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位于泽州县东25公里金村乡东南村东北角(文保碑显示为小南村二仙庙,当年该村叫小南村,后改名叫东南村)

晋城二仙庙

这种在晋东南境内特有的二仙庙宇,源于二仙信仰在山西上党地区的陵川、晋城、壶关、泽州及长子数县的流行,从晚唐至明清,地方百姓崇奉二仙的香火历久不衰,信仰二仙近乎痴迷和狂热。

传说中的二仙系同胞姐妹,俗姓乐,父名山宝,母亲杨氏。祖籍在屯留李村,后来迁居陵川与壶关交界的赤壤山。因赤壤山有一个名曰紫团的洞口,时常紫气升腾,云雾弥漫,故此山又称紫团山。唐大历年间二仙姐妹相继出生在紫团山怀抱的一个小小的村落里,大姐生日与佛祖释迦摩尼相同,二姐生辰则是当年太子游四门的那个时刻。出生以后,姐妹二人聪颖灵敏,可是口语迟缓,都年方七岁时才开口讲话,但她俩语汇惊人,出口成章,行为举止尊礼循法,而且博识甚广。遗憾年幼丧母,不久父亲便续弦李氏,可恨继母李氏“酷虐害炻shí”,“单衣跌足,冬使采菇,热令拾麦”,二女不堪虐待,仰天号诉,感黄云、黄龙下降,遂成仙而去。

晋城二仙庙

据二仙诸庙的碑志材料载,宋崇宁年间,西夏侵扰边疆,戍边宋军久战不下,由于当时转运艰难,粮草不济,忽然二女子携瓦罐粥饭救度宋军,盛饭的瓦罐虽小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使陷入困境的宋军得以度过难关。后官府派人查访,得知乐氏姐妹乘龙飞升的异事,举奏朝廷,宋徽宗即赐封乐氏姐妹为“冲惠”、“冲淑”真人,敕庙号“真泽”,并每年派官府祭祀。二仙信众由壶关扩展至陵川、晋城、泽州、高平、长子数县,感应现象屡屡出现,二仙庙随着二仙信仰的传播而几乎遍布晋东南地区。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79年),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东西长44米,南北宽28米,占地面积为1232平方米,由三进院落组成,布局整齐庄重。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倒座戏台、山门、过厅、献殿、正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垛殿。正殿为宋代遗构,其建筑特征反映了宋代建筑所具有的典型风格。殿内保存有木雕“天寓壁藏”楼阁式神龛,是国内现存罕有的宋代小木作实物,并保存有宋代彩塑十六尊,神台上存二尊仙姑泥像,两侧立肋、侍四尊,为宋塑中的佳作,也是晋东南地区保存最早的二仙彩塑。余均明、清所建及现代复建。正殿的东西两侧存有宋碑2通,记载了庙宇建造时代。东侧台明上所立宋政和七年《二仙庙记》碑载:“洪惟二仙之神,顺坤道以发生,握乾符而济物,恩沾九有,泽润八方,……用均平以施雨露,行正直以役鬼神,四惠布而康万汇,五稼丰而育群黎,岂同常祀,不比凡神”。

晋城二仙庙

戏台,现代维修时复建,位于一进院正南侧,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一进院西南侧开抱厦式侧门。

晋城二仙庙

山门,现代维修时复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两侧开掖门。

晋城二仙庙

过厅,清代建筑,献殿形式,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前后檐无装修。

晋城二仙庙

献殿,清代建筑,建于青石砌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四椽,硬山顶,筒板瓦布顶,琉璃剪边。

晋城二仙庙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建筑面积l26.9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建于青石砌台基之上,前檐台明系条石两层砌成,下层压沿石底边均刻小型仰莲,每块拼接缝处皆设银锭榫相连(现仅存卯口)。后檐台明仅为一层片石直接坐落于土坡上砌成台基。筒板布瓦屋面,翼角升起、斜冲,前檐口设绿色琉璃瓦剪边,施立面为近三角状的琉璃滴水,勾滴立面均饰坐(行)龙各一条。

晋城二仙庙

两山为布瓦勾滴,重唇滴水。前后坡屋面当心饰黄色琉璃筒瓦,组成“方心”图案。戗、垂兽采用奔马、跑狮,角部置傧bīn伽,刹两端行龙回首呼应,屋顶坡面中央位置二琉璃武士用铁链与脊刹相连等形制,充分体现了晋东南地区所固有的地方风格。坡面武士身体前倾做牵拉状;奔马、跑狮昂首翘尾,四足翻飞做奔腾状;角部槟伽着铠甲,怒目下视,叉手倚立,宛如凌空守护之神;脊部行龙,四爪腾空,身体扭曲于花卉中,龙鳞清晰,回首呼应,别具异趣。

晋城二仙庙

宋代遗构铺作的特点反映在施以真昂造,个别施以直昂造。金代铺作多以假昂造。此殿前、后檐下斗栱为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计心造,无补间铺作。正心栌斗内出泥道栱一道,其上以散斗隔承置素枋三层,第一层素枋上隐刻泥道慢栱,次间第二层素枋上刻梭形栱,置散斗一枚,承第三层素枋。外跳华栱头刻做圭角状,托交互斗,瓜子栱与昂身十字相交,栱两端砍抹成外短里长的斜面,瓜子栱上承瓜子慢栱及罗汉枋一道。

晋城二仙庙

昂为琴面式真昂,昂里转后尾斜向托承于剳牵底皮。令栱与昂头、耍头相交托替木并撩檐槫。里转单杪偷心造,华栱头置散斗承华头子,耍头与昂身后尾之空隙设三角形半驼峰塞垫。为使剳牵更趋稳固,在里转耍头上又立设小瓜柱支顶于剳牵底皮。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宋代遗构梁架的特点反映在平面减柱,平梁之上蜀柱仍有驼峰承托,叉手棒戗脊部襻间的捧节令栱或替木两侧,出现复合式叉手的结构形制,托脚上端结构点为梯形构架。此殿周列檐柱12根,皆为石质方形抺角柱,柱础皆埋入殿内地坪22厘米之下,前檐柱间后人装隔扇门四叶。殿内明间前槽木质圆形金柱两根,柱径31厘米,高329厘米,柱头设四铺作斗栱承托三椽袱前端与前檐剳牵,这种减柱布列的形式既反映了宋《营造法式》中规值的布局,也反映了晋东南地区宋代建筑的区域特色。主体梁架彻上露明造抬梁式,后三椽栿对前剳牵通檐用三柱,三椽袱断面规格高37厘米,宽34厘米,比例为1:0.9。

晋城二仙庙

横架:三椽栿前端与前檐剳牵后尾对接于前槽金柱铺作之㭼头木上,三椽栿后端由柱头铺作之昂尾挑承,位于撩檐槫内侧。三椽栿上于金柱中线设内幽形三瓣式驼峰,上置栌斗承托平梁并纵向襻间枋一道,平梁两端由栌斗出越金柱中线出跳37厘米后承跳替木并平槫,端部设托脚斜向戗撑。平梁侧面隐刻成月梁形制,与明清建筑中月梁形制有着质的区别,中部设长方形合㭼,立蜀柱,蜀柱头置栌斗,承脊部襻间枋一层,枋上隐刻令栱设散斗三枚,承替木并脊槫,蜀柱两侧设叉手厚8厘米,宽15厘米,叉手下脚两侧距柱中线118厘米,上端戗撑于正心散斗之欹部。

晋城二仙庙

纵架:前槽金柱之间设额枋一道相连,柱头铺作承襻间枋一道,枋两端至次间插接入两山铺作里转昂尾之下。两缝平梁之间,与梁头十字相交,设襻间枋一道纵向连贯。两次间前后设剳牵各一道,其后尾平置于三椽栿之上,与驼峰相构,出头作蚂蚱头,前端与两山柱头铺作相构,由斜向上跳的昂形耍头后尾挑托,非他处常见的爬梁等形制。剳牵之上设驼峰承托系头栿,系头栿外侧另设承椽枋,用以承托山面檐椽后尾。系头栿前后端至转角处,由大角梁后尾挑承的交互斗及替木再行托接。

晋城二仙庙

殿内木制楼阁式神龛,造型别致、空间分布主次分明,排列有序。栱形廊桥架空在楼阁之间,亭阁从桥而凸起,两侧游廊与附龛平座勾栏相连,楼阁相构严谨,工艺手法细腻。据砖雕神台正面中央镶嵌的石碣记载为宋崇宁五年(1106)遗物,是宋代天宫楼阁型小木作的杰出范例,具有极高的科学性与艺术价值。

晋城二仙庙

平面分布总体呈“凹”字型,空间排布由后室并列的两座主龛与前向突出左右对称的附龛及连接两附龛的跨空栱形廊桥等五部分构成。立面由基座、柱额、斗栱、屋盖、跨空桥、平座、柱间壁板等七个主要部分构成。

晋城二仙庙

并列的两个主龛坐落于砖雕束腰长方形神台上,立面形如六柱五开间三楼牌枋式,两明楼为单檐歇山顶,之间夹楼为悬山顶。柱头上额枋交构,上下两层,间饰牡丹雕花替板,柱头间饰牙子。檐部设椽、飞,木雕筒瓦屋盖。

晋城二仙庙

前向两侧突出的附龛坐落于木雕方形神台上,由对称的两个二层单开间楼阁与楼阁间跨空弧形廊桥三位一体组成。附龛楼阁为歇山顶,腰缠平座,屋面设椽飞、博风、悬魚及翼角构件。两附龛之间,于一层屋脊处作弧形跨空桥相连,桥两端与两龛之平座勾栏相交,上设游廊,中央凸起建歇山顶凉亭一座。

晋城二仙庙

主龛与附龛及附龛后壁两山的柱间空隙均置壁板封闭,使其在平面上连成一体。楼阁檐口荷载实际由椽飞板、盖斗板、柱中线上正心板三位一体呈三角状结构后传递于柱身。檐下形制别致,构造奇巧的斗栱在此间仅起一定意义上的力的辅助性传递,其真正功能近乎于纯装饰作用,使楼阁显得格外富丽,且均能单独拆卸,这为日后神龛的分解性修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构为六铺作双杪单昂,第一跳偷心造,第二跳于华栱头设交互斗托瓜子栱、瓜子慢栱承罗汉枋,第三跳上令栱与蚂蚱形耍头十字相交于交互斗内,令栱上置散斗承撩檐枋。正心设柱头枋共五层,隐刻泥道栱、慢栱,由下而上循环重叠。

晋城二仙庙

神龛内共藏宋塑16尊,为宋崇宁五年(1106)遗物。主龛内“二仙”并列,是中国仅存的宋塑二仙像,体态端庄,眉清目秀,为宋塑之佳作。主像两侧、附龛内立掌文印、奉饮食、侍梳妆的女官、侍女像。主像高240厘米,宽78厘米,头戴凤冠,身着霞披,下着长裙,足穿云头靴,长袖及地,袖手端坐于几上。女官、侍女像高在1.6米左右,年龄介于16至20岁之间,服饰为宋代常见的绣罗裙、半臂、背子等,颈部系领巾、披画帛,头饰主要有朝天髻、包髻等,身材俊俏,脸型清秀,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全身比例适度,衣纹轻快。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是一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俗神文化信仰的实物载体。现存正殿平面使用减柱造手法,周檐斗栱结构简练,手法古朴,用材规整,栱瓣清晰,真昂斜挑,斗子幽度颇大,斗底均刻作明板状。此类特征反映了宋代建筑所具有的典型风格。其中宋代侍女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木雕楼阁式神龛是宋代建筑的浓缩体,反映了晋东南地区宋代建筑技术的成就,为研究晋东南二仙宗教信仰及宋代建筑文化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晋城二仙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