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地缘处境如此恶劣,为何能享国150年?两大原因被忽略

我国历史上三次衣冠南渡,东晋南渡、南宋南渡、南明南渡,这三个朝代面对困难都很大。东晋面对五胡乱华后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虽然国家多,但是都是小国,并且都互相征伐,东晋在狭缝中得以享国百年;而条件最好的南明,面临农民义军和满族精兵,仅享国38年;地缘政治最恶劣的南宋,为何能享国150年呢?有两大原因被忽略。

南宋地缘处境如此恶劣,为何能享国150年?两大原因被忽略

我们先来看看,南宋立国之初的边境情况,其地缘政治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恶劣的,外缘有众多强敌林立,有西夏、金国、蒙古、交趾、大理等国,并且这些国家都处于国力上升期。其实,南宋的地缘环境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奠定了,燕云十六州被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契丹,使北宋丧失北方屏障,成为切肤之痛,北宋联金灭辽后,又引狼入室最终酿成“靖康之耻”,北宋唯皇室幸存唯一血脉南逃临安,划江而治,建立南宋。

南宋地缘条件带来了哪些致命的劣势?周围强敌环伺,北方防御屏障早已丧失,游牧骑兵进入中原如入无人之境,一马平川,势不可挡。早在北宋时期,汉人步兵就吃尽了游牧民族铁骑的苦头,契丹辽军铁骑,西夏骑兵,到了北宋时又有金国骑兵以及蒙古铁骑,要想应付塞外之游牧骑兵,非骑兵不可,然而骑兵所需要的马匹,正是河西走廊和燕云十六州所产,马匹对于在古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战略军用物资和大国重器。更为致命的是,宋朝“崇文抑武”的国策以及相应的“军事”、“官吏”制度使其在少数民族军事力量竞争中处于劣势。

南宋地缘处境如此恶劣,为何能享国150年?两大原因被忽略

南宋如何在如此恶劣环境之下享国150年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南宋保留了北宋时期相当一部分军队,南宋的纳贡、称臣和谈政策,以及江南富庶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基数都是能偏安一隅享国百年不可缺少的因素。笔者从自己的观点认为,有两大原因是不可或缺的。

一.远交近攻,御北安南战略 我国古代蕴藏着丰富地缘政治和战略,特别是远交近攻、御北安南战略。南宋也曾联合西夏、高丽、西辽等施行联弱事强、远交近攻等战略,毫无疑问,这种地缘战略是正确的,但是由于这些政权之间存在相互猜忌,互不信任,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南宋后期还施行联合蒙古灭金战略,正是由于蒙古的牵制,金国害怕腹部受敌,不敢大举进攻南宋,当金国衰弱时,南宋给予其致命一击,灭了仇敌。联强除弱,引狼入室,一如北宋当年联金灭辽弄出一个“靖康之难”一样,联蒙灭金的结果是南宋亡于“崖山海战”。这种战略直至至今都颇受争议,但是笔者认为,至少缓解南宋当前的压力。

南宋地缘处境如此恶劣,为何能享国150年?两大原因被忽略

二.背海立国,江海防御体系 南宋立国之初,在金国“搜山检海拿赵构”的口号下,宋高宗仓皇南逃,辗转七年,政局才得以稳定。宋高宗在出逃的过程中,能够幸免于难,得以与得益于张公裕率领水师海上拦截加上恶劣的天气帮忙。这一遭遇使高宗对水军有了重新认识。以下的几场水战,使高宗认识到了水军建设和海防的重要性。

​南宋伊始,新生的政权尚未立稳时,军事指挥混乱海军不堪一击,淮河、长江等水域防线被金兵轻松突破,但南宋在明州海战中取的决胜,挽救了即将灭亡的南宋。此次海战中,南宋三千水军歼灭金兵几万精兵,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将火药用于战争的战役。金兵在明州海战遭遇挫折后,又在黄天荡水战,陷入困境险些全军覆没,这也沉重地打击了金军士气,从此金军再也不提过江之事,自此为南宋赢得了喘息之机,逐渐稳定局势,休养生息,在江南完成立国。

南宋地缘处境如此恶劣,为何能享国150年?两大原因被忽略

金兵经过几年的厉兵秣马之后,海陵王完颜亮时期,完颜亮又率60万大军挥师南下,分四路进军南宋,东路军在完颜亮率领下轻松突破淮河,兵峰直指长江北岸,被南宋名将虞允文成功阻击在采石矶,这就是有名的“采石矶水战”,此战以一万八千将士,击败海陵王率领十万金兵,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再一次打击金军锐气,加速完颜亮统治集团崩溃,在随后的“胶西海战”,李宝又以三千水军破金兵十万,这一战直接导致完颜亮被部下所杀,彻底葬送金军海上势力,再一次挽救了南宋。

南宋经历初期明州海战、黄天荡水战、采石矶水战、胶西海战之后,进入中期更加重视海防及水军建设,并且建成了“两线”(沿江、沿海两条防线)、“三环”(江浙、长江淮河、沿海)的江海防防御体系,“背海立国”“襟-江-带-海”立国策略初步形成。

南宋地缘处境如此恶劣,为何能享国150年?两大原因被忽略

南宋为何被蒙古灭亡?不能否认“背海立国​”“襟-江-带-海”是一个颇为成功的策略,但是由于复杂的国情环境,使其在构筑海防的过程中效果大打折扣,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南宋经济贸易发达,兴盛的海上贸易反而从客观上诱发了海盗活动,这种新的威胁几乎贯穿了整个南宋历史。南宋海盗团体多,有史可查的就三十多个,如嘉定年间“海贼”赵希却、王子清;绍定年间“海寇”周旺一,淳熙年间“海寇”陈青军……。这些海盗拥有船只多,规模大,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南宋前所未有的,这些海盗亦寇以民,有群众基础,与宋廷打起了游击战使之防不胜防。

蒙古骑兵改变策略,攻其薄弱,顺江而下?与蒙古相比,南宋最大军事优势水师力量和江湖防体系,南宋防守坚固地区在长江下游以及江浙沿海地区,然而蒙古避实就虚,主攻长江中上有地区,襄樊就是解决江海防体系的一个至关重要点。

南宋地缘处境如此恶劣,为何能享国150年?两大原因被忽略

针对南宋保持绝对水上优势的情况,蒙元开始调整战略,组建水军,加强训练,在灭金之后,全盘接手了其水军遗产,在与南宋对峙中不断壮大自己的水军力量,不断招降南宋水军将领,特别是襄樊沦陷后,吕文焕投降使得驻襄樊的南宋水师和战舰全部落入蒙元手里,丁家洲一战又获得南宋战船1000余艘,焦山一战后蒙元水军实力已经超过了南宋。更重要的是蒙军吸取南金国对南宋进攻的教训,对南宋严密江海防体系做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蒙元避开严密防守的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集中优势兵力主攻长江中上游,在攻下襄樊后,顺江而下,一举攻破南宋水师防御阵地,这也最终注定了崖山海战的失败和南宋的灭亡。

南宋地缘处境如此恶劣,为何能享国150年?两大原因被忽略

纵观古代历史,南宋以前大规模水战、海战不少,却没有一个王朝的兴亡和水战、海战联系如此紧密。南宋偏安一隅,缺少北方屏障和骑兵所需要的战马,但是凭着相对强大的力量和相对完备江海防体系,不仅与强悍金朝对峙百年,也与人类冷兵器时代最强战力的蒙古大军周旋半个世纪之久,尽管最后还是失败了,然而期间的经验教训值得任何一个朝代所深思。

南宋能够在偏安一隅情况下,立国150多年,与横扫欧洲的兵锋正盛的蒙古骑兵相抗衡半个世纪,也是实属不易,这与南宋实施御北安南,远交近攻,背海立国,江海防御的战略有很大的关系,这绝不是称臣纳贡所能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