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中俄國退出戰爭付出什麼代價?

大東北的小豆包


1918年3月3日,剛成立不久的蘇聯(蘇俄),主動與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裡托夫斯克和約》。在這份和約中,蘇聯對德國做出了巨大讓步,蘇聯承認烏克蘭和芬蘭從蘇聯獨立出去,同時放棄對波蘭、立陶宛、高加索等地的控制。蘇聯讓出的地盤共有126萬平方公里,人口6200萬,這些地方的煤佔了蘇聯全國的75%,鐵佔了全國的73%。另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結束時,蘇聯向德國賠付戰爭賠款60億馬克。

你會覺得奇怪,蘇聯繼承了沙俄的大國骨架與雄心,怎麼會和德國簽訂看上去像戰敗國才籤的和約?

這和蘇聯當時的國內外生存環境有莫大關係。

蘇聯剛成立時,國內經濟形勢亂七八糟。蘇聯老大說了:優先解決國內的麵包與牛奶問題,讓老百姓先吃上飯。蘇聯急於從複雜的國際形勢中抽身出來,全力解決國內經濟問題。

蘇聯不是傻子,在並不佔絕對劣勢的情況下,主動找德國倒貼家裡的鍋碗瓢盆。最早,蘇聯是希望能和各國簽訂和平條約,蘇聯去找英國、法國、美國,希望談判停戰事宜。但是,變了天的蘇聯讓西方列強國非常擔心,不想讓蘇聯坐大,都拒絕了。蘇聯還是不甘心,又對各國死纏爛打。英國被逼急了,說了句大實話。英國說壓根就不打算承認蘇聯的合法性,並且將支持蘇聯在國內的敵人掀翻蘇聯。

法國也是這個態度。西方的打算,是不與蘇聯和平談判,讓蘇聯在西線戰場纏住德國,讓雙方兩敗俱傷,西方從中漁利。

這還怎麼談?蘇聯開始考慮下一步,那就是和德國打到底。而西方不可能坐視蘇聯被德國吃掉,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蘇聯。

如果打下去,形勢對蘇聯是比較有利的。首先,作為面積小國的德國資源太少,已無法支撐龐大的戰爭。德國的經濟在1918年也快要崩潰了,物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更重要的是,蘇聯在1917年發生的這次改變人類歷史的大事,也影響了德國國內。很多德國人都認同蘇聯模式,甚至包括與蘇聯作戰的德國士兵。很多德國士兵拒絕再為即將戰敗的德國打仗,德國也放慢了與蘇聯作戰的力度,前線基本上處於半輪休狀態。同時,德國的工人也展開各種活動。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德國撐不了多久。

如果蘇聯拼全力反擊德國,反而比西方更有對德國施加影響的優勢。但是,蘇聯只看到了自己國內困難重重,卻沒有看到,或者說並不重視德國國內同樣困難重重。

蘇聯最終選擇了被很多人認為是下下策的與德國議和。

由於是蘇聯主動求和,談判的主動權自然在德國手上。這對德國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一塊噴香的雞蛋灌餅。德國本來就不想雙線作戰,希望與蘇聯停戰,然後集中精力對付西方。等打跨西方之後,再來打孤立無援的蘇聯。

《佈列斯特-裡託立斯克和約》,讓在一戰中行將戰敗的德國,享受了戰勝國待遇。不但拿下大片土地,又從蘇聯拿了60億馬克軍費,大量人口可以補充兵源。

《佈列斯特-裡託立斯克和約》最大的受害者,是法國與英國。英法氣得大罵蘇聯愚蠢至極,這簡直是把英法用一毛錢的價格賣掉了。英法美本就視蘇聯為敵人,蘇聯擺了西方一刀,西方不會善罷甘休。1918年3月,西方稱蘇聯已無法保證蘇聯的中立國地位,大舉出兵,強行抵達蘇聯在北極圈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

看到西方進攻蘇聯的西線,東線的日本也趁機登陸蘇聯在遠東的海參崴。蘇聯與德國恥辱性的求和,並沒有給蘇聯帶來和平,反而給了西方干涉自己的藉口。更何況,德國佔了蘇聯天大的便宜之後,並沒有履行《佈列斯特-裡託立斯克和約》要求德國需要遵守的條款。

1918年3月5日,德軍進攻位於芬蘭灣、波的尼亞海、波羅的海交匯處的奧蘭群島。隨後,德國軍艦殺進芬蘭灣,堵死了聖彼得堡的出海口。而陸軍,德軍在蘇聯的南線瘋狂推進。德國意圖搶在西方前面幹掉蘇聯,獲得蘇聯廣闊的戰略縱深和大量的戰略資源。

國際環境的空前惡化,又激起了蘇聯國內的反對浪潮。不甘失敗的沙俄軍官到處放火,在蘇聯南部的捷克斯洛伐克兵團又開始作亂,蘇聯堪稱狼煙滾滾。

蘇聯也認識到了簽訂《佈列斯特-裡託立斯克和約》過於倉促,什麼也沒撈到,反而賠了老本。要不是德國在11月11日宣佈投降,蘇聯趁機廢除該條約,收回條約中的規定,蘇聯虧掉的會更多。

不過,這是新生的蘇聯第一次參與外交事務,不成熟也屬正常。經過這次教訓之後,蘇聯的外交手段明顯成熟起來。


地圖帝


俄羅斯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強國示人,但是俄羅斯也有被迫割地賠款的時候。一戰時期,俄羅斯同歐洲國家戰事正酣,結果後方發生了二月革命,沙皇下臺,俄羅斯帝國解體。十月革命後,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奪取了俄羅斯政權,建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由於一戰是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軍事集團的戰爭,俄羅斯參與協約國一方,聯合英國、法國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作戰。俄羅斯發生革命時前線正在激烈的交戰,為了鞏固新生的革命政權,保存革命成果,蘇俄試圖主動退出一戰。但是,在雙方正在交戰的情況下,如果蘇俄退出戰爭,那麼對協約國肯定不利,所以蘇俄的這一退戰請求遭到了協約國的反對。

蘇俄政府在被協約國拒絕後,單獨同同盟國談判,以便退出這場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但是此時的德國看到蘇俄急於退出戰爭,便獅子大開口,提出把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的局部和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的全部割讓給德國並賠款60億馬克,對於德國的這一要求,列寧為了能夠給新生的蘇俄政權以喘息時間,主張接受德國的苛刻條件。但是德國開出的條件遭到布爾什維克內部其他領導人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賣國條約,所以對列寧接受簽約的意見經過多次表決都未獲得通過。

在以托洛茨基為首的代表團同德國進行談判時,德國下了最後通牒,要麼接受條件,要麼德國將繼續進攻蘇俄軍隊。但是由於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寧關於接受簽約的意見,反而發表拒絕接受簽約聲明後率團返回國內。

面對德國再次大規模的進攻,蘇俄政府又繼續開會討論關於接受德國簽約的問題,最後列寧聲稱如果還表決不通過他將辭職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員會,為了避免布爾什維克的分裂,托洛茨基轉而支持列寧關於接受簽約的意見,這才使列寧的意見以微弱優勢勉強通過。

於是,1918年3月3日蘇俄政府同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該條約使蘇俄喪失了323萬平方公里的國土,5000萬人口,賠償德國60億馬克,而且在被佔領區有佔全國煤炭開採量的90%,鐵礦石的73%,54%的工業以及33%的鐵路。

雖然蘇俄為了退出一戰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這一條約的簽訂,使蘇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鞏固蘇維埃政權,恢復和發展經濟、建立紅軍贏得了喘息時間,為後來消滅反對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武裝和擊退14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但是就在《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簽訂8個月之後,德國戰敗投降,蘇俄政府於德國戰敗的第二天立即宣佈同德國簽訂的《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無效,使這一賣國條約成為一紙空文。

德國雖然跟蘇俄簽訂了《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但是德國對於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紅色政權還是不放心,所以德國在東線還保留了100萬的軍隊,並沒有把全部兵力投放到西線。但是蘇俄的退出使德國專注西線作戰,這也使同盟國付出重大的傷亡。戰後,出於對蘇俄退出一戰的不滿和新生紅色政權的恐懼,戰後英法美等14個國家聯合組隊干涉蘇俄革命,差點將新生政權扼殺在搖籃裡。但是由於干涉軍的各懷鬼胎,最終使蘇俄紅軍反敗為勝,鞏固了革命的勝利果實。


銘蘇先生


20世紀最初的20年對於俄羅斯民族來說是最悲慘、最屈辱的20年。1905年,沙俄帝國為了和新興的日本爭奪東北亞的領導權展開一場大規模戰爭。不可思議的是,素有“壓路機”之稱的俄羅斯大軍居然被一個非歐洲、非白裔的發展中國家打的大敗虧輸,令俄國尷尬蒙羞,同時更加劇了俄國內部的離心力。

1914年,俄國又帶著雪恥、復興的追求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沒想到的是,遭受了一連串更加慘痛的失敗。結果,數百萬俄軍士兵還在國外戰壕裡頂著敵軍的炮火廝殺,國內接連爆發兩場革命摧毀了羅曼諾夫王朝,最後奪取政權的布爾什維克黨宣佈俄國退出戰爭。

俄國退出了戰爭並不是說戰爭就和這個倒黴的民族沒有關係了,相反,敵對陣營由一個變成兩個。協約國集團將其視為叛徒,同盟國集團則看到了征服東方的良機。

面對如狼似虎、氣勢洶洶的同盟國軍隊,新生俄國蘇維埃政權決心以屈辱的求和條件換取暫時的安寧。1918年3月3日,蘇維埃俄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簽署《佈列斯特和約》。

這個和約對於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代價的俄國無疑又帶來一場雪上加霜的災難。

蘇維埃政權被迫承認原沙俄帝國領土範圍內的烏克蘭、波蘭、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獨立,又將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割讓給宿敵土耳其,以上領土面積共有126萬多平方公里。

這樣一來,俄國喪失了6000多萬人口、5000多家各類工廠企業,可耕地面積及糧食產量減少了30%以上、製造業減少了30%、鐵路系統縮小了26%、鋼鐵和煤炭產量分別減少了70%以上!

然而災難並沒有就此結束。十個月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戰敗而宣告結束。而原協約國集團則開始對蘇維埃俄國進行反攻倒算了!

在英、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支持和唆使下,蘇俄境內境外的反革命勢力開始向新政權發動顛覆行動,蘇維埃政府集中一切力量全力應戰。

經過三年多戰爭,反革命勢力被鎮壓下去,但是原本就千瘡百孔的蘇維埃俄國,此時完全變得奄奄一息了。據統計,有超過2000萬人在戰爭期間被戰火、飢餓、疾病、屠殺奪取了生命,還有2000萬人因此逃到了國外。製造業產量僅有戰前的20%,鋼鐵產量僅有戰前的2%,棉花產量僅有戰前的5%,糧食產量僅有戰前的40%不到,可耕地面積僅有戰前的62%,牛馬等牲畜從戰前的9100萬頭減少到6100萬頭,俄國貨幣盧布兌換美元的比率從1914年2:1一下子下降到1920年的1200:1!

完全陷於摧毀狀態中的俄國經濟使其綜合國力完全跌到了谷底,境外的反俄反蘇勢力蠢蠢欲動。西面由沙俄帝國中分離出來的波蘭在英法支持下幾乎佔領了一半的烏克蘭,東面的宿敵日本則準備鯨吞西伯利亞。蘇維埃俄國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中。


大將軍威武K


尉繚見秦王,曾經說過,你給我10萬兩金子,我幫你統一六國!

佈列斯特,裡特夫斯克條約……話說這外國人的條約,起的名字也忒長了,記起來是真的麻煩,說起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毫無疑問發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十月革命,無疑讓當時的德國可以說在戰線上面稍微鬆了一口氣,與此同時,也讓當時剛剛成立的前蘇聯也稍微緩了一口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沙皇俄國投入的軍隊人數比起西方國家來講,只多不少,1000多萬的士兵被送上戰場,但是與此同時,由於缺乏裝備,由於缺乏優秀的指揮,由於面對的對手太過於強悍,其中有將近於數百萬人陣亡,或者是留下了終生殘疾,很多士兵都未成年,就直接被判上了戰場,前蘇聯在剛成立的那一刻,實際上他們的血已經流了一半。

在二月革命以後,臨時政府仍然還是希望能夠和西方世界合作,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繼續進行下去,但是誰都明白,此時此刻,沙皇俄國已經支撐不起任何消耗及需要休養生息,臨時政府自然也被當時的人民老百姓給拋棄了。

百姓需要的是和平,需要的是麵包,需要的是土地,不是說打仗,打仗打到這個份兒上了,能夠獲得東西,大家都已經清楚了幾,僅僅只能夠滿足你們上層社會的權力慾望,對於底層老百姓來講,除了苦難,只剩下了苦難!

戰爭必須快速結束,如果不結束,對於整個沙皇俄國或者是接下來繼任的前蘇聯來講,都是一場災難。

對於很多人來講,前蘇聯割讓1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6000多萬的人口,以及60億馬克的軍費,給了當時的德意志第二帝國,這筆賬看起來很虧,但事實上並不虧。

其實看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人都清楚,前蘇聯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英國人和法國人到底打著什麼樣的算盤,他們就是希望德國和前蘇聯拼個你死我活,這樣的話他們出來好坐收漁翁之利,歐洲攪屎棍的名號是浪得虛名的。

就好像德國宰相俾斯麥曾經說的一樣,普魯士在歐洲大陸上面打了七年,七年我們得到了什麼?除了廢墟還是廢墟!前蘇聯在繼續打仗下去,能夠得到什麼東西,什麼東西都拿不到!你在繼續加入到戰爭裡面,你就好像一個已經輸掉了本錢的賭徒,你只能夠再去借外債,利滾利,你欠的錢越多,你這個政府越危險,你這個國家也就越危險,你完全成了別人嘴裡的一塊肥肉。

你是二傻子!有人說跟德國人合作,跟英國人為敵,這是很大的失誤,在這之後面臨諸多國家的圍攻,但我覺得這一點恰恰已經達到了前蘇聯政府所期望的預期值。

對方是狼是老虎已經是很清楚的事情了沒用把自己的臉給遮起來,都清清楚楚,如何才能夠把損失降到最低,如何才能夠減少敵人,這是前蘇聯所必須要做的事情,好說直白一點就是師出有名,打仗你得總講個理由吧,你不能平白無故的一拳都打我臉上,這樣的話你國內那些老百姓也不會同意。

現在我就只要針對國內的反對勢力,和你們那些心懷異心的,要打我的那些異端分子,我把你們給解決掉了,其他的那些無辜的人看,我們都是和平主義者,會吃飽了撐著跑,我這個苦寒之地上來打我嗎?等到我真正緩過氣來的時候,才是你們所必須要做出防範的時候。

減少掉不該有的敵人,(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把某些人的野心給暴露出來,同時接入某些人的真面目,這是前蘇聯簽署這個停戰協議,並且交給德國人這麼多東西的真正理由,他明白這麼多東西交出去了沒什麼事兒,就是讓那些野狼繼續爭奪這些肥肉而已,就如同秦始皇當年把10萬兩金子扔到山東六國裡面,10萬兩金子,我只是存到你們的國庫裡面等到哪一天我真的想要拿的時候,我會率領我的軍隊,自己把這些曾經失去的東西全部給拿回來,而且我還要收利息。

明白了吧!


漩渦鳴人yy


蘇俄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條約》。

一戰德國的戰敗,條約成為一紙空文,蘇俄什麼也沒有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