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or六便士?她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文章導讀】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深思熟慮做出選擇之後,依然滿是迷茫?

1919年,一個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一生,創作了一篇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書中講述了一個證券分析師,放棄舒適的生活,去追求做藝術家的夢想的故事。

我們今天的主角是Q。她在風險投資(VC)行業做了兩年。在交談中,她提到這本書。Q羨慕書中的主人公終於找到了自己畢生的追求。

而她,還在尋找和等待。


月亮or六便士?她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 年輕投資人訪談



作者 / 李國琦

來源 / 偏見實驗室



2016年,50萬年薪去獨角獸企業和10萬年薪加北京戶口去北京做投資,你會選哪個?

Q選擇了後者。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想要一個北京戶口,彼時,她對錢還沒有什麼概念,直到她開始租房子。

Q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在做投資的過程中,不斷接觸新項目。從創業中走出來的她,對自己的規劃是創業與投資並駕齊驅。做投資讓她有了一個宏觀的視角,有不斷與項目碰撞學習的機會;創業的實操,讓她對接觸的同類項目,有更清楚的判斷。

在北京接觸項目的過程中,她認識了不少創業者,也接觸到不少渠道。清華技術背景的Q,通過這些渠道,拿到了不少來自創業團隊的有償需求。期間她還找到了一個自己很滿意的項目。如今的她收入並不比當初去獨角獸企業差,而且還如願拿到了北京戶口。

Q對資源,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做早期投資,資源和人脈很重要。她會主動找領導介紹一些優秀的項目資源,通過跟這些創業者接觸,來加深對行業的認識。遇到技術類項目需要篩選,除了自己看書和做一些相似的項目模擬外,與同行業的優秀創業者交流也是重要一環。

但有些投資人卻以混圈子、混人脈為目的,通過給項目投錢來換取這種關係。在Q看來,人脈是對等的,自己足夠牛的話,可以交換的資源有很多,而不是基金的錢。“你就算加了微信,說不上話也白搭”。


在投資行業裡,Q是一個“新人”。進入這個行業之後才發現,自己有點“水土不服”。

虛,是她的第一感覺。

2015年創業的浪潮,很多沒什麼經驗的人搖身一變,成了投資人。在和這些人接觸的過程中,讓Q感覺到這是一群肚子裡並沒有多少“貨”的人,如今很多基金開始清算,“時代給了他們一記耳光”。

遇到項目,願意自己去模擬,寫一個Demo來檢驗項目的投資人,是稀缺物種。大部分投資人,更傾向於侃侃而談。

江湖需要他們。在一個行業剛剛發展的時候,這些侃侃而談的投機客恰恰擔任著為其打響知名度的角色。但是當這種人成為主導角色的時候,Q既理解他們,也保持擔憂。

在投資這件事上,Q心裡也沒底。

“我們都沒有成功案例。現實中比較成功的那些項目,是時代的選擇吧,恰好在那個時機,做對了很多事情,所以成功了。”

風險投資本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概率小到讓運氣與個人能力之間的差別接近於無。“早期投資就像賭博”。

Q始終無法在投資行業中,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實際上,也沒人能做到。

投資行業的目標,或許是為了讓投資回報高一點,或許是投出一隻獨角獸,當然也有人單純為了人脈而來。但是任何一個目標,如果沒有時間驗證,說出來都像是吹牛。

這種情況,讓Q感到了一種“不安全感”。

與投出一個獨角獸相比,踏踏實實做一個項目似乎更具有主導權。這不是她一個人的焦慮,實際上Q身邊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焦慮,大部分人選擇去到產業中,因為踏實。

Q講了一個身邊的例子。有一個做到副總裁級別的朋友失業了。這個朋友從一開始就在做投資,他會做投資,會看項目,但業務是他的短板。如今市場轉冷,很多行業募資困難。高起點反而成了桎梏:不想重頭開始,又無法夠到合夥人級別。一時間竟找不到合適的出路。

她建議剛剛畢業出來想做投資的人,最好先去產業中待一段時間再做,“會好一些”。

Q感到迷茫,來自於腦海更深層次的迷茫。

在聊到關於對以後的期望時,她表示,希望儘快經濟自由,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賺錢是她當下的目標。

從大二拿到第一筆獎學金開始,她就很少再從父親身上得過經濟支持。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賺錢成了她必須要考慮的事。

在學校養成的一些認知,讓Q覺得賺錢這個目標,顯得有些俗。身邊還沒有步出校園的朋友,會說她看待問題的方式變了,她不太喜歡這種變化。

如今身處這個社會,就要融入這個社會。Q在內心裡牴觸著這個社會,另一邊,轉變也在悄然發生。

她理想的生活是在國外一個環境很好的地方做研究,對於獨生女的她,這個理想有點奢侈。如今北京的生活,她形容是“本末倒置”,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反而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現實中總有很多無奈,這種掣肘讓她渴望自由,事實上,賺錢也是為了自由。

自由之後呢?

她喜歡《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羨慕書中的主人公,能夠有一個窮極一生去追求的東西。她也多次和朋友探討,人這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麼呢。得到的答案無非是,做好自己,做好當下。

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好好生活,可能就是答案。就像高更在成為高更之前。


來源:中國證券報更多資訊請瀏覽母基金研究中心網站:www.china-fof.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