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旗下钉钉宣布10亿扩张计划,有可能改变微信一家独大的局面吗?

万啟斌


个人觉得,本身钉钉和微信的定位就是不同的,没有描述中所说的一家独大的局面。


钉钉(DingTalk)是阿里巴巴集团专为中国企业打造的免费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因中国企业而生,帮助中国企业通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全方位提升中国企业沟通和协同效率

微信(WeCha)超过十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


钉钉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为企业提供智能移动办公,简单理解为帮助企业HR做更好的管理,帮助企业员工更好的进行无纸化办公。

微信主要服务和钉钉就有很大差别,当然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但是微信也独立开发了企业微信,其功能和钉钉类似,两种服务方式有区别各有优势。


但是对于描述所说的一家独大的局面,个人觉得不会发生,就目前钉钉的发展方向来说,短时间内是不会出现这种局面。加大扩张,是为了更好地取得企业办公市场的占有率,因为钉钉旗下另一个主营项目是智能办公设备,其包含了线下数据收集等众多内容。


电商易壬


这个问题让我愣了很多,因为钉钉这个在我日常工作中基本是用来打卡签到的工具很难跟微信牵扯上联系。

的确,目前来看钉钉和微信还成不了竞品,还没有一种取代微信的态势。主要是原因是“阿里没有社交基因,支付宝没有,钉钉同样没有”,支付宝在前两年新年期间推出了“集敬业福活动”,当然最后得到了很多平台新用户注册,但在支付宝的聊天窗口,除开送“福”、收“福”之外,不聊天的好友依旧不聊天,交流得多的好友依旧是在微信跟我讨论还差几个福可以拿马云巴巴的红吧。阿里的电商基因太重了。

再回到钉钉的“10亿扩张计划”,钉钉表示将联合阿里商旅、天猫企业购、阿里云、千牛、网销宝、阿里妈妈等事业部,对中小企业发放总额10亿元的的差旅、采购补贴。补贴的领域有出行、团购、电商、互金,其实你会发现这些领域的产品在大多工作族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次极其的低,除开公关、销售、商务、行政等等对这些方面产品有工作需求的岗位,大多上班白领除开自己岗位需要,使用得最多的APP基本都是“内容消费”。

通俗些说,谁不是工作累了,上个斗鱼看下直播,上个头条装个逼,上个知乎补充点知识,上个微信撩下妹,上个微博看看土豪们的日常生活。

所以,你会发现,虽然微信的定位是“轻办公”,但微信使用界面很少有“工作”的影子,大家经常会把微信和头条、微博等联系在一下,而实际上,在我看来对微信威胁最大的也就是这类泛娱乐的内容平台。

微信的成功在于把内容消费和社交结合得非常巧妙,朋友圈、公众号让每个人都带上媒体属性,这让上班族们在工作之中使用微信毫无抗拒感,甚至还有点爽爽的感觉。

至于钉钉,目前来说,我只觉得打卡工具好用,未来能成什么样不好说,马云爸爸太厉害了,我等只能先静看阿里出招!


媒体训练营


前些年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阿里改变不了腾讯社交一家独大。当年的来往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微信刚起来不久,现在的钉钉更不是一个赛道。

为什么说来往错过了时机?来往出来的时候,微信刚刚兴起,立足未稳,正是对垒的大好时机。2013年,来往和微信干了一仗。为什么没有干过?一方面,是两家公司的基因,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

但另一方面,来往选择错了方向,直接以社交硬拼微信,这是以已之短攻敌之长。一直认为,来往应该以电商为基础,切入社交。第一步,首先导入淘宝用户,让来往成为移动端的旺旺,这是阿里的基因、基础和用户的刚需。第二步,才是借鉴微信的用户模式,在有了用户规模的基础上再发力交流通讯和内容。如果在2013年,来往以电商用户规模为基础,突袭社交,或许两家还有得一战。但来往抛弃基础,另立山头,即便有马爸爸豪言壮语,也终免不了一败。

再说钉钉。阿里吸取了教训,不就社交而做社交,而是选择了企业级移动办公。这和电商一样,是个立足点。所以钉钉通过广大的中小企业服务圈了过亿的用户。

路数是对的,但是钉钉和微信不是一个赛道。钉钉是办公,注定了无法做成私人社交软件。诸如打卡、会议、报销之类的应用只能是企业员工交流,无法用于私人。而且,受制于企业制度,容易引起员工反感。这种用户粘性是硬粘性,不是主动需求。

再说句题外话,如果阿里真想在社交上与腾讯扳回一局,真不如收购陌陌+探探,主打陌生人社交。以陌生人社交挑战腾讯的熟人社交。或许能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记者论坛


钉钉的PR在阿里是比较弱的,因为没人愿意帮他们,因为阿里都被要求用钉钉,所以他们都恨钉钉。

开玩笑啦。现在大家说的最多的,都是钉钉怎么怎么不人性,钉钉的广告做得再鸡血,还是被骂,因为这个社会的人,喜欢的是鸡汤。

我要来说说的是,钉钉这个产品为什么做不好,不是说工程师技术不行,产品经理设计有问题,而是产品的属性决定了这不会是一款讨喜的产品,毕竟工作狂不是大多数。

讲一个小的案例,大概10年前,杭州有一个企业老总,在浙江也算是有名气的,当年转型开发了一款针对B端的商旅ERP,通过和航空公司、酒店的谈判,在ERP系统中,能帮助企业节省很多的差旅经费,甚至资金结算也更加方便,这个项目,老板都说好,确实牛逼,解决了企业经营中的痛点,但是这个项目却推不下去,为什么?公司里用的人都反对,总是有各种各种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这款软件让很多员工失去了占公司便宜的机会,比如出差,去一家酒店,500的标准,但是入住酒店可能只要380,那剩下的额度怎么办?有的人就会说,那我就在酒店洗衣吧,或者吃饭吧,都挂房费上,有的(当年)还会和酒店商量,你给我开500的票,差价的税费我出,通过这样,还能套钱出来,比如买票,告诉老板,买不到经济舱了,只好买商务的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如果通过ERP,所有的费用和细节,员工都没办法控制了,所以他们都会反对。

后来这个项目很正常地倒了。

钉钉也一样,钉钉很多时候在设计的时候,确实也有一些为员工提供便利的功能,但更多的是钉钉想做一个帮助老板管理员工的软件,这样的想法,自然得不到员工的支持。你想钉钉里,有可能会设置一个你工作了一个小时,跳出一个小游戏给放松10分钟的功能吗?不可能,但微信却可以。

就像任何一个员工都不会喜欢摆在前台的那台打卡机一样,虽然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打卡机无罪,但你会喜欢吗?


财经无忌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TMT频道记者宗旭认为:

首先得了解这两个产品的是什么,是不是同一类产品,只有同一类产品,才能拿来作比较。微信是一款社交软件,这点毋庸置疑,但是钉钉却算不上是社交软件。

钉钉起初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特色就是“DING钉一下”的功能。后来钉钉的功能不断拓展,包括签到、钉盘、钉邮、考勤、审批等。再后来,钉钉推出了ISV应用平台,除了第三方应用可以接入,企业自己也可以直接将原先的办公应用通过Api接口接入。所以,现在钉钉在官网上称自己是工作商务沟通协同平台。

而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之所以也给人一种属于工作沟通软件的感觉是因为大家习惯使然,就像大家同样利用社交软件QQ在工作中沟通一样。但是,钉钉是提供给企业使用的产品,而微信是提供给个人使用的产品,它们解决的问题不一样,所以这两个压根不是同一个东西,没有可比性。

真正应该拿来和微信对比的应该是阿里推出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点点虫”,也就是原来的“来往”。当初阿里为了推“来往”和微信一较高下,动用了不少资源,外部拉明星、内部要求所有员工使用,可惜并没有什么用,现在依旧不认为“点点虫”有抗衡微信的资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钉钉正是由原来的“来往”团队开发的。

而和钉钉对标的应该是腾讯推出的企业级应用产品企业微信,不过企业微信在推出之后也动静不大。2017年腾讯又推出了移动办公版QQ“TIM”,希望借助 QQ 在社交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在企业级服务市场有所作为,这个还有待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


有句话叫 老二和老大打架,结果老三被打伤了。

阿里重金补贴钉钉,未必会打伤微信,但却极有可能打伤qq,尤其是1990年前生的用户们。

众所周知,现在腾讯qq的使用群体更多是95后,以及部分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的90前的人,因为微信还是相对比较私人的东西,大家习惯用qq来交流工作以及传输文件。

但自从阿里钉钉出来以后,qq在工作场景上的性能弊端就展露无疑了。qq只能做简单的工作交流,建群以及文件传输,并不能满足工作场景下更深层次的需求。


所以钉钉替代的是 腾讯社交能力里的 工作能力,而并不是生活沟通能力


谌基平


悟空啊,为师的来啦!用了钉钉,你就逃不出单位的“如来掌心”了,因为周末也会提醒你打卡。钉钉会有机会吗,从目前的使用体验来看,离社交功能还差很远。

说到这里不免想说一个比较尴尬的故事。有一次参加蚂蚁金服组织的活动,正式会议开过之后,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全国各地来的陌生人不免要互相加一下好友,大家打开的都是微信,经过主办方的提醒之后,很多人才恍然明白这里是蚂蚁金服的主场,于是很多人开始打开支付宝,主办方为了活跃气氛,说要在支付宝群里发红包,这时候才有几个人说还没有安装支付宝,要求主办方等一下,原来刚才说的打开支付宝还有几位是敷衍的,场面何其尴尬,请各位看官脑补场景。

说到钉钉有没有机会,也有一个故事。同样是在上述场合,知道了钉钉这个产品,也部分知道了它的功能,不过后来并没有应用到工作中。

后来,人力资源部要求用钉钉进行考勤,才逐渐地用起来。但是很快大家都发现了钉钉的一个弱智功能,那就是它周末也会提醒打卡考勤,如果没有考勤还会在统计功能里计入旷工,这样变态的考勤是谁想出来的,富凯财经建议马云赶紧开掉他。仅仅从这一个体验来讲,真是非常糟糕,悟空的亲们,说说钉钉有没有机会呢?


富凯财经


钉钉砸多少钱都不会对微信根本有任何影响。微信根本是“用户的生活资料、方式、社交关系都需要通过微信进行”,而钉钉砸钱的目的并不是和微信竞争,而是希望能够把人们在微信上聊工作、工作群、工作沟通都拉到钉钉上,也就是:生活用微信,工作用钉钉。

所以钉钉和微信并不是竞争关系:钉钉是由企业IM工具扩展的移动办公平台,它的使命是为企业、组织提供移动办公平台,提升中国中小企业、组织信息化基础水平,让企业的办公流程、C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仓储物流管理等企业使用的各类系统集中到钉钉,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企业的办公平台、企业信息化入口。

微信面向对象并不是钉钉的企业,而是个人,人们利用微信互相沟通、发生活状态等等。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活,还会有工作,所以人们会使用微信和同事沟通工作,会加入公司的微信群等等。这些工作相关的沟通就是钉钉想要的,也是钉钉一直宣传的“要把工作和生活分离”,微信中确实已经分不清工作和生活了。

钉钉的广告之所以剑指微信也正是因此场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厌烦在微信中聊工作,更加厌烦老板/管理者通过微信随时找他们沟通工作、下发任务。

但其实钉钉并不会威胁到微信的根本,钉钉广告中和微信竞争、诋毁微信一方面是从场景需求出发——人们开始厌烦微信工作;另一方面也何尝不是造热点——毕竟诋毁、贬低微信很容易吸引眼球,扩大传播效果。

因此钉钉的人也不是为了取代微信,广告宣传中牵扯到微信更多是利益考虑,同时两者也并不相关,钉钉和微信事业群下面的企业微信都是移动办公平台,竞争更加激烈一点。但是钉钉宣传是非常聪明的:由于钉钉的体量比企业微信更高,它宣传上就不会带上企业微信。


王凯


不可能。看起来似乎钉钉产品也不错,而且阿里的地推能力是一流的,但真的没戏。

钉钉的致命弱点在于过于依赖公司推广

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它有利于推广,因为它可以强制由上而下占领市场;但它致命的弱点也在于此。

强制推广,会让人产生天然的反感。为什么中国人大都有两个电话号码?为什么双卡双待手机在中国大行其道,甚至要蔓延到全世界去?原因很简单,没几个人希望自己上班下班都被人监控着。

而钉钉恰恰在这方面犯了大忌。天生的让人反感。

所以有人说钉钉现在就是个移动打卡机。这话一点不虚。个人用过一小段时间的钉钉,除了外出拜访客户用钉钉签到以外,平时我根本懒得瞅它一眼。所以至今我都不知道里面究竟有什么。

而且这种强制推广还有个问题,那就是你能强制公司内部使用,你不能强制外面的人你的客户也用。所以即使公司内部使用钉钉,出去了还是得使用微信!这个很要命。

这可以真的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江上一峰青


阿里钉钉是阿里巴巴集团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提供PC版,Web版和手机版,支持手机和电脑间文件互传。


阿里钉钉宣布,将投入10亿元人民币建立钉钉生态发展基金,帮助钉钉生态中的中小企业软件服务开发者。对于入驻的合作伙伴,阿里钉钉会提供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的客户推广渠道。同时,还将联合阿里云计算、通信运营商,共同向合作伙伴输出移动互联网在云和端上的产品技术能力。另外合作伙伴还将获得阿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

据悉,阿里钉钉是阿里巴巴面向企业级市场的一项重要布局,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统一通讯服务。截至目前已经拥有超过60万家企业客户,同时还以每月超过10万家的速度不断增长。



钉钉表示将联合阿里商旅、天猫企业购、阿里云、千牛、网销宝、阿里妈妈等事业部,对中小企业发放总额10亿元的的差旅、采购补贴。内部代号“春泥计划”。砸下这10亿元的意图很明显,钉钉希望培养用户习惯和粘性,让他们适应通过钉钉的入口,进行更多的办公场景中的企业端采购和消费。你认为钉钉这一系列举措有可能改变微信一家独大的局面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钉钉和这个微信,是两中不同类型的产品。就像领英和Facebook一样。主打职业社交和主打社交,是两种战略。钉钉的应用场景很明显,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员工,但不仅仅是局限于企业员工。而微信,主要应用在大众化的社交场景,就是只要在江湖行走就会用到。从这个应用场景和人群基数来看,微信在社交方面已经赢了钉钉。

但是我们都知道,阿里对社交的执着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所以,阿里一直在寻找机会切入到社交平台的竞争中。从支付宝,旺旺、来往再到钉钉,都在寻找合适的机会接触用户。可是腾讯在社交领域是绝对是一家独大,从QQ到微信都没有失手,并且拥有大量的用户。

这一次钉钉10亿扩张计划,钉钉是希望用来培养用户习惯和粘性,不管是什么产品,尤其是社交场景下的产品,用户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的重要。钉钉渴望通过这一次的补贴计划,让更多的人先适应,通过钉钉作为更多社会化协作的入口。试图先通过更多的办公场景中的使用频率来提高一部分人的使用习惯。简单看,就是希望先通过和腾讯分享一小块蛋糕,进而才有博弈的资本去分享更大的蛋糕。想通过这一波活动来颠覆微信的地位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从人群基数、应用场景还是使用的频率习惯,微信早就根深蒂固了。我们可能会因为一部分工作去使用钉钉这个软件,但我们同样也可以使用QQ、微信等协助。关键在于,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钉钉是不是一个需求,有没有更多的使用场景。

补贴的方法,在外卖和打车界已经用过了,效果还是很好的,毕竟烧了不少钱。但这并不意味着钉钉这样做就是好的方法,毕竟,外卖和打车都是生活中的需求,场景也多。而作为一个社交软件就不一样了,在使用前,我们都需要衡量一下我们有没有必要使用它。是有工作非要用到这个软件吗,还是暂时先用一下最后转到微信?其实我们从这两个软件的定位就可以得知:钉钉是一个工作方式。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是乐意享受生活还是工作?

阿里要用10亿开展钉钉扩张计划,主打企业市场。不过我想如果不是公司硬性要求,使用的人或者经常性的人可能是极少数,因为钉钉消息能标记已读未读、位置监控无疑让员工没有了隐私,这是人所反感的,而相对微信来讲虽不能标记已读未读,没有位置监控,但这却是人喜爱的,因为没人想自己在干什么而被世人皆知。不过微信企业号在企业工作中的应用早已经广泛,加上钉钉缺乏隐私保护,我相信微信的独大钉钉是难以打倒的。

虽然阿里战略很好,我觉得钉钉目前只能在企业端有生存空间,跟微信相比,阿里很难超越微信,至少五年内不大可能。下一个颠覆微信的未必是钉钉。

作者——项伯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