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俄国退出战争付出什么代价?

大东北的小豆包


1918年3月3日,刚成立不久的苏联(苏俄),主动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在这份和约中,苏联对德国做出了巨大让步,苏联承认乌克兰和芬兰从苏联独立出去,同时放弃对波兰、立陶宛、高加索等地的控制。苏联让出的地盘共有126万平方公里,人口6200万,这些地方的煤占了苏联全国的75%,铁占了全国的73%。另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结束时,苏联向德国赔付战争赔款60亿马克。

你会觉得奇怪,苏联继承了沙俄的大国骨架与雄心,怎么会和德国签订看上去像战败国才签的和约?

这和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生存环境有莫大关系。

苏联刚成立时,国内经济形势乱七八糟。苏联老大说了:优先解决国内的面包与牛奶问题,让老百姓先吃上饭。苏联急于从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抽身出来,全力解决国内经济问题。

苏联不是傻子,在并不占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主动找德国倒贴家里的锅碗瓢盆。最早,苏联是希望能和各国签订和平条约,苏联去找英国、法国、美国,希望谈判停战事宜。但是,变了天的苏联让西方列强国非常担心,不想让苏联坐大,都拒绝了。苏联还是不甘心,又对各国死缠烂打。英国被逼急了,说了句大实话。英国说压根就不打算承认苏联的合法性,并且将支持苏联在国内的敌人掀翻苏联。

法国也是这个态度。西方的打算,是不与苏联和平谈判,让苏联在西线战场缠住德国,让双方两败俱伤,西方从中渔利。

这还怎么谈?苏联开始考虑下一步,那就是和德国打到底。而西方不可能坐视苏联被德国吃掉,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苏联。

如果打下去,形势对苏联是比较有利的。首先,作为面积小国的德国资源太少,已无法支撑庞大的战争。德国的经济在1918年也快要崩溃了,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更重要的是,苏联在1917年发生的这次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事,也影响了德国国内。很多德国人都认同苏联模式,甚至包括与苏联作战的德国士兵。很多德国士兵拒绝再为即将战败的德国打仗,德国也放慢了与苏联作战的力度,前线基本上处于半轮休状态。同时,德国的工人也展开各种活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德国撑不了多久。

如果苏联拼全力反击德国,反而比西方更有对德国施加影响的优势。但是,苏联只看到了自己国内困难重重,却没有看到,或者说并不重视德国国内同样困难重重。

苏联最终选择了被很多人认为是下下策的与德国议和。

由于是苏联主动求和,谈判的主动权自然在德国手上。这对德国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一块喷香的鸡蛋灌饼。德国本来就不想双线作战,希望与苏联停战,然后集中精力对付西方。等打跨西方之后,再来打孤立无援的苏联。

《布列斯特-里托立斯克和约》,让在一战中行将战败的德国,享受了战胜国待遇。不但拿下大片土地,又从苏联拿了60亿马克军费,大量人口可以补充兵源。

《布列斯特-里托立斯克和约》最大的受害者,是法国与英国。英法气得大骂苏联愚蠢至极,这简直是把英法用一毛钱的价格卖掉了。英法美本就视苏联为敌人,苏联摆了西方一刀,西方不会善罢甘休。1918年3月,西方称苏联已无法保证苏联的中立国地位,大举出兵,强行抵达苏联在北极圈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看到西方进攻苏联的西线,东线的日本也趁机登陆苏联在远东的海参崴。苏联与德国耻辱性的求和,并没有给苏联带来和平,反而给了西方干涉自己的借口。更何况,德国占了苏联天大的便宜之后,并没有履行《布列斯特-里托立斯克和约》要求德国需要遵守的条款。

1918年3月5日,德军进攻位于芬兰湾、波的尼亚海、波罗的海交汇处的奥兰群岛。随后,德国军舰杀进芬兰湾,堵死了圣彼得堡的出海口。而陆军,德军在苏联的南线疯狂推进。德国意图抢在西方前面干掉苏联,获得苏联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大量的战略资源。

国际环境的空前恶化,又激起了苏联国内的反对浪潮。不甘失败的沙俄军官到处放火,在苏联南部的捷克斯洛伐克兵团又开始作乱,苏联堪称狼烟滚滚。

苏联也认识到了签订《布列斯特-里托立斯克和约》过于仓促,什么也没捞到,反而赔了老本。要不是德国在11月11日宣布投降,苏联趁机废除该条约,收回条约中的规定,苏联亏掉的会更多。

不过,这是新生的苏联第一次参与外交事务,不成熟也属正常。经过这次教训之后,苏联的外交手段明显成熟起来。


地图帝


俄罗斯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强国示人,但是俄罗斯也有被迫割地赔款的时候。一战时期,俄罗斯同欧洲国家战事正酣,结果后方发生了二月革命,沙皇下台,俄罗斯帝国解体。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了俄罗斯政权,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由于一战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俄罗斯参与协约国一方,联合英国、法国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作战。俄罗斯发生革命时前线正在激烈的交战,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保存革命成果,苏俄试图主动退出一战。但是,在双方正在交战的情况下,如果苏俄退出战争,那么对协约国肯定不利,所以苏俄的这一退战请求遭到了协约国的反对。

苏俄政府在被协约国拒绝后,单独同同盟国谈判,以便退出这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但是此时的德国看到苏俄急于退出战争,便狮子大开口,提出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60亿马克,对于德国的这一要求,列宁为了能够给新生的苏俄政权以喘息时间,主张接受德国的苛刻条件。但是德国开出的条件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其他领导人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卖国条约,所以对列宁接受签约的意见经过多次表决都未获得通过。

在以托洛茨基为首的代表团同德国进行谈判时,德国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接受条件,要么德国将继续进攻苏俄军队。但是由于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关于接受签约的意见,反而发表拒绝接受签约声明后率团返回国内。

面对德国再次大规模的进攻,苏俄政府又继续开会讨论关于接受德国签约的问题,最后列宁声称如果还表决不通过他将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为了避免布尔什维克的分裂,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关于接受签约的意见,这才使列宁的意见以微弱优势勉强通过。

于是,1918年3月3日苏俄政府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该条约使苏俄丧失了32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5000万人口,赔偿德国60亿马克,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

虽然苏俄为了退出一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这一条约的签订,使苏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红军赢得了喘息时间,为后来消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武装和击退14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但是就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签订8个月之后,德国战败投降,苏俄政府于德国战败的第二天立即宣布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无效,使这一卖国条约成为一纸空文。

德国虽然跟苏俄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但是德国对于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红色政权还是不放心,所以德国在东线还保留了100万的军队,并没有把全部兵力投放到西线。但是苏俄的退出使德国专注西线作战,这也使同盟国付出重大的伤亡。战后,出于对苏俄退出一战的不满和新生红色政权的恐惧,战后英法美等14个国家联合组队干涉苏俄革命,差点将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但是由于干涉军的各怀鬼胎,最终使苏俄红军反败为胜,巩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铭苏先生


20世纪最初的20年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是最悲惨、最屈辱的20年。1905年,沙俄帝国为了和新兴的日本争夺东北亚的领导权展开一场大规模战争。不可思议的是,素有“压路机”之称的俄罗斯大军居然被一个非欧洲、非白裔的发展中国家打的大败亏输,令俄国尴尬蒙羞,同时更加剧了俄国内部的离心力。

1914年,俄国又带着雪耻、复兴的追求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没想到的是,遭受了一连串更加惨痛的失败。结果,数百万俄军士兵还在国外战壕里顶着敌军的炮火厮杀,国内接连爆发两场革命摧毁了罗曼诺夫王朝,最后夺取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宣布俄国退出战争。

俄国退出了战争并不是说战争就和这个倒霉的民族没有关系了,相反,敌对阵营由一个变成两个。协约国集团将其视为叛徒,同盟国集团则看到了征服东方的良机。

面对如狼似虎、气势汹汹的同盟国军队,新生俄国苏维埃政权决心以屈辱的求和条件换取暂时的安宁。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

这个和约对于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俄国无疑又带来一场雪上加霜的灾难。

苏维埃政权被迫承认原沙俄帝国领土范围内的乌克兰、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独立,又将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割让给宿敌土耳其,以上领土面积共有126万多平方公里。

这样一来,俄国丧失了6000多万人口、5000多家各类工厂企业,可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减少了30%以上、制造业减少了30%、铁路系统缩小了26%、钢铁和煤炭产量分别减少了70%以上!

然而灾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十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而宣告结束。而原协约国集团则开始对苏维埃俄国进行反攻倒算了!

在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和唆使下,苏俄境内境外的反革命势力开始向新政权发动颠覆行动,苏维埃政府集中一切力量全力应战。

经过三年多战争,反革命势力被镇压下去,但是原本就千疮百孔的苏维埃俄国,此时完全变得奄奄一息了。据统计,有超过2000万人在战争期间被战火、饥饿、疾病、屠杀夺取了生命,还有2000万人因此逃到了国外。制造业产量仅有战前的20%,钢铁产量仅有战前的2%,棉花产量仅有战前的5%,粮食产量仅有战前的40%不到,可耕地面积仅有战前的62%,牛马等牲畜从战前的9100万头减少到6100万头,俄国货币卢布兑换美元的比率从1914年2:1一下子下降到1920年的1200:1!

完全陷于摧毁状态中的俄国经济使其综合国力完全跌到了谷底,境外的反俄反苏势力蠢蠢欲动。西面由沙俄帝国中分离出来的波兰在英法支持下几乎占领了一半的乌克兰,东面的宿敌日本则准备鲸吞西伯利亚。苏维埃俄国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中。


大将军威武K


尉缭见秦王,曾经说过,你给我10万两金子,我帮你统一六国!

布列斯特,里特夫斯克条约……话说这外国人的条约,起的名字也忒长了,记起来是真的麻烦,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毫无疑问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十月革命,无疑让当时的德国可以说在战线上面稍微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也让当时刚刚成立的前苏联也稍微缓了一口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投入的军队人数比起西方国家来讲,只多不少,1000多万的士兵被送上战场,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装备,由于缺乏优秀的指挥,由于面对的对手太过于强悍,其中有将近于数百万人阵亡,或者是留下了终生残疾,很多士兵都未成年,就直接被判上了战场,前苏联在刚成立的那一刻,实际上他们的血已经流了一半。

在二月革命以后,临时政府仍然还是希望能够和西方世界合作,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继续进行下去,但是谁都明白,此时此刻,沙皇俄国已经支撑不起任何消耗及需要休养生息,临时政府自然也被当时的人民老百姓给抛弃了。

百姓需要的是和平,需要的是面包,需要的是土地,不是说打仗,打仗打到这个份儿上了,能够获得东西,大家都已经清楚了几,仅仅只能够满足你们上层社会的权力欲望,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讲,除了苦难,只剩下了苦难!

战争必须快速结束,如果不结束,对于整个沙皇俄国或者是接下来继任的前苏联来讲,都是一场灾难。

对于很多人来讲,前苏联割让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6000多万的人口,以及60亿马克的军费,给了当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这笔账看起来很亏,但事实上并不亏。

其实看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都清楚,前苏联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英国人和法国人到底打着什么样的算盘,他们就是希望德国和前苏联拼个你死我活,这样的话他们出来好坐收渔翁之利,欧洲搅屎棍的名号是浪得虚名的。

就好像德国宰相俾斯麦曾经说的一样,普鲁士在欧洲大陆上面打了七年,七年我们得到了什么?除了废墟还是废墟!前苏联在继续打仗下去,能够得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都拿不到!你在继续加入到战争里面,你就好像一个已经输掉了本钱的赌徒,你只能够再去借外债,利滚利,你欠的钱越多,你这个政府越危险,你这个国家也就越危险,你完全成了别人嘴里的一块肥肉。

你是二傻子!有人说跟德国人合作,跟英国人为敌,这是很大的失误,在这之后面临诸多国家的围攻,但我觉得这一点恰恰已经达到了前苏联政府所期望的预期值。

对方是狼是老虎已经是很清楚的事情了没用把自己的脸给遮起来,都清清楚楚,如何才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如何才能够减少敌人,这是前苏联所必须要做的事情,好说直白一点就是师出有名,打仗你得总讲个理由吧,你不能平白无故的一拳都打我脸上,这样的话你国内那些老百姓也不会同意。

现在我就只要针对国内的反对势力,和你们那些心怀异心的,要打我的那些异端分子,我把你们给解决掉了,其他的那些无辜的人看,我们都是和平主义者,会吃饱了撑着跑,我这个苦寒之地上来打我吗?等到我真正缓过气来的时候,才是你们所必须要做出防范的时候。

减少掉不该有的敌人,(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把某些人的野心给暴露出来,同时接入某些人的真面目,这是前苏联签署这个停战协议,并且交给德国人这么多东西的真正理由,他明白这么多东西交出去了没什么事儿,就是让那些野狼继续争夺这些肥肉而已,就如同秦始皇当年把10万两金子扔到山东六国里面,10万两金子,我只是存到你们的国库里面等到哪一天我真的想要拿的时候,我会率领我的军队,自己把这些曾经失去的东西全部给拿回来,而且我还要收利息。

明白了吧!


漩涡鸣人yy


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条约》。

一战德国的战败,条约成为一纸空文,苏俄什么也没有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