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格律诗能翻译外文吗?

思想加29454


两个观点:第一,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翻译的;第二,如果翻译得天衣无缝是绝对不可能的。

格律诗的“格律”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是一个“外壳”。但凡是诗歌,都讲究一个格律(英文诗歌讲究韵律),比如“抑扬格”“五音步”“商籁”等等。

“外壳”(形式)是可以转换的,但是内容的翻译却很难很难。如果只注意形式上对等,那么翻译出来的诗歌就会味同嚼蜡;如果过多顾及诗歌的内容,那么格律诗的翻译就会变成散文。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r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r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u0000何时灭!

At thirty, nothing achieved, unknown, —but these to \r

me are light as dust—\r

I‟ve fought through eight-thousand li \r

Holding the field, under cloud and moon. What I do \r

mind, is not to let \r

My young head turn white in vain, \r

And be gnawed by empty sorrow then. \u0000\r

With the Jingkang Humiliation yet Unavenged, \r

unredressed, \r

How can a subject‟s grievance be Ever effaced from \r

memory? \u0000

仅仅从格律诗的形式上看,英文的翻译似乎也是尽善尽美了。但是内容呢?“功名”怎么翻译? 还有“靖康耻”又怎么体现? 西方人的头发本来就不是黑色的,年轻人白头发多了去了。“白了少年头”,怎么理解呢?

还有比如下面的词句: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 \r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u0000。

贺兰山,胡虏肉,匈奴血,又怎么翻译呢?


闲看秋风999


中国的格律诗可以翻译成英语,但格律诗是我们自己具有独到色彩的文化符号,西方也有诗歌,但风格、内容、意境、格律、对称等等等等,真的大相径庭,尤其是我们的诗词用语言所塑造的某种意境,英语真的没办法表达出来。为什么呢?英语是实用性很强的一个语种,这种语言很直白,属于是直抒胸襟类的,什么样的语言用它一翻译,一下子就打回原形,一下子看到表达的本质,这也是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吧。

举个例子:翻译下面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英文版:The bright moon shining over the sea, from far away you share this moment with me.

没学过这首诗的人也许会做这样的翻译:

明亮的月亮照在大海上,远方的你和我一起共度此刻。(明月海上照,此刻彼此共分享)

把我们的诗词同英语两厢对比,意境呢?韵律呢?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只留下一个最真实的意思,相当于把古诗先降格成白话文,再翻译成英语。

综上,可以翻译,但古诗词的许多多内涵很难传达,造成信息传递的失真。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在运用上的不同,当然英语也有不同的语言深度和层次,人家的诗歌也很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吧,审美观点和情趣有所不同而已。





唐春Charles


我连一句外文也不懂,就根据感觉答一答(也可能是胡说)。格律诗译成外文,我看意译是没问题,直译是不可能的。格律诗的基础就是汉字的方块字,其它任何的字母式的文字都不行。另外之所以叫格律诗是因为它有许多规格,除了字形外还有音,比如每个字有四声,分为平声和仄声。排列起来的汉字有了交错开的平仄声,读起来才能仰扬顿挫,有节奏,有韵律,外文能吗?这是简单说的汉字的形和音,汉字的意更复杂了,比如单字是一个意思,组成词又一个意,组成了句子可能又一个意。有明面的意,还有隐形意,还有象征意。还有修辞意,还有通假字意,还有古今不同读法的字的意。这些东西外文能体现出来吗?另外还有词性相对,平仄相反,组成对仗句,还有起承转合,特别是还要押韵,这些能译成外文吗?

估计如果直译出来,要不是无人能懂的天书,就是个笑话,反正肯定不会是格律诗。


云水闲人2


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作为中华文化明珠之一的诗词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独有的韵律、结构,在翻译成西文时存在很大难度。其一,双方各自的文字根植于各自的文化,虽然有很多重合但差异更多。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更难翻译过去。第二,需要译者对双边文化都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文字功底要足够,才可能翻译,我想,大概相当于重新创作吧。第三,汉语独有的韵律和节奏很难直接在西文体现。总的来说可以翻译,但很难保证“原汁原味”。





陈稻农



月夜箫声414


当然,需要外文高明的文学能力,才能体现韵律美,音乐感,与歌唱性。

但还得吟唱中文,在其歌唱性!搭配原文一中文。

唱的是什么?歌词,必须外文翻译!才能把老外撩到!迷死。

不知,我的回答,可否令你满意?

古诗=曲调十歌词。张爱玲=作词。




232456789参


直译意译均可,但只能表意达情,不能传导韵味。请看王维的两句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直译:Babbling from the bamboo grove heralds the return of the washing girls./Lotus leaves sway as the fisher man pushes along his sampan. 意译:

With chat of maids ,who take their homeward way,their washing done, the bamboo groves resound./The fisher's skiff the lotus brushes round, the water ripples as they stir and sway.

两者比较,外国人比较读懂意译,但节奏韵味荡然无存。


用户6614559218238田



明越清泉


所以说中国古诗词是中华国学之精粹,是任何语言及文字都代替不了的,即使你是一级的外语翻译师,你也不可能将中国古诗词原汁原味地翻译出来。


手机用户62277769735


请你看看许渊冲教授翻译的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