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后,在当时还有多大的影响力?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就是溥仪退位后影响力的体现。

在袁世凯的左右逢源下,清廷和革命党人只好达成唯一的共识,选出一个两边都认可的领导人引领国家负重前行,在当时的这种情境下,这个人只能是袁世凯。

作为清逊帝,宣统小皇帝年龄尚幼,所能发挥的作用,仅是旗人心目中的一个精神排位,真正的铁血保皇党人,大半被革命党人刺杀殆尽,只有良弼、溥伟、善耆、载泽等几个宗社党心有余则力所不逮,苦盼形式变幻。
从北洋政府这边来讲,逊皇帝的存在,也以较小成本维护了国家统一、五族共和的局面,合理合法的继承了前清政治资产。

坏处也不是没有,这种过渡做不到真正“革命”式的推倒重来,缺乏革命彻底性,继承优质资产的同时也需要背负劣质资产,“丧权辱国”的条约废除不掉,不能展开激烈的“土地”革命。

溥仪成人后的莺啼初试,是冯玉祥将军导演于1924年的逼宫事件,修改了优抚条例,把皇室盘踞的北半边紫禁城也收归国有。

如果说溥仪的首演比较失败,他大概也是承认的,几年后的1928年,孙殿英将军革死人的命,盗掘了清东陵,使得乾隆携慈禧重新接触新时代的空气,满清遗族在溥仪的带动下,联合向政府游行请愿,要求惩治兵匪,最终虽然因乱世流局,但着实也刷足了逊帝爷的存在感。

随着共和思想的逐步深入,溥仪想再度实现十二岁时的复辟大梦是越来越难了,假如你以为溥仪只会贡献接见胡适、张作霖时叩头还是不叩头的花边新闻,那你就错了,当过两次皇帝的溥仪对皇帝的感觉食髓知味,正如离过两次婚的老男人也绝不介意再多结一次婚。
军阀混战、主义纷争、外敌窥伺这些大时代背景下,作为前清逊帝,祖先留给他的族民家底和威望尚存,这种优势是洪宪开国的袁世凯所不具备的,所以袁氏一死,北洋系即分崩离析,而溥仪却甘心投日,去做满清龙兴之地的康德皇帝,虽是饮鸩止渴,但也贪图“毒
发身亡”前的权柄最后的一丝影响力。
即使是在苏俄关押期间,溥仪也发挥了人生最后一次正面的国际影响力,他走上了东京大审判的证人台,毫不保留的倾泻对天皇一家子的不满,但是即便是如此政治正确的表白,也没有把天皇从皇位上拉下来,以便于自己平起平坐。此际的影响力,比康德时期大概更像一具提线木偶,倘能使自己的影响力成功保住小命,已经属于很高的期望值。

说也滑稽,待到1959年溥仪被头一批特赦,返回北京城,走在街上,仍有满族遗老不时跪下请安,当了三届皇帝,其时的影响力,却在与户口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争辩学历该是初中还是高中、成分该如何
填写的交锋中落个一败涂地。


历来现实


皇帝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清朝也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皇帝人们心中的地位不会一时半会了却,因此溥仪当时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从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溥仪当时的影响。

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人给溥仪拜年,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通电吊唁,全国下半旗致哀。



1925年2月,张作霖到天津拜见溥仪,当到曹家花园时溥仪正往这边赶,身着便装的张作霖快步迎了上来,正当溥仪为用什么样的仪式对待这位当时最有权的大人物而犯难时张作霖却毫不犹豫地走到溥仪面前,趴在地上磕头毕恭毕敬地问道:“皇上好!”溥仪做梦也不会相到张作霖会给他磕头。


其他王公贵族或者北洋军阀对溥仪亦是如此!

1949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这里面的很多犯人见到他都还下跪请安。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宣布首批特赦人员,溥仪是天字第一个号,排在杜聿明等人前面。

1960年元旦,刚被特赦的溥仪在宾馆过春节,一些遗老闻讯赶来,身穿长马褂,极为严肃地给溥仪请安,并呈上“请安折”,周总理听说后笑说:“

如果不特赦溥仪,谁会相信都解放十年了,居然还有人愿意去向溥仪请安叩头?

溥仪才出来时,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有次他刚从公交车下来,突然有一群人给他下跪,还称“皇上”。


溥仪一生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死后还被迁入清陵安葬。


史里有料


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溥仪年仅6岁,无行为能力,由隆裕皇太后临朝宣示。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字耀之,号浩然,3岁登基还没懂事,宣统三年就退位了,人称宣统帝或清废帝。

因为大清持续近300年,东方社会受传统的忠君思想影响,所以退位后的溥仪仍有一定号召力,尤其担任“康德皇帝”期间干下了一些损害民族利益的坏事。

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军屡战屡败,隆裕皇太后吓昏了头,摄政王载沣也不知所措。北洋六镇军队中,除第一镇由满清贵族铁良统率外,其余都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铁杆”。此时有人在清廷举荐袁世凯督军,摄政王载沣、隆裕太后只得迎请袁世凯出山。

袁世凯出山后,迅速掌管了新军及北洋六镇,便成为清廷的主心骨。袁世凯利用革命党和清政府的矛盾,巧妙运作,最后成功逼迫溥仪退位,当上民国第一任总统。

袁世凯给予溥仪及家属的优待条件,大致是清帝辞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每年拨银400万两,暂居宫城日后移居颐和园,宫内的执事人员照常留用,原有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张勋复辟溥仪再次登上皇位 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于6月14日进入北京。他和他的队伍仍留着发辫,表示效忠于清廷,人们称他为“辫帅”,他的队伍为“辫军”。

张勋入京后,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同月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史家称此为的“张勋复辟” ,仅12天复辟就破产,实际上张勋帮助溥仪复辟。

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紫禁城,限3小时内全部搬出去。宣布的《修正清室优待条款》大致是: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50万元,另拨200万元设立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清室即日移出宫后可自由选择住居,清室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清室私产归清室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 ,接管故宫。

溥仪被赶出皇宫后,不久逃往天津,住进静园。但溥仪并没死心,仍在找机会做皇帝。

溥仪当上伪满洲国皇帝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占了东北三省,为了平息国际舆论,日本盯上了末代皇帝。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到天津,将溥仪带到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长春)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 ”,登基为“满洲帝国”皇帝,年号为 “康德”,又称“康德皇帝”。

他在伪满洲国执政期间(1934年—1945年),先是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了出卖我国东北主权的《日满议定书》,将东北的所有主权拱手相让,使东北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及亚洲诸国的军事基地;后又颁发了《回銮训民诏书》、《国本奠定诏书》等,进一步推行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政策。他的所作所为给中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通化大栗子沟宣读《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宣布退位,“满洲帝国”灭亡。

苏军俘虏生活五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溥仪等9人被苏军押往苏联,先后被关押于莫罗科夫卡收容所、伯力红河子看守所、第45特别战俘收容所等处。在这些地方,他度过5年的特殊俘虏生活。尽管当时苏联的经济还相当困难,但对溥仪的生活待遇还是很优厚的。苏联人为溥仪准备了单间,安装了有线广播,播放的是中国音乐。苏联人告诉溥仪,空闲时间可以出去散散步。

溥仪似乎忘记自己的战俘身份,不知不觉中又把皇帝架子端了起来。他的“皇帝瘾”很大,每天起床很晚,不吃早餐,生活起居仍由李国雄和3个侄子伺候,每天早晨几个人照例向他请安,他也如以前一样用鼻子一哼:“跪安吧”。

溥仪不想回国,多次给斯大林写信,感谢苏联对他的照顾与支持,表示愿留在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加入苏共。他还愿将所有存款和携带的珍宝文物捐出,以支援苏联经济的复苏。

1946年8月,溥仪在东京审判法庭上当证人,自称日本人的走狗。

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八年 1950年,斯大林决定将溥仪交给毛泽东,溥仪相当失望。他曾在回国途中上吊自杀,后被士兵及时发现救下。同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溥仪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退位之后,策动张勋复辟;被赶出皇宫后,又借日本人之力做起皇帝梦,竟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被日本人抛弃后,又认苏联斯大林为干爹;最后还是毛泽东主席收留了他。

皇帝、废帝、寓公、傀儡、俘虏、囚犯、普通公民……溥仪的一生扮演过太多的角色,用评价吕布的话说“三姓家奴”,用鲁迅的话叫“丧家的乏走狗”。(网络图片)


天宁阁


历史是有惯性的。所以,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退位后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首先,在那些满清遗老眼里,溥仪仍然是他们的皇帝。这些人对于清朝的灭亡捶胸顿足,仇视共和。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继续使用宣统的年号。溥仪生日时,他们会专门写祝寿的折子,然后在家里朝着溥仪所在的方向磕头祝寿。他们死前,还会嘱托家人向溥仪讨要谥号。

其次,在军阀们的眼里,溥仪是一个象征。尤其是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军阀混战,每个军阀都野心勃勃,想干一点大事。

一些人,觉得清朝可能会卷土重来,他们想做拥立的功臣。比如张勋,就一直留着辫子,等待清朝复辟。等不及了,自己亲自上阵,搞了一个短暂的复辟。

另一些人,觉得自己有能力一统天下。那么,溥仪就像三国时的汉献帝一样,可以成为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比如奉系的张作霖,就曾亲自跑到天津去拜见溥仪,而直系的吴佩孚也在溥仪生日的时候,派人送上大礼。

第三,在日本人眼中,溥仪是可供利用的工具。日本人一直想霸占我国的东北。于是,溥仪就成了他们掩人耳目的工具。他们把溥仪扶上了“伪满洲国”皇帝的的宝座,做他们的傀儡。

日本人选中溥仪,正是看中了他的影响力。


趣谈秘史


溥仪作为皇帝,即使退位了他的影响力依然还在,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这种思想观念不是说改变立即就能改变的,在清朝灭亡之后,政府开始给人民剪辫子,可是大家都不乐意,最后溥仪带头剪辫子,即使这样,很多满清贵族也不愿意,而且民间百姓得知此事后,无论是汉人还是满族都是痛哭流涕。

在伪满洲国建立的时候,很多人得知此事,自愿前往表示要追随溥仪,有趣的是在此期间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是,日本人本来打算扶持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做蒙古的皇帝,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德王,日本人的目的就是要有两个皇帝,分而治之,这样也更好的控制他们,日本人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不停的拉拢德王,并且送给了他不少的物资。

就在事情快要成了的时候,德王和溥仪见了一次面,德王见到溥仪之后立即下跪行大礼,要知道在当时德王的势力是很大的,他见到溥仪依然这样做,可见溥仪的影响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放弃了让他做蒙古皇帝的想法,因为他根本不会选择和溥仪对立。

溥仪改造完成做回普通人的时候,走在大街上,如果有老人认出来这是他,这些人都会下意识的就去行礼,这就是他的影响力,在比如当时京城上万的禁卫军,在得知溥仪要退位的时候,已经准备哗变,幸好袁世凯有先见之明,让冯国璋提前就去做工作,这些人的职责就是保护溥仪。

其实无论是民间还是军阀之间,或者是国际上,溥仪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实与其说是他的影响力不如说是封建帝制的影响力,他退位之后,很多人一时之间没法改变观念,这是很正常的。关于他的影响力其实最直接的就是,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打的就是溥仪的旗号,足以看出溥仪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溥仪退位后,影响力还是有的。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更严格一点说溥仪他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满清的贵族势力。

溥仪退位后,不管是住在北京城还是在天津期间,每逢春节和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会有不少的满清遗老会去行跪拜之礼。

在直奉大战之后,奉军战胜,张作霖进京。有一次,张作霖去拜会溥仪,就直接行了,叩拜之礼,按照清朝时的礼节处理。

溥仪退位之后的另外一个影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日本人在占领东北后,就把他请过去,当了满洲国的皇帝。

因为中国人是很讲究正统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只要把溥仪封为满洲国的傀儡,就会有大批的遗老遗少前来归顺。他们就会为日本在东三省得管理减少不少压力,东三省的老百姓就会有一部分人对他们俯首称臣。

新中国建立后,溥仪住进了模范监狱。每逢春节,都会有遗老遗少去向他请安。甚至在1960年,溥仪被特赦之后,更多的满清遗老遗少也保持了这个习惯,穿上长袍马褂,只是没了辫子。

因为中国的皇权专制时代,维持了2000多年。专制思想存在每一个人的脑子里,无声无息的存在,我们的行动中。

民国时期的大师辜鸿明先生穿着长袍马褂,戴着小辫子,给北大的学生上课。北大的学生笑话他守旧,他回答道:我的辫子在头上,你们的辫子在心中。

尽管我们现代人有不少人穿着西装革履,一副现代人精英范儿的样子,但内心深处仍是皇权专制的那一套。

也就是说,皇权专制思想在中国还有市场。只要有市场,溥仪皇帝的影响力,在他生前就会存在。


新知传习阁


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末代皇帝溥仪也正式在1912年宣布退位。然而如果你觉得溥仪退位就对外界没有了影响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大清毕竟存在了两百多年,而且民众深受忠君思想的熏陶,所以即使溥仪退位了但是仍然在各方面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我们一一来看。

遗老遗少

当时溥仪退位以后,有许多遗老遗少并不认同中华民国,暗地里还是准备复辟,为了恢复清室和溥仪的帝位,他们成立了宗社党等组织,执行暗杀,绑架任务。



还有一部分遗老遗少更是追随在溥仪周围,为溥仪出谋划策,准备复辟帝制。这些人是溥仪的死忠者,也是溥仪身边的中坚力量,后来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的皇帝,这些人难辞其咎。

北洋军阀

溥仪退位以后,中国真正说的上话的人就变成了那些各地军阀。这些军阀又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北洋军阀,其二是南方革命党的军阀。南方对溥仪没什么好感,这是肯定的,但是当时的北洋军阀对溥仪真是念念不忘。



大家都知道张勋复辟这个历史事件,如果你认为张勋复辟仅仅是张勋一个人想这么做那就是你的认知错误了。张勋在入京“调停府院之争”之前开了一个徐州会议,会议上北洋军阀各部都同意恢复清廷。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北洋军阀对于溥仪其实还是比较亲近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溥仪对他们还是有一点影响力的。

东北地区

溥仪对在东北地区的满蒙等少数民族的同胞其实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清廷的发家地就在东北。当时日本人在占领东三省以后,用溥仪的名义建立了伪满洲国其实是有作用的,不少满蒙人都归顺在溥仪名下。

在蒙藏地区,溥仪的号召力就更强大了,清朝以前就一直提倡“满藏一家”,所以蒙藏地区的牧民对溥仪很是信仰,据说他们把溥仪像和佛像供在一起,天天祈祷。



不过不管怎么说清朝都灭亡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帝制的毒害也慢慢消减了,溥仪的影响力也逐渐削弱。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想法。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溥仪退位之后,在清朝遗民和北洋军阀等圈子里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举个例子,溥仪生于农历正月十四日,每逢正月十三日便成为遗民们的“万寿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遗民,尤其是京津地区的遗民,都会整肃衣冠,入宫朝谒。距离北京较远的地区,则以群聚酬唱等其他方式为溥仪祝寿。集会时,一般在遗民私宅正屋的中央设立溥仪的座位,并挂上他的画像或照片,燃烛熏香,然后,众遗民按官品排班跪拜,三呼万岁。跪拜时,为郑重,一般要穿前清朝服。对此,遗民陈燮龙以诗纪之:“龙颜日角画图挎,烛穗炉香篆影斜。青琐班行谁首列,白头闲坐发长磋”。

再举个例子,溥仪的字其实写得一般,画也无甚高明之处,但大学问家罗振玉对溥仪的书画非常珍视,他将溥仪“御赐”的"寒岁"匾额,特复制一件悬挂在天津寓所,而把原件装裱珍藏起来。在天津日租界大罗天戏院内有许多古董铺,罗振玉每碰到溥仪书画,无论如何一定买回珍藏,其中一次还"偶得"溥仪赐给其师傅陈宝琛的一副对联。

这种所谓“影响力”也让很多人产生了幻觉,认为溥仪还有可能重新“复辟”。1917年,“辫帅”张勋带兵进京,叩见溥仪,说“隆裕皇太后不忍为了一姓尊荣,让百姓遭殃,才下诏办了共和,谁知办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溥仪说:“我年龄太小,无才无德,当不了如此大任。”张说:“皇上睿圣,天下皆知,过去圣祖皇帝(康熙)也是冲龄践祚。”12岁的溥仪说:“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

从此,溥仪走上不归之路。


历史有妖气


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这种影响力不是在左右政局上的影响力,而是一种象征性意义上的影响力。


图一:溥仪小时候

这点从日本拉拢溥仪去东北做傀儡更能体现出来,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敢出皇宫,先被幽禁在醇亲王府,后逃到日本公使馆,日本宣称“容留”溥仪,没多久溥仪又跑去天津租界。

在天津租界溥仪可谓风生水起,各路达官贵人纷纷扬扬前来“拜访”,溥仪也乐于交结社会名流,一时显得“尊贵无比”,毕竟是“皇帝”出身,在当时那个中国刚结束封建社会的年代,一个活“皇帝”还是很有社会意义的,几千年的帝制思维一时半会不会转变。


图二:清皇室仆从

但是也只局限于酒场饭局的交往,对时政军国的大事,不管国内的各路军阀,还是各国列强,没人把他当回事。

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占领东北,急需扶植一个傀儡,就把目光投向了溥仪,溥仪也乐于去重新拾一把“皇帝”的瘾。

图三:傀儡皇帝

其实在九一八之前,日本人拉拢的第一人是张学良,想让张宣布东北独立,当日本的傀儡,张学良一口回绝,没有当汉奸,还算张有点骨气,日本人才随后发动九一八占领东北后扶植了溥仪。

溥仪一直不甘心皇权的失败,在一个对国民新政府优待清皇室的背信弃义和孙殿英盗东陵愤怒,终于跑到东北当了傀儡。

东北是清王室的发祥地,溥仪一直视为祖地,在当地做“皇帝”更有影响力,可能更利于别人统治沦陷区的民众,日本人看中的就是这点吧。

不论如何身为“皇帝”当汉奸都是可耻的。
图四:溥仪被苏联捕获后


小小罗罗蛛


爱新觉罗·溥仪作为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辛亥革命爆发,溥仪被迫退位,但是溥仪的影响力仍然存在,但是享受皇帝待遇不可能了。

虽然溥仪不再是皇帝,但是人们的思想难以改变。宫中一直跟随在溥仪身边的大臣们时常写出怀念旧清的标语;在清朝时期生活过的人们,还曾希望清朝能够回来,一度拒绝过剪辫子;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蒙藏地区,好多牧民家中挂着溥仪的画像…由此可见,溥仪仅对于普通人民来说就有深刻影响,更不说高层人士了。

当时军阀张作霖亲自去拜访溥仪,在曹家花园两人相见时彼此迎面走来。此时溥仪已不再是皇帝,不知以什么方式打招呼比较合乎情理。正在他犯难时,张作霖大步向前,在溥仪面前跪下磕头,而且这次拜见,张作霖还想将溥仪接去东北。

在溥仪被冯玉祥逼宫无处居住,需要寻找外国租借地临时居住时,受到日本人的热烈欢迎。日本人意识到了溥仪在中国的影响力,想要利用溥仪建立满洲国。于是极力讨好溥仪,让他住进了日本在天津的租借地。

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抓捕,成为了战俘。苏联当时的经济并不乐观,但他们对待溥仪的条件仍然很好。作为战俘身份的溥仪,依旧享受着单间、有线广播等待遇,想出去散步也可随时出去,早晨起床时间也没有规定。

由此可见,溥仪即使退位,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影响力依旧很大,下到平民百姓,上到国际,都会对溥仪尊敬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