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貸”受害人變成放貸業務員 山東首例“套路貸”案主犯獲刑15年

“套路贷”受害人变成放贷业务员  山东首例“套路贷”案主犯获刑15年

原本是深受“套路貸”迫害的在校大學生周某,最終卻變身成為“套路貸”公司的業務員,並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公訴。據瞭解,周某所在的放貸公司是於某某、齊某合夥成立的,從事非法高利放貸業務,誘騙借款人掉入“套路貸”陷阱以及暴力催債。

近日,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於某某等14人惡勢力犯罪團伙案件作出二審宣判,該案系山東省偵破的首例“套路貸”案件,兩名主犯均獲刑15年,並處罰金25萬元。

“套路貸”主犯獲刑15年 處罰金25萬

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於某某、齊某對外以“齊魯投資公司”和“齊魯私貸”(均未進行工商登記)的名義,從事非法高利貸放貸業務。其中,有兩名業務員擔任小組長,負責於某某、齊某與其他業務員的聯繫,帶領手下業務員審核借款人資料後提交給於某某和齊某。各業務員從自己所做的每筆業務中提取30%的利潤。值得一提的是,業務員還包含兩名在校大學生,其中年齡最小的周某曾經也是“套路貸”受害人,卻不知為何也加入到了團伙之中。

據瞭解,於某某、齊某提供資金,規定放貸利息、手續費、逾期費等收費標準以及業務員的提成比例、是否上門催債等事項,各自帶領業務員從事非法高利貸放貸業務,收益平分。放貸過程中,於某某、齊某等人以“保證金”等名目要求借款人簽訂明顯對其不利的虛高借款數額的合同,再以收取“手續費”、“中介費”的名義預先扣除一定比例的款項,使被害人實際到手的數額明顯低於借條及合同金額,通過轉賬痕跡,製造被害人已經取得合同所借全部款項的假象,或者強迫被害人達成前述交易。

當借款人無力償還債務時,業務人員就會一步一步將其誘騙進“套路貸”的陷阱,採取介紹他人向其放貸,扮演其他公司人員與被害人簽訂新的虛高借款合同,或者謊稱為被害人償還其他債務等手段,騙取借款人財物。此後,若是借款人不能及時還款,該公司就會採用各種暴力手段逼迫借款人償還虛高債務;如言語威脅、發送侮辱短信等方式要挾借款人及其親屬償還虛高債務;採取限制被害人的人身自由、傷害被害人的手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濟南市長清區人民法院曾於2018年10月公開開庭審理了於某某等14人敲詐勒索、詐騙、非法拘禁、強迫交易一案。於某某、齊某均以敲詐勒索罪、詐騙罪、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罰金25萬元。原審被告人不服判決,提出上訴。濟南中院立案後,作出刑事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建議:借錢做好功課 儘量從源頭遠離“套路貸”

“套路貸”以民間借貸為幌子,通過騙取受害人簽訂虛假合同虛增債務,偽造資金流水等虛假證據,惡意製造違約迫使受害人繼續借貸平賬,不斷壘高債務,最後通過滋擾、糾纏、非法拘禁、敲詐勒索等暴力和軟暴力手段催討債務,達到非法侵佔受害人錢財的目的。

公安部在2月2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套路貸”是一種新業態的黑惡犯罪,這類新型黑惡犯罪不僅嚴重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共打掉“套路貸”團伙1664個,共破獲詐騙、敲詐勒索、虛假訴訟等案件2162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349名,查獲涉案資產35.3億餘元。

如何才能有效識別“套路貸”?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套路貸”之所以存在“套路”,是因為存在層層遞進,精心鋪設的陷阱,要有效識別“套路貸”,就需要先對“套路貸”的特徵進行充分把握,以做到對症下藥、各個擊破。她建議,借款人在借款前提前做好功課,查詢機構是否為正規持牌金融機構,是否曾存 “套路貸”等不法行為的劣跡等,儘量從源頭遠離“套路貸”。

相關人士建議,剷除“套路貸”滋生土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倡導理性消費,控制透支消費;加強學生管理,深化法治教育;倡導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既要關心、愛護孩子,又要注重方式方法;深化普法宣傳,增強全民尊法、知法、守法、用法水平,共建法治社會;加強市場和金融監管,規範信貸機構設立資質和貸款流程,依法保護雙方合法利益。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