥必須明確其過期藥的身份。另一方面,則應加強中成藥的生產管理,特別是安宮牛黃丸這些具有良好口碑的藥物。

關鍵節點三:

第三季“全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活動啟動

3月13日~3月31日,廣藥集團啟動廣藥白雲山2019年3·13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活動。在去年17個城市的基礎上,新增11個可上門回收過期藥品的城市。相關內容引發百餘家媒體關注,如新華網、人民網、央廣網等中央主流媒體,北青網、揚子晚報網等地方媒體紛紛參與報道,典型標題如《南京蘇州無錫等28城居民足不出戶可更換過期藥》《28個國內城市開啟過期藥品線上回收服務》等。微博平臺中,@深圳大爆炸發佈【家裡過期藥怎麼處理?“召喚”快遞小哥上門免費回收![贊]】等獲得較高關注度,網民多對此活動表示肯定和支持。

關鍵節點四:

3月23日,湖南經視《經視大調查》報道,懷孕四個月的長沙市民王女士從一家三甲醫院湖南省婦幼保健院買到了過期藥維生素C,且四十袋全部過期了兩個月。對此,醫院的藥劑科主任甚至說,過期藥就像沒有吃完的水果、剩菜一樣,吃了肯定沒事。

此事迅速引起輿論關注。新聞媒體方面,中國網、上游新聞等予以報道。澎湃新聞發表《湖南一三甲婦產醫院給孕婦過期藥,院方對5涉事醫護頂格處罰》,跟進了事件最新進展。部分媒體發表評論文章,呼籲醫院梳理管理漏洞,採取有效措施。微博平臺中,@頭條新聞、@新浪新聞客戶端等發佈相關內容,網民主要表現為對涉事醫院藥劑科主任“像剩菜”的說法不滿。

媒體關注點

通過對熱點文章進行內容聚類分析可見,媒體關注點包括了以下3個方面。

報道當前過期藥品回收現狀及建議

《三秦都市報》刊登《過期藥難覓“容身處”》稱,記者走訪了西安市多家藥店及社區,發現家庭過期藥處理面臨回收意願低、回收點難覓、無統一長效管理機制等諸多問題。《海峽導報》刊登《家裡的過期藥,你往哪兒“扔”?》稱,記者採訪了廈門市50名市民,有41人不清楚有過期藥品“回收箱”;只有6人養成了蒐集過期藥“回收”的習慣;另外3名市民表示,偶爾“想起時”才會把過期藥品拿到藥房。此外,文章梳理了國外對於過期藥的處理措施。在美國,藥商上門換藥,市民的藥品剛過期,藥品生產企業就會上門回收。《台州日報》刊發《過期藥如何處置是大事》表示,一方面,結合當下的垃圾分類工作,通過建立一套規範且方便市民操作的回收機制。另一方面,繼續深化醫改工作,杜絕醫院醫生開出“大藥方”,引導市民安全合理用藥。

探索各地回收過期藥品的創新舉措

南方網發表《全國首單“創新型藥品置換責任保險”落地廣州》稱,去年年底,全國首家“創新型藥品置換保險示範店”在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揭牌。《河南日報》刊登《家中過期藥有了好去處》稱,洛陽市啟動“家庭過期藥品回收”公益項目,23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點投入使用。

科普過期藥品的危害及處理方式

《經濟日報》刊發《過期藥須定期清理銷燬》,業內人士表示,當藥品超過有效期時,有的藥品藥力藥效會發生衰減,有的藥品則會發黴變質,誤食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副作用。同時,大多數藥品過期後容易分解、蒸發,散發有毒氣體,造成室內環境汙染,嚴重時還會對人體呼吸道產生危害。《台州日報》刊登《家中過期藥品該如何處置?》稱,台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民把過期藥品投放到有害垃圾桶時,注意不要和廢燈管、廢電池等混在一起,應單獨投放至標有“過期藥品”的有害垃圾分類收納箱。同時要讓過期藥品保持密封的狀態,擰緊帶塑料瓶過期藥品的瓶蓋,防止藥品間產生化學反應。

舆情梳理:过期药品安全事件频受关注 不能让过期药问题“过期”

來源/《輿情週刊》刪減版 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