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真的是天赋吗?可以后天培养吗?

张立经


有天赋,再培养,那叫锦上添花。

没天赋,硬培养,那叫水滴石穿,穿了要等多少年?

有天赋的人,生辰八字里是要么带文昌要么带华盖的。按我们现在的解释就是生下来就带了作弊器。会认字的时候就会创作了,并且大开外挂。和读书多少没有关系的。

比如李白,一个浪荡游侠而已。若论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当时强于李白的人能从长安排到剑门关。

比如元好问,一个少数民族罢了,书读得再多还能比得过江南灵秀之地的南方士子么?可他就是这么横,以一人之力对抗所有中原江南文人不落下风。

还有那个叫苏东坡的牛人,自打写文章起,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已经“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了,这是别人穷极一生都达不到的高度。到了后来,东坡更是形容自己写诗文“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比人,是真的会气死人的!

推而广之,都是学的数理化,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根爱因斯坦附体似的,自己家的孩子才智如路人。还有湖南台的《最强大脑》里面的那些妖人,其恐怖之处真是后天学来的么?

天赋是存在的!

高兴的是,理论上每个人都有一种天赋狂胜他人。痛苦的是,这种天赋经常无法找到,比如一个只有小学毕业文凭的瓦匠,可能骨子里对甲骨文有着莫名的敏锐,可是更可能一生都看不到甲骨文。

先天不足后天补,理论上是存在的,可钱钟书先生说“理论通常是不实践的人制订的”,你很难想象一个罗圈腿的女人努力学习芭蕾舞是一种何等的痛苦与坚持。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可我特么是一块豆腐啊,咋成针哟?


亦有所思


海子是安徽农村出身 ,年纪轻轻就写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经典名句;最近出了个写出”穿越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湖北脑瘫诗人,她的写作引起了关注;不久前,我问过一位得过矛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 ,我说,你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我觉得你对文革中的场景描写与对人物的刻画很精辟,这是为什么?他说,虽然我文革中年纪很小,但我已经有了感觉,我脑海中还留有父亲讲过的那些经历和故事,我还可以看书,从书中找寻我的灵感。

我说这些,就是在说明,作家还是还是要有点天分的,如果天分再加上勤奋,那有可能转变成为天才,写出有影响力的好作品来。

梦想成为作家的人不少,但梦想成真的,不多。多数人写作看似也很勤奋,但能够写出脍炙人口的好作品的,微乎其微。这已经说明了,写作这件事,光有勤奋还远远不够,还好需要一点灵气,还要具备一点才气才行。写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更是要有灵感, 要有悟性 ,对人生的剖析要有入木三分的能力。当然,有亲身的生活体验会更好 ,生活、勤奋、悟性三者如果结合得好,写出好的作品就有了保证。但是,不能指望作品里的生活作家本身都要经历,那是不可能的,这时,构思、灵感、想象、推理就要靠灵感来完成。

1981年我听作家戴厚英讲过,她是在短短的18天里一口气就把《人啊,人!》这部长篇小说写出来的。这是因为她有着极其深厚的生活积累 ,有着极其沉重的人生感悟,所以,她一动笔,就犹如火山喷发,势不可挡。这部小说成为了她的第一部长篇,也是她的成名之作,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是写作要有生活,要有激情的证明。一个作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独到思考,没有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没有对宏大历史画卷的把控能力,就不可能写出撼动人心的鸿篇巨作。

说到作家的后天培养,我觉得不是不可以,但是很难。一般的说法,就是大学的中文系里,很少出现作家,多数作家是在汹涌澎湃的生活激流里诞生的。生活的诡异狡猾、社会的摸爬滚打、历史的扑朔迷离、未来的不可预见,这才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我们只有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反思生活,才能反应生活 ,写好生活。




陈年芝麻


写作当然讲究天赋,在文学创造方面,不仅讲究天赋,还有阅历积淀,思维,语言组织,文字功底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不单单是你会写字就能写好文章,其中差异可谓天差地别。
同样学历的人,写作出来的文笔相差都是很大的,这不是学历带来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语言组织能力带来的差距,这些就是天赋,有的人天生就能说会道,说话一套一套的,而且有的人却性格内敛,不善言辞,这是语言天赋和性格上面的差距,有的人会学历不高,但是就是能用有限的字眼组织城一段意境深远的诗画,而有的人就只会那几句骂人的话,粗俗不堪,这就是语言组织能力天赋的差距。


思维能力的差距是很难用后天学习来弥补的,这是天生的,就好比有的人天生对数字敏感,有的人就对数字很是不敏感,这种形式不好形容,很抽象,用一个音乐上的区别来打个比方,有的人天生唱歌很好天,而有的人就五音不全,怎么都想不到那个点上去。
有很多东西

是后天可以学习可以弥补的,比如语言应用,词语组合,典故应用,这些都是在写作是经常会遇到的,而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从后天学习中学到,知识应用的点上或许没有天赋型人勇士那么精妙。
但是不管是天赋型,还是努力型,后天培养都是尤为重要的,有的天赋极佳,但后期学习环境不好,或是阅历不够,他创作出来的文章,深度也是不够的,意境不够,终究落与平庸。有的人虽然思维不够新颖,创造立点不够独到,语言词汇也不华丽,但是他情节严谨,创作实际,也不失为一种社会写照。就像抗战时期北大校长胡适,他的文章就不是那种很新颖,甚至给人意境平平的感觉,但是他就能用平庸词汇学出新文化运动。而鲁迅,沈从文,巴金,老舍,他们的文章看似词汇平平,但是连起来却给人焕然一新的认知。而这种天赋型文学巨柱,离我们最近的,人知道最高的,得数古龙和金庸了,他们的小说可谓家喻户晓,他们的文字创作,情节意境引人入胜。看了舍不得丢下的,看完还意犹未尽。

总结一下,天赋对于写作确实有事半功倍之效,但是不努力,最终落于平庸,天赋不够,阅历来凑,只要你有足够的文学积淀,依然能创作出出彩的文章来,天赋很重要,但是后天培养更重要。


域外风尘


天赋很重要,但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

我是1976高中毕业的,那个年代之前学校长期处在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反对右倾案凤等各种运动之中,学生很难得到系统学习。可以说10年的学生时代基本上是荒废了。

我自以为,我是对文学创作是有天赋的一种,对事物总有较常人不同的独到见解,并善于用文字表现出来。尤其在诗歌、散文等文学类作品创作方面,常常会自然而然的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尽管没有系统学习过专业知识,也沒比别人多读几本书,但就单一的文学创作方面却比身边的普通人小有成就。比如,在煤矿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矿、局级优秀通讯员;多次在《峰峰矿工报》、《河北工人报》等报刊获得各种类型题材的征文奖等!所以我以为文学写作天赋很重要。

但是,后天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记得我上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四叔发现我有一定的文学天赋后,给了我一本书,书名叫《逻辑,修辞、语法》,记得那本书赔伴我好长时间,书中用最简练的语言和句式实例,告诉我什么逻辑等,以至现在我都非常想念那本书。后来我还在本村学校代过两年初二语文课,记得好象是上学期的语文书主要讲的就是主谓词组、动宾词组等句子结构。要教学生,自己的先学会,在边学边教的过程中,也充实了自已。还有就是我对《红楼梦》的酷爱和痴迷,也是我得益匪浅。

总之,我以为文学创作有天赋非常重要。但只有天赋,没有后天的培养,也是很难有所成就的,如果有天赋,你不上一天学,不读一本书.,你的天赋将等于零。所以,天赋和后来的培养都很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湛蓝天空依旧是我


所有人都告诉你需要天赋,但没有人会告诉你天赋源自在经验积累下的潜移默化。

任何事情的前期都伴随着大量的努力和练习,以此能够让技艺日臻成熟。而达到中期之后,就需要一些“非同寻常”的东西——思考能力。

再说思考能力之前,不得不提一下文字和人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写作则是思想逻辑的具体描述。文章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体现着作者待人处世的风格,以及对自我和社会认知的思考方式。相信我,出名的作者在处世方面也是非常优秀的,且颇具人格魅力。而作为写作的学习者,目光不应该局限在特定的狭窄范围内。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聚焦“什么是思考能力”。

思考是身为作者的你对一些条件、一些生活、一些经历下意识所产生的联想,起源于问题——为什么会是这样?而这个第一问就是促使你写作的最初动力。由于每个人所受环境的影响不同,所以在观察世界和看待问题上,人与人的观念自然就会存在差别。作品的风格脱胎于这种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写作指导类书籍都在反复强调一个技巧:

摆脱陈词滥调的刻板印象,用新奇的角度去观察周围。

我们已经知道思考能力是什么,接下来便需要了解如何去使用它。

很多人都把“努力无法获取好结果”与“天赋”等同,但本质却没有这么简单。首先,作为作者你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真的很努力吗?

许多人会辩解说自己非常努力,每天都在写东西,修改文章或者是磨炼写作的技巧。但是抛去这些外在的因素,他们是否真得在思考提升而非机械性重复?

人是存在惰性的。一旦在某种固有的模板和框架下尝到甜头,就会试图用自己已知的东西来解释所遇到的未知——由此诞生了套路。大多数书都会用套路,可为什么这些书又存在着高低水平呢?

因为核心角色和主旨。角色的感情经历、人物性格让他在面对选择难关的时候,只能选择套路式的方法来谋求最大的利益,因此他的老套路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将会非常巧妙地表达核心主旨。而核心主旨则来源于作者对世界的细节观察。它一直在改变,但从未脱离于作者的思想。

所以,你真的很努力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莫兮酱


任何事情,任何人,都需要有天赋,也都有各自的天赋。

天赋异禀,天赋人权,这些都是天赋,也确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以足球为例,梅西有天赋,武磊也有,但梅西永远是梅西,武磊永远是武磊。类比乒乓球,大家更好理解,那个外人眼里“不懂球的胖子“,在国球上的天赋,永远大于地球上的其他人,但却不代表非洲就不能培养乒乓球运动员。

只有天赋,还不行,爱迪生有一句著名的话:“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这句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后面还有一句,就流传不广了:“离开了百分之一的天赋,那百分之九十九一文不值”。

因此,我们看到C罗,他的天赋肯定不如梅西,但成就却不遑多让,甚至在30岁后老而弥坚,反而大有领先梅西的势头,这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作用,再引用一句老话:“不怕人家聪明(或者富有、美丽等均可替代),怕的是人家比你聪明还比你更勤奋!”

总之,天赋与生俱来,却不随身体而永远存在,如果你稍有松懈,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些陨落的足球巨星--贝斯特、加斯科因、巴洛特利就是例子。


TomMackun


道理都懂,你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高中政治书里面的知识,当时并不是很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很意外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大部分学习到长时间没有运用的知识都已经忘却,这句话到现在也还记得,值得庆幸的是记得也更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文学写作,最基础也还是写作。毋庸置疑的是有天赋的人学习知识肯定比没有天赋的人吸收的快,但是天赋也不是一辈子都存在,如果一个人不好好运用自己的天赋,有一天天赋也会被用尽,何况真正在某方面利用自己的天赋做到很成功的人也只有那么几个。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都是在用力活着的普通人,有些并没有所谓的天赋却也在某一行业做的很出色,他们不都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成为作家》告诉我们“写作”就是愿意写作,能够写作,正在写作的人。而作者萝西娅.布兰德在第一章里就告诉我们,写作是可以培养的。首先写作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知上的问题,一个人在写作上能不能有所建树,跟他的气质,心理,态度与性格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好的作家需要具备成熟,理性,温和又敏感的和孩子一样。在你想成为作家之前,你应该对自己的这两种性格进行训练,每个人都会习惯性的逃避拒绝面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没有尝试便进行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成为作家,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而写作只是把语言组合成文字的一个过程。

写作,首先你要清楚自己写作的目的,为自己制定计划,这样你才能保持写作的激情和动力,写作能够坚持下来并且成功的人无一不是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写作是有技巧的而这些技巧是可以传授的,写作的意义也是可以分享的,还没有开始就否定自己的人并不清楚自己写作的目的,也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一种体现,没有找到自己能够坚持下去的动力,才会在这个各个网站都在分享写作技巧情况下问大家写作是否需要天赋。

道理都懂,你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小的时候妈妈告诉你不好好学习,你就考不上好的高中,你就不能上好的大学不能找到好的工作,那个时候你并不知道这些是相关联的,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并不把学习当一回事,当你真正的认识到这些的时候很可能已经来不及补救;找工作了以后你知道不好好积累经验你就不能给下次跳槽积累资本,但是总会在最初激情满满到被工作和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一步步搁置自己的计划,后来,一年过去你发现除了原来的工作什么都没有学到,需要用到的时候开始自责,当时怎么没有好好学习,不去经历你永远都不知道结果,从别人那里知道的始终是别人的。


写作也是一样,当你没有坚持去写,没有找技巧,没有进行自我认知,你怎么就知道你做不到。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找理由,同样的起步,别人成功了你也只会看到别人的成功,不会意识到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了局限性,走不出第一步,其他的怎么可能做到呢。

所以写作需要天赋但是更需要的是后天的努力,天赋不是人人都有的,她也只会让你走的比别人快一点,而坚持才是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前提。


仨美


至于写作是需要天赋嗎?我是这样认为:

天赋是啥?天为天生,赋为给予。即天生的宝贝武艺。

不光是写作,干什么事,有天赋固然是好。但天赋并不是什么人都会有的。

一位哲人说得好:成功=99%的勤奋+|%的天分。天分即是天赋。天赋再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一切都等于零。

写作是个既动手又动脑的事情。好多作家对人的忠告为从记日记写起。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写的多了笔顺了,写的多了语句巧了,运用自如了,好句子如割乳胶般哗哗直流,说文思泉涌,便是这个状态。张爱玲说,写作就是没话找话说。有个好开头,引人入胜。有个好结尾让人不忘。这是她一个大家的体会。

能写,能写好,不外乎一要爱写,二要多写,三要会取舍,不忘初心。

行成于思,敏于巧。常思索,多动笔,勤积累,读美文。一来二去,写作便熟捻了。


榆梅


是的,是天赋的汇聚凝结。

至于后天的努力嘛,那要看怎么个努力法儿,假如依旧按图索骥照猫画虎,那这练了也是白练,甚至还学得一手歪文,不上正路。

我们总爱说通过努力云云,并且言之凿凿地引用某某名人的语句,说什么天才是99%的努力和汗水,加上1%的天才与创造。殊不知这话误导了多少人,让多少英雄好汉死在马前步后,真真是坑了许多无辜的爱好者,挚诚者。

这句话最后的一句才是关键,也决定了你个人的成就与成功——那1%的天才才是决定你能飞多高能蹦多远的决定性因素。

见过好多文学爱好者、创作者,大都没经过严格的科班训练,自我提纯意识不够,眼界视角打不开,写作技法又不尽然掌握,只是完全凭借自我心中块垒,我手写我口,弄出来“四不像”的文字集合,却没有文学天分的表露,实在是味同嚼蜡,食如鸡肋。

之所以强调天资禀赋的重要性,是因为文学这个东西真的不是信马由缰恣意妄为的,想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种创作心态固然值得称道,但却违背了文学创作的根脉初衷,多有错会的词不达意,或者存在零落的散乱无章,终究形不成一个整体的高质量文本,徒耗笔墨钱粮,实在得不偿失。

假如就是单纯的想在某某刊物上发个“豆腐块”,尚还有情可原,如果真的要结构鸿篇巨制,那真的是没有引起共鸣与轰动的可能。

作协某巨擘曾经说过:经商,或许你可以日进斗金,为官,或许你能够扶摇直上,但为文之道,还是趁早歇了这门心思,幡然回头搞点儿自己的长项所在,真的说不定也可以做成业界大腕、领域精英,跻身名门望族。



龙吟148119260


文学写作是作家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在创作灵感的驱动下,把无数生活素材和想象的虚假信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故事框架排列组合一番的创造过程。所以说作家的形象思维比其他职业人士要发达得多,也就是说他们富有想象力。这种充沛的想象能力主要来自遗传,也即天赋而来;少部分是后天训练所得。

这样说,并不否定勤奋在写作上的重要作用。作家看似风光无限,尤其是那些获得国内外大奖的作家们,外人看到的是他们多年辛劳的荣誉与地位,其实,他们成功之前无比艰辛的付出都是难以想象的。普通人修改一两遍几千字的文章都嫌麻烦,可作家们几十上百万字的书稿至少要修改三、四遍,那比写作时还要劳累。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方才写完一部一百二十回的作品。可见想成为一个作家,单有天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吃苦耐劳的勤奋努力才能成事。

很多情况下,一个人既有文学创作天斌,又肯勤奋努力,可仍然难以成长为作家。为什么呢?原因是缺少苦难生活的磨练,没有积累丰富多样的生活素材,没有思考生话哲理的积淀,没有坚持大干(创作伟大作品)一场的决心与毅力,所以许多看似能当作家的人,最终一事无成。可见,不同于常人的艰难际遭也是成为作家的重要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