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接纳吕布的投降,会不会消灭吴蜀,统一称帝?

古文虫


如果曹操接受了吕布的投降,会不会统一吴蜀,统一称帝?这里看似只有一个问题,其实包了很多小问题,答案自然不止一个说得清楚的。首先,吕布人称~三姓家奴”,其骨子里有一种见利忘义的阴险歹毒。他是为了活命而讫降曹操的,是不可能去为曹操出生入死的。相反,他会在条件成熟时,把曹操变成第二个董卓,取而代之。第二,曹操的文滔武略堪称天下奇才,吕布独步天下的武功,这两人如果搭档起来,固然是强强联合。但要想消灭蜀吴,也是未必可以成功。一者蜀吴联盟要比曹吕结合强得多,他们知道唇亡齿寒的严重后果,而曹吕之间却只有彼此利用的价值。二者,吕布的加入,并没有提升曹魏的综合国力,因为他投降时已经没有了个人的资产,而反观蜀吴,作为两个可以和曹操鼎立的国家,其国力当然不可小窥,更何况这两个国家,历来有合纵抗曹“传统,又岂是你说灭就可以灭的。第三个问题是,纵然曹操有统一天下的能力,那么他会称帝吗?我看是不会称帝的。曹操虽然是一代奸雄,虽然他有欺凌汉室的行为,但他骨子里依然把自己看作是汉臣,如果他要称帝,凭他的人望、资历和旷古才华,早就可以登上皇帝的宝座,但他没有这样做,一直到死,他也只是授魏王领丞相衔。做了一世的汉朝大臣。所以我看,无沦吕布是否归降曹操,曹操始终会是汉臣,不可能会有君临天下的一天。


童146569245


解答这个问题,不能受演义影响,演义中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以绝对优势居汉末第一武将,威震天下。但这与历史事实有较大偏差。

历史上的吕布,论武功,“骁勇过人,号为飞将”,但可惜不如关羽。关羽的武功,陈寿只用了三个字概括——万人敌。整部《三国志》,武功能获得这个评价的,只有关羽和张飞。关羽才是万夫不当之勇。

论军事谋略,吕布也很平平无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他曾被孙坚打败。后来更是被曹操打得没脾气,只好投降。在三国时代,论军事谋略,超过吕布的比比皆是,就连吕布曾经的部下张辽也远在他之上。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吕布的评价是: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可见吕布确实有勇无谋,更像是一员普通的猛将。然而,在人才济济的曹操麾下,猛将数不胜数,多一个吕布不多,少一个吕布不少。

因此,即使曹操接纳吕布的投降,也不能因此消灭吴蜀统一中国。何况曹操之败,败在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败在天时地利人和,战争开始前曹操的败局就几乎已定,连贾诩程昱等著名谋士也无法逆转,更不必说吕布。

曹操如果收留吕布,非但不能统一天下,还有祸起萧墙之患。吕布的反复无常,不是演义对他的丑化,与他同时代的人也如此认为,陈寿更是评价他“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所以,当初刘备劝曹操处决吕布,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如果我是刘备,就劝曹操招降吕布,一来施恩于吕布,二来让他祸祸曹操。把吕布留在曹营,等于在曹操集团安插了一个间谍,而利益就是命令这个间谍的有效方式。比方说,赤壁之战时,如果吕布在曹营,孙刘方面重金收买吕布,会出现什么结果?


赵营平


东周春秋五霸时期,天下有上千个诸侯国,诸侯们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去称霸。所以春秋五霸称霸时都要裹挟周天子。而战国时期天下大势已成,所以战国七雄都不拿周天子当回事。秦国要统一天下时,还率先废了周天子,免得周天子碍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但是天下群雄都是汉臣,而且皆以汉臣自居。曹公孟德当时虽有基业但是并不强大,而当时天下仍然人心思汉,所以曹公裹挟汉天子,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对策。这样一来,强大的诸侯对曹公会多了一层忌惮,也给相对弱小的诸侯一个体面下台阶的机会。

凡事有利就有弊,曹公挟天子令诸侯一方面让很多权贵顺利归顺。另一方面也将自己打扮成了汉臣,与其他权贵一样,都是同朝为官,只是官大一些,权大一些而已。

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曹公出征时,既要想着怎样打败对手,也要防着后方朝廷的那帮权贵们拱翻他。而朝廷众臣图谋搞掉曹公的事也是多次发生过的。

倘若曹公当年接纳温侯吕布的投降,不免要当心如下问题:

1,温侯是朝廷御封的侯爵,品级不低,自然有权立于朝堂之上。

2,温侯威名满天下,当世战将多有忌惮。

3,温侯行事不守忠义,不守信用。

4,温侯是行武出身,旧部满天下。

5,万一曹公出征,朝中权贵勾结温侯,而军中温侯旧部也愿随旧主,那就是巨大的麻烦。更要命的是一旦朝廷发生政变,即便曹公回师来讨伐,曹公部下面对温侯时,只怕很多人会畏敌如虎,到时侯,曹公就麻烦了。

因此温侯吕布被俘后,曹公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杀温侯。而曹公奸滑,在决意斩温侯时,还故意询问刘公玄德的意见。结果玄德公一时不察,脑子短路,主动背锅,还枉作小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曹公孟德根本不会接纳温侯吕布投降,即便接纳了温侯,也无力在后来灭掉蜀、吴,个人理由如下:

1,自从孙坚打下江东后,历经二代经营,基础牢固,曹公统一天下的机会就大减了。

2,曹公夺荆州之时,西有马腾、韩遂,益州有刘璋、汉中有张鲁、岭南有刘巨。要灭亡这些诸侯并不容易,曹公年岁渐长,隐忧甚多。只怕时间和身体上也不允许了。

3,若接纳温侯,还要防温侯作乱。即便是温侯不反,也不见得愿意替曹公卖命,即便是温侯愿意卖命,他也老大不小了,估计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作为战将来说,已属青春已逝,英雄迟暮了。不然他也不会被曹公给捉住。

若温侯诚心归顺,曹公与温侯的年龄也不允许他们驰骋很多年了,相比之下诸葛亮、孙权丶赵云丶鲁肃等人还是年青人。因此曹公后来才会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鬼影147951010


吕布不可能帮曹操统一天下!曹操也不敢让吕布帮自己统一天下!

吕布的勇武,不用说,堪称无人能及,但他有勇无谋。如果只是有勇无谋,能踏踏实实干活上班,也无话可说。可是他天性反复无常!

最初,在丁原手下,被董卓引诱而杀丁原。

认董卓为父后,因王允一句:“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而“手刃刺卓。”

董卓死后,败逃出京,投靠袁绍。又仗恃战功,向袁绍要求增加军队。因吕布放纵手下人马四处抢夺民间财物,袁绍拒绝。两人闹得又动了刀兵。袁绍幸亏没安排他在身边,否则他就走上了丁原、董卓之路。

吕布称刘备为贤弟。只为了得到袁术许诺的二十万斛大米,而抄了刘备的家。

东吴提亲,关羽只是骂了提亲的人,大家就觉得关羽不对。而袁术向吕布提亲,刚开始吕布也答应了,就因心向曹操的陈珪说了几句话,吕布不仅仅悔婚,还杀了两个提亲的人。

不久,曹操围攻,吕布又想起袁术,就”以绵缠女身,缚著马上,夜自送女出与术”。只是曹操再也没有再给他反复的机会了。

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

的确,谁也不想自己像丁原、董卓一样被吕布“手刃”!

只看那些寄托,有吕布能统一天下的人敢不敢留吕布在自己身边!


碧水青山0


我觉得不会。原因有二:

1、吕布的勇猛不是必要的。吕布战败之时,曹操手下文臣武将已经很多了。虽然吕布勇猛,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再者,统一天下不单单靠的是个别武将的勇猛,更需要的是后勤的补给、临阵的指挥。

2、吕布缺少信义。一说吕布,总要冠以“三姓家奴”。这是吕布的污点。收降吕布,就要提防他临阵倒戈的风险,得不偿失。

所以,在这场群雄逐鹿的战争中,一个猛将能起到的作用,没有那么大。


喜欢故事的老杨


先不说什么消灭蜀吴,近点来说刘关张可能都要交代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想想曹操为什么打吕布,为刘备报仇?不存在的,曹操是要和袁绍决战了,先扫清后方;打完吕布后,刘备就趁乱逃走占了徐州,曹操就又回头把刘备打的七零八落,关羽投降,张飞走失...假如吕布降曹,这一仗可是最好的表现机会,加上张飞和吕布的新仇旧恨,吕布极有可能赶尽杀绝,官渡之战战颜良文丑的可能也要换成吕布了。


这一定是错觉


只会被吕布杀了 完了会出现4姓家奴


留头哥


吕布无谋,尽管万夫不当军事才能不行。


春明花媚


曹操留下吕布,曹操的脑袋不知道几时被吕布砍3。


abr3168094595


会杀曹操,三国变N国,都是可能的,灭孙,刘?!不可能。让张飞等为曹报仇,倒很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