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以後,德國是怎麼復甦起來的?你如何評價?

巴朗叔叔


一戰後的德國,能迅速的崛起,主要是得益於以下幾點!

一:勝利後的協約國只是解散而沒有徹底的根除德軍總參謀部這個充滿普魯士軍國主義傳統的機構。

陸軍人數不得不超過10萬,而恰恰是這10萬陸軍,可以說濃縮了一戰後的德國陸軍的精華,大多數的普通士兵,都具有軍官的軍事素養與潛質,而正是這些未來的軍官們,成為了未來納粹德國強大軍事戰爭機器的骨幹力量,因此當時的德國陸軍大本營稱為納粹德國的"軍官學校,也不為過!

如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隆美爾,以及軍事天才曼施泰因,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等等一大批納粹德國的優秀軍事將領都是從當時的中下級軍官中發掘提拔起來的!

納粹德國的經濟政策:

一:拉動內需。

大規模投資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鐵路,公共房屋,水利工程,兩年總計50億馬克!

二:努力貨幣國際化與發展國際貿易!

從1932年起,納粹德國開始大規模發展國際貿易。與美國和歐洲各國開展貿易,從南美採購原材料!後因出口貿易大幅下滑,出口逆差後,開始易貨貿易。大量進口初級原材料,以滿足國內建設與生產需找,主要有重工業,軍事工業,化工等行業!

三:大肆掠奪猶太人資本。

總計掠奪了猶太人近80億馬克!

四:建立壟斷體系。

卡特爾壟斷體系壟斷了重工業,食糖,電力,化工等行業,總資本計248億馬克,壟斷了德國20%的總資本。為加強國家對經的控制,成立了"帝國經濟部"!

1932一1938年間,化工,軍工,重工業迅猛增長,紡織業衰退,農業進入停滯狀態!鋼鐵增長4倍,達到2320萬噸!國防工業增長11倍!

五:大規模發債!

1932一1938年,德國的財政收入從65.6億增加到177億。國債從115億增加到371億!

六:保障國民福利!

為了保障勞工福利待遇,推廣全面的國民保險制度,並建設了大量的渡假村!

三:《凡爾賽條約》帶給德國的恥辱!

參加過一戰的法國福煦元帥看過《凡爾賽條約》以後就斷言:″這個停戰書絕對不是一個和平協議書,只不過是一個二十年的停戰書!

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也抱有和法國元帥相同的觀點:″認為這個對德國敲骨吸髓式的屈辱性停戰書,絕對不會給歐洲帶來和平,只能是給歐洲帶來更加深重災難的禍根!

德國告簽訂這個屈辱的條約以後,由於戰勝國對德國展開貪得無厭式的"敲骨吸髓式"勒索,使得當時德國引發了惡性通貨膨脹,物價20%。100%,200%,甚至1000%,10000%的速度增長。以及嚴重的資金缺乏和瀕臨崩潰的國民經濟等等的因素,使日爾曼民族的優越感與自尊感,受到了極度的挫折與傷害,強烈傷害了日爾曼民族的自尊感與虛榮心,因此使日爾曼民族埋下了強烈的民族復興與復仇的使命感!

四: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

由於以債務,投資和軍工生產為核心的經濟壟斷體系終於沒有辦法再維持下去,在外匯枯竭和貿易逆差的雙重打擊下,由於無法支撐內部貨幣體系和國際採購,因此使希特勒在壟斷資本集團利益的驅使下,開始萌生通過發動戰爭轉嫁國內經濟危機的念頭!

而此時的西方國家為了達到"禍水東引",挑起德蘇戰爭的目的,對希特勒的戰爭行為百般縱容,使德國在合併奧地利,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並且在英法的"靜坐戰"下滅亡波蘭以後,使希特勒一步一步的戰略冒險取得空前成功後的稱霸世界野心也開始的迅猛膨脹起來,終於把戰爭的屠刀揮向了英法這兩個"綏靖政策"的主要吹捧者,也因此正式拉開了二次世界大戰的大幕!

然而,"天使和惡魔的分別只是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之間"!

一戰後迅崛起的德國,在二戰中把日不落大英帝國挑落"馬下"後,卻成全了"新貴"美利堅合眾國!

軸心國是如何形成的?

1936年12月,德日兩國的代表就反共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並《簽訂了德日關於反共產國際協定》,在與日本結盟後,德意關係也得到了調節。德國擴大對意大利的出口,支持意大利向非洲擴張;意大利不在中歐,巴爾幹,和多瑙河流域不再與德國爭奪利益等等。1936年10月,德意兩國簽訂議定書。12月,意大利又與日本簽訂了議定書。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了《反共國際協定》。

此時,德意日三國的關係只建立在《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基礎上遠遠不夠,要發功世界性的戰爭,還須進一步加強三國的關係!

當意大利侵佔阿爾巴尼亞時,與英法兩國發生了衝突,意大利急需德國的支持。於是,德意兩國在1939年5月22日,在柏林簽訂了《德意鋼鐵同盟》。按希特勒的計劃,德軍西線向英法兩國進攻,東線向蘇聯進攻,但這種計劃容易造成兩線受敵,致使兵力分散。如果稍有不慎,可能會全盤皆輸,於是德國需要意大利和日本從東西兩方向對敵軍進行牽制,而意大利和日本也需要德國對自己的敵國進行牽制。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這一期限為10年,至此,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的三國同盟正式形成。

而德國憑藉自身強大的實力,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三國軸心的″頭頭″!

在這裡要對邀請的朋友說聲″對不起",因為昨天晚上由於精力原因,寫著寫著,什麼時候睡著的都不知道,那個剛開個頭的答案什麼時候擠發出去的也不知道!希望邀請和讀者朋友能諒解!



相忘江湖71941665


德國能夠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哀鴻遍野,一躍成為軸心國頭頭,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掀起了腥風血雨,攪弄風雲,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即,即便一戰後德國再怎麼努力,如果沒有英法美蘇的配合,德國也不可能發展的起來。


(德國在一戰中損失慘重)

一戰後,英法兩國被德國打慘了,不光血流乾了,勇氣都打沒了,還欠了美國的很多債務。英國欠了43億美元,法國欠了34億美元,意大利也欠了16.5億美元。整個歐洲的財富都被打光了,英法意等國雖然是戰勝國,瓜分了點德國的領土,但是德國早就打空了,早就沒錢了。雖然給德國定下了天文數字的賠償金額,可也得德國有錢才能賠啊。

結果在1923年11月發生了魯爾危機,德國人勒緊褲腰帶也沒辦法達成協約國強加的賠償金額。法國夥同比利時直接出兵佔領了魯爾。德國全國掀起了對抗的情緒,復仇的思想悄悄埋進了很多德國人心裡。

(法國和比利時佔領魯爾)

一戰結束時,德國可是有600萬軍人放下了武器。德國只被允許保留10萬軍隊,那麼多軍人復員後的工作也沒什麼著落。英法本來是希望魏瑪共和國承擔德國民眾的怒火,結果魏瑪政府也不傻,是在沒辦法只好窮橫,這樣英法美都犯了難,不得不開始想辦法先讓德國人恢復經濟。

於是,在美國人的主導下,英國人的支持下,法國人的默認下,國際社會開始金援德國。從1924年至1929年,德國支付賠款110億金馬克,卻獲得外國各種貸款約210億金馬克。德國的經濟基礎本來就很不錯,工業體系健全,之所以在1918年至1924年遭到嚴重的通貨膨脹,是因為法國竭盡全力壓制的原因,法國甚至要求德國每年的GDP總額的50%用於償還戰爭賠款。英國人看到德國被壓制剝削的太狠,大家都沒好處,就傾向於幫助德國發展經濟,以德國的工商稅和菸酒專賣稅等來做抵押從美國貸款,償還給英法。英法則連口袋還沒有捂熱,就又得還給美國。因此,就形成了德國的經濟發展對全世界都有好處的現象。雖然德國經濟發展的多數創造出來的財富被搜刮走了,但是德國的工業體系和經濟活力被帶活了。

(德國的工業體系重新開始運轉)

相比於經濟上提供的戰爭潛力,法國對德國在軍事上的限制更是不遺餘力。法國要求萊茵河右岸50至60公里內地區劃為非軍事區,,德國無權設;萊茵河左岸由協約國分區佔領5-15年,德國必須拆除赫耳果蘭島的工事,永不恢復。德國軍隊遭到嚴格限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其中軍官最多為4000名);海軍不得超過 1.5萬(軍官最多1500人),不得保留空軍。

德國的國防軍總司令是西克特,一個容克地主家庭的普魯士軍官團成員。他在這些苛刻的條件的基礎上,深度改革了德軍的上層機構,大力推行預備役,推廣民間飛行俱樂部。1926年開始與蘇聯合作,把大量的軍事裝備都在蘇聯進行測試。雖然法國把德軍的裝備都一車皮一車皮地給拉走了,但是這恰恰是給德國清理了庫存。二戰前夕的軍事技術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德軍完全沒有歷史包袱。

(普魯士軍官團沒遭到重創)


德國藏兵於民的策略獲得了大成功,而且在希特勒之前,德軍就已經開始突破條約限制了。德國從1926年開始就經常組織軍事演習,用於提升軍官們的協同作戰藝術。對此,英法等國選擇了默認。

直到希特勒上臺前,德國的社會情形是,工業體系健全,經濟基礎還算不錯,只是貧富差距太大,社會矛盾激烈。這給了希特勒為代表的民粹主義的發展以極好的社會土壤。而在軍事上,德國國防軍的努力則早就出現了成果,希特勒可以有40000名經驗和素質一流的軍官用於擴充部隊,同時還有數量龐大,技術精湛的飛行員隊伍。

(德國民間飛行俱樂部)

擺在希特勒面前的是,如何恢復和發展經濟,以及協調與英法美蘇的關係。因為,隨著蘇聯實力的恢復,英法兩國的外交政策也出現了很多變化。而現在蘇聯的立場上,也必須保證自己不被西方孤立。

所以,希特勒利用大上公共工程和軍工訂單來走出經濟危機後,藉助於歐洲複雜的外交關係,順利地吞併了奧匈帝國解體而留下來的權利真空地區,將德國轉型為中歐強國。

(德國擴軍的基礎是軍官團)

更為離譜的是,希特勒的大量訂單,吸引著美國商人趨之若鶩,紛紛表示願意與希特勒的政府合作,哪怕他們並不認可希特勒政府的政策。英法則希望德國有一定的實力來應對越來越強大的蘇聯,因此對德國的擴張行為睜隻眼閉一隻眼。蘇聯則認為他們需要拉攏德國,孤立英法,因此十分可以給德國提供農產品和工業原材料。希特勒很聰明地揣摩到各個國家的心思,在國際外交舞臺上長袖善舞,為德國爭取了極大的利益。

(希特勒繼承的德國本就不弱)

所以,希特勒在短短的6年時間裡完成了軍事準備,發起了二戰。從德國國防軍的準備工作來看,二戰是一戰的延續。因為希特勒賴以發動戰爭的各種資源和儲備,早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就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