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格律詩能翻譯外文嗎?

思想加29454


兩個觀點:第一,沒有什麼是絕對不可翻譯的;第二,如果翻譯得天衣無縫是絕對不可能的。

格律詩的“格律”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是一個“外殼”。但凡是詩歌,都講究一個格律(英文詩歌講究韻律),比如“抑揚格”“五音步”“商籟”等等。

“外殼”(形式)是可以轉換的,但是內容的翻譯卻很難很難。如果只注意形式上對等,那麼翻譯出來的詩歌就會味同嚼蠟;如果過多顧及詩歌的內容,那麼格律詩的翻譯就會變成散文。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 \r

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r

靖康恥, 猶未雪, 臣子恨, \u0000何時滅!

At thirty, nothing achieved, unknown, —but these to \r

me are light as dust—\r

I‟ve fought through eight-thousand li \r

Holding the field, under cloud and moon. What I do \r

mind, is not to let \r

My young head turn white in vain, \r

And be gnawed by empty sorrow then. \u0000\r

With the Jingkang Humiliation yet Unavenged, \r

unredressed, \r

How can a subject‟s grievance be Ever effaced from \r

memory? \u0000

僅僅從格律詩的形式上看,英文的翻譯似乎也是盡善盡美了。但是內容呢?“功名”怎麼翻譯? 還有“靖康恥”又怎麼體現? 西方人的頭髮本來就不是黑色的,年輕人白頭髮多了去了。“白了少年頭”,怎麼理解呢?

還有比如下面的詞句:駕長車踏破, 賀蘭山缺。 \r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u0000。

賀蘭山,胡虜肉,匈奴血,又怎麼翻譯呢?


閒看秋風999


中國的格律詩可以翻譯成英語,但格律詩是我們自己具有獨到色彩的文化符號,西方也有詩歌,但風格、內容、意境、格律、對稱等等等等,真的大相徑庭,尤其是我們的詩詞用語言所塑造的某種意境,英語真的沒辦法表達出來。為什麼呢?英語是實用性很強的一個語種,這種語言很直白,屬於是直抒胸襟類的,什麼樣的語言用它一翻譯,一下子就打回原形,一下子看到表達的本質,這也是兩種語言表達的不同吧。

舉個例子:翻譯下面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英文版:The bright moon shining over the sea, from far away you share this moment with me.

沒學過這首詩的人也許會做這樣的翻譯:

明亮的月亮照在大海上,遠方的你和我一起共度此刻。(明月海上照,此刻彼此共分享)

把我們的詩詞同英語兩廂對比,意境呢?韻律呢?好像什麼都沒有了,只留下一個最真實的意思,相當於把古詩先降格成白話文,再翻譯成英語。

綜上,可以翻譯,但古詩詞的許多多內涵很難傳達,造成信息傳遞的失真。可以看出兩種語言在運用上的不同,當然英語也有不同的語言深度和層次,人家的詩歌也很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吧,審美觀點和情趣有所不同而已。





唐春Charles


我連一句外文也不懂,就根據感覺答一答(也可能是胡說)。格律詩譯成外文,我看意譯是沒問題,直譯是不可能的。格律詩的基礎就是漢字的方塊字,其它任何的字母式的文字都不行。另外之所以叫格律詩是因為它有許多規格,除了字形外還有音,比如每個字有四聲,分為平聲和仄聲。排列起來的漢字有了交錯開的平仄聲,讀起來才能仰揚頓挫,有節奏,有韻律,外文能嗎?這是簡單說的漢字的形和音,漢字的意更復雜了,比如單字是一個意思,組成詞又一個意,組成了句子可能又一個意。有明面的意,還有隱形意,還有象徵意。還有修辭意,還有通假字意,還有古今不同讀法的字的意。這些東西外文能體現出來嗎?另外還有詞性相對,平仄相反,組成對仗句,還有起承轉合,特別是還要押韻,這些能譯成外文嗎?

估計如果直譯出來,要不是無人能懂的天書,就是個笑話,反正肯定不會是格律詩。


雲水閒人2


東西方文化差異巨大,作為中華文化明珠之一的詩詞有著深刻的精神內涵和獨有的韻律、結構,在翻譯成西文時存在很大難度。其一,雙方各自的文字根植於各自的文化,雖然有很多重合但差異更多。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就更難翻譯過去。第二,需要譯者對雙邊文化都有深刻的理解,並且文字功底要足夠,才可能翻譯,我想,大概相當於重新創作吧。第三,漢語獨有的韻律和節奏很難直接在西文體現。總的來說可以翻譯,但很難保證“原汁原味”。





陳稻農



月夜簫聲414


當然,需要外文高明的文學能力,才能體現韻律美,音樂感,與歌唱性。

但還得吟唱中文,在其歌唱性!搭配原文一中文。

唱的是什麼?歌詞,必須外文翻譯!才能把老外撩到!迷死。

不知,我的回答,可否令你滿意?

古詩=曲調十歌詞。張愛玲=作詞。




232456789參


直譯意譯均可,但只能表意達情,不能傳導韻味。請看王維的兩句詩: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直譯:Babbling from the bamboo grove heralds the return of the washing girls./Lotus leaves sway as the fisher man pushes along his sampan. 意譯:

With chat of maids ,who take their homeward way,their washing done, the bamboo groves resound./The fisher's skiff the lotus brushes round, the water ripples as they stir and sway.

兩者比較,外國人比較讀懂意譯,但節奏韻味蕩然無存。


用戶6614559218238田



明越清泉


所以說中國古詩詞是中華國學之精粹,是任何語言及文字都代替不了的,即使你是一級的外語翻譯師,你也不可能將中國古詩詞原汁原味地翻譯出來。


手機用戶62277769735


請你看看許淵衝教授翻譯的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