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你觉得中国的城市中前20位会是哪些城市?前十位省会又是哪些呢?

RUSRC聪聪-RC7CZ


城市,如何评价她的大小?

  • 管辖区大小只是行政区域划分,并不能客观体现主城区规模,不是主要依据。
  • 城市建成区大小,在同类城市中能代表城市主城区规模,但山区、平原差距较大,湖、江、海湾、高山的区域分割常常影响区域功能,需区别对待。
  • 城市其核心还是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人、物集散汇通,科教、文化、医疗、金融服务等。

近年以常住人口数量及GDP多少评价城市的时代将逐渐成为历史!

  • 城镇体系建设已发生重大变化,城市竞争已经从单一城市向区域协调发展的都市圈时代转变。
  • 改革开放初期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部分地区、部分人优先发展,国家政策向沿海港口及经济特区倾斜。沿海地区城市依靠政策优势,利用人口红利、资源优势、出口贸易、外资快速发展。
  • 沿海经济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能复制,不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性,最核心的问题是缺乏社会责任,经济虚高。
  • 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基础单位是家庭,生儿育女,赡养老人是家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 看看经济类城市的人口、社会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社会责任,大量吸引青年劳动力集聚,不育少也不养老。
  • 以承担社会责任的省会城市郑州和经济城市深圳看看人口。
  • 郑州市以户籍人口为主,表明城市人口以家庭为主,有老有少,劳动人口工作之余需要养老抚幼,同时城市需要建设大量学校、医院。
  • 郑州市,常住人口1021万,户籍人口840多万,流动人口只有180多万。

  • 深圳市以流动人口为主,表明城市人口以青年劳动力为主,老年及末成年,基至大学来毕业青年人口比例非常低,劳动人口工作之余主体是娱乐,同时城市在育儿、基础教育、医疗、养老方面投资非常低。
  • 2014年深圳常住人口1078万,户籍人口332万,常住流动人口746万。2018年常住人口超越1300万,增加主要人口仍然是候鸟式流动人口。
  • 承担抚幼养老和不承担责任,起点一样吗?


  • 如果按老少正常比例给经济类城市配入相应老幼人口,城市相应增加育儿、养老、交通、福利投入,劳动人口同时增加对应的养老抚幼责任。城市的基础设施需要大幅度增建,劳动人口效率必然大幅降落,因此这类城市的经济效率是虚高的。





城市主要看社会责任

  • 按照都市圈发展情况,排在前列的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长沙、郑州、济南、西安、沈阳、合肥、福州、长春、深圳、苏州、青岛、宁波、大连等。


  • 省会城市为: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长沙、郑州、济南、西安、沈阳、合肥、福州、长春。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未来10年,中国的城市前20位会是哪些城市?前10位省会又是哪些呢?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未来10年,我国经济总量前20位的城市会是哪些呢(见下表)



从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经济总量排在前20位的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佛山、郑州、南通、东莞、泉州等城市。而排名第21位至30位的城市是:西安、大连、烟台、合肥、济南、唐山、福州、常州、徐州、长春等城市。

那么,未来10年,哪些城市会排在前20位呢?可以说,10年时间,是一个不算短的时间,在这10年时间里,全国城市的发展速度既可以预估又难于预料。但有一点我认为是可以肯定的,未来10年后,我国经济总量前20位的城市会在上列表中的前30位城市中产生,也就是说,经济未来10年的发展后,目前前20位的城市中肯定有掉到20位后的城市,而目前排名20位后的城市也肯定有挤到前20名的。而且竞争也会是此起彼复的,会很激烈的。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未来10年,前10位省会城市会是哪些呢?(见下列图表)



上面这张图表反映的是: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前20位城市的人口数量排名情况。

我认为,把上面第1张图表和第2张图表综合起来,未来10年后,省会城市排在前10位的应该是: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南京市、杭州市、长沙市、郑州市、西安市、济南市、福州市。

当然,合肥市、长春市、沈阳市、昆明市、南昌市、哈尔滨市等5个城市也有进入前10的希望和机会。

10年究竟怎么个情况,让我们10年后拭目以待吧!


润友


根据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城市经济排行显示。北上广深还是处于国内经济发展第一梯队,紧随其后的就是处于中西部地区的重庆、成都还有武汉,再紧接着就是东南省会以及沿海城市。

我认为未来经济总量前十名的城市,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顶多就是因为后面的南京、长沙包括郑州发展势头强劲,前面几座省会城市会有强烈的危机感。我始终坚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应该是日积月累。



另外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郑州发展势头强劲反超佛山,目前还是以微弱优势领先。此外同处中部省会的长沙,却被无锡实现反超,并拉开较大差距。由此可见城市经济排行榜可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西部除重庆、成都还有武汉外,其他省会城市目前还是与东南沿海地级市站在同一起跑线的。

而至于前十名的省会城市,我觉得应该在下图十二省中抉择,其中又应该在安徽、辽宁、山东以及江西、陕西中淘汰掉两个。目前在这五省当中,属江西南昌经济垫底,故南昌无缘十强省会。而至于另外一个淘汰名额就应该在其余四省省会中抉择。

在这里我阐述一下自己观点。首先在辽宁、山东、陕西、安徽四省当中,现在以陕西省会西安、安徽省会合肥发展最为强劲。而辽宁省会沈阳一直困于东北经济发展的泥潭,山东省会济南也落后省内沿海强市青岛。

只不过这两座城市未来都有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部署。目前国家已经布局复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再加上东北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佳,还需增加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领发展,这样一来处于东北核心地区的沈阳就显得格外突出。而济南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与省会首位度也在不断加强,这一切只因为山东整体经济发展重心已经葱沿海经济转向省会经济。由此可见未来济南也定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省会十强城市目前出炉九座,至于剩下一个席位应该由沈阳、济南争取。目前看来两者发展旗鼓相当,并且前景都十分广阔,实在是不好抉择。接下来这个问题最后的答案也请各位朋友在评论区各抒己见、互相探讨。


抵制抵制地域黑


这是指GDP排名么?如果综合各项指标来排名都会,也没人说的清楚,现在也无法做出具体排名。那我们就以GDP为标准吧。

十年时间不算短,十年之后各城市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而排名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2018年各城市的GDP数据都已经公布,其中全国前50名城市的GDP数据如下,从下表中就可以看出,2018年全国GDP前20名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佛山、泉州、南通以及西安。

那么未来十年之后,还会是这20座城市位居前20吗?在小编看来,全国GDP前10的城市即使排名会下跌也不会跌出前20名,而排名出现巨大变动的主要是15~20名之间。像佛山、泉州和南通三座城市都极有可能会跌出前20名,而20名之外的济南和合肥很有可能会挺近前20名,因为最近济南和莱芜合并,其实它的GDP已经达到8800多亿元,已经进入前20名。山东目前正要大力发展济南,提高济南的省会首位度,预计未来济南会迎来更大的发展。而合肥近年来就是一匹黑马,在安徽省实施的“强省会”战略下,合肥强势崛起,未来十年跻身全国前20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而郑州、西安,也是省会城市,它们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基本上在省内非常强势,未来十年有望不跌出前20名。所以最后几个名额竞争非常激烈,除了以上所列城市,剩下的席位中,佛山、泉州、南通、东莞、福州都有可能去争一席。

那么全国省会排名又如何?全国目前也就只有50多个省会城市,所以前10省会的竞争激烈程度就没有全国GDP前20城市那么激烈了。首先我们来看数据。从下表数据就可以发现,2018年全国GDP前10的省会分别是: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长沙、郑州、西安、福州和济南。



未来十年,可能还会是这10个省会城市GDP位居前十,不过排名可能有所变化,比如成都和武汉、杭州和南京、长沙和郑州,西安、福州以及济南,它们的GDP差距都比较小,未来10年它们的排名有可能会互换位置。目前来讲,最主要的变数在合肥,前面也都有讲,合肥在安徽推动的“强省会”战略下强势崛起,未来十年合肥很有可能会挤进全国省会前十,而排名合肥之后的长春、哈尔滨和沈阳是东北三省的省会,近年来发展得比较缓慢,基本没什么可能性进入前十,还有可能被石家庄、南昌和昆明等城市超过。


锦绣中源


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如果是看综合实力,就要从全方位来考量,那就要从源头说起,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实际就是人们吃穿住行要有充分保障,要手里有钱,家里有粮,就是安居乐业,有闲有钱,那么这座城市就让人留恋,这个地区就让人不舍,,,全方位到底说的什么呢?

那咱们就来缕一缕,看一看你的家乡能否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是百年,,,都会屹立不倒,傲世天下,,,

第一,政治制度,法制健全。第二,科技创新,人才储备。

第三,生产资料,绿色持续。

第四,文教素养,历史底蕴。

第五,医药医疗,水土养人。

GDP总量高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有效最直观的大数据,是经济发展的睛雨表,,,但GDP总量高(体量、当量)不是唯一能代表这一个省市、地区是否经济发达的最有力依据,,,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支出和收入成正比,因为你得把生产资料的要素加进去,,,大白话,你今年开一饭馆,你得找门面付租金,装修、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冰柜冰厢、人工薪酬、日常开销等等,到了岁末盘点,去掉你的投入,剩下的钱就是净赚的,赚的越多含金量就越高,说明你经营有方,味美质优,就是可持续发展,,,反之则亏损,投入的越多亏损也越大,,,又不能倒闭,那就只有借钱了,就是欠债过日子,,,比如有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国家财政就会倾斜,好的省市就会帮扶,,,实际上你开店的本钱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你父母的,如果你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能扭亏为盈,,,你就会加重父母的负担,甚至会压垮整个家族,,,国家也是同样如此,多省市地区经济薄弱甚至是资不抵债,国家财政收入就会降低,全民生活都会受到波及,,,世界上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现在的委内瑞拉,,,,

我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从原来的一贫如洗,一举迈上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可我们就是经济体发达的国家了吗?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可世界人均排名68名,,,所以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才是检验我们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强大经济体,是不是真正的发达国家,,,就要看看我们的经济是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产品是不是具有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经济发达强大了,老百姓腰包鼓起了,国防建设就会显著增强,就会更加强大,老百姓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GDP是可以用钱堆出来,GDP总量高不代表这个省市地区就发达,,,

开篇就说了,天时地利人和,,,说白了也就是说是命中注定也行,,,长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包括第一强的江浙沪,,,珠江三角洲,粤港澳深,这是第一梯队,十年二十百年都不会改变的,,,那接下来的有哪些省、哪座城市能突出重围的呢,,,最有希望的就是中部地区的湖北武汉三镇和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城市群,,,

今天就聊到这里,为什么会选择湖北、四川,如果你是有心人请仔细看看这“两地"近二十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他包括了科技、创新、大学、医疗、交通、旅游、住房、生产资料、(资源)清洁能源、个人存款、私家车保有量、人才引进、文化底蕴,历史传承等等,,,说白了那就是强者恒强,,,请看一组图片,,,








笨刀拙笔


城市前20名可能会有名次和少数城市变化,但是省会的十强席位估计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省会城市目前的实力差距更加显而易见,早期三位数区号的城市都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外加几个非副省级但经济实力较强的。

未来10年,20强也要分两个版本,一是经济20强,二是综合实力20强。目前GDP榜单前几位有几个纯经济型强市,比如南通、东莞、泉州、佛山等城市,GDP排名20开外的又有大连、西安、济南、沈阳等综合型强市。所以单以经济或者单说经济实力都有失公允。

目前在经济层面有实力冲击20强的城市是大连、泉州、济南、西安、合肥、福州、唐山这7座城市,唐山之后的城市经济总量差距更加悬殊,仅用十年冲击20强不太可能。

个人认为10年后经济20强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重庆、天津、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佛山、郑州、东莞、大连、西安。

综合20强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青岛、长沙、西安、苏州、大连、沈阳、郑州、无锡、宁波、济南。

10强省会:广州、南京、成都、武汉、杭州、长沙、沈阳、济南、郑州、哈尔滨。


城市发展报告


根据我国各主要城市各自的情况和国家的发展定位,未来二十年内,我国前二十主要城市依次将是:

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天津、成都、武汉、苏州、杭州、青岛、合肥、南京、郑州、西安、长沙、宁波、无锡、沈阳和南通。

到本世纪中叶,即2050年,我国前二十城市排名,将会依次变成:

上海、北京、重庆、深圳、合肥、广州、武汉、天津、成都、杭州、青岛、郑州、南京、长沙、苏州、西安、沈阳、宁波、南宁和贵阳。

到2050年,我国十强省会依次将是:合肥、广州、武汉、成都、杭州、郑州、长沙、西安、沈阳和南宁。

而我国十强省将会变成: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浙江、湖北、湖南、安徽和福建。

这里,争议最大的是安徽和合肥。

合肥,截止2017年底,在我国主要城市中,排名是第24位,省会城市中排名是第9位。由于安徽人口在全国排名第八,安徽省重点发展合肥,而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在本省内的经济首位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位度仅排在第12位。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合肥又是国家重点打造的世界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化创新中心——根据合肥目前在全国领先的发展速度,结合历史上五个世界级科学中心的发展情况,加上合肥在安徽省内拥有绝对的中心地位,未来合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最近十年来,合肥的年均名义增速在全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安徽人口排在全国第八,目前,经济规模在全国仅排在第13位,这是不正常的。如果安徽能够撤并一些地级行政单位,并确保省会的重点发展,然后让合肥辐射带动全省,未来到本世纪中叶,安徽省在全国的排名,将完全有可能排进前八,而不是笔者预测的前九!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一直以人口流出大省而出名,但是,进入2010年以来,安徽人口流入第一次出现正增长,截止2017年底,安徽人口流入量在全国排名,仅次于广东和浙江。笔者有理由相信,未来,安徽的人口流入量,人才流入量,将会超过浙江,与广东并驾齐驱!


郑瑞文2015


1上海

2北京

3深圳

4广州

5杭州

6天津

7武汉

8成都

9南京

10苏州

11重庆

12宁波

13青岛

14长沙

15无锡

16郑州

17西安

18佛山

19济南

20合肥


rrac


今后几十年的前十还会是下面这些

上海

北京

广州

南京

深圳

苏州

重庆

天津

成都

武汉


Arakakojames


中国城市排行榜 中国卫星夜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