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到期怎么办?

期待崛起灬139238777


20年前,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3年后,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许多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到期,对此该怎么办?\r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一段时期的短视行为,盲目毁林开垦和进行陡坡地等耕种,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风沙危害,涝旱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此政策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如今,随着时间的流失,一些地方的退耕还林政策以到期。那么,退耕户该怎么去面对呢?针对有些地方还林后树木生长并不理想的现状,退耕还林户可以提交申请,要求更新树种,选择一些既具备生态价值,同时又具备经济效益的树种,如一些具备生态功能采花摘果的经果林、中药材林等,以此增加经济效益。也可在不损害造林树种的前提下,可以开展一些林下种养殖业,如种植中药材、食用菌、养鸡、养猪、养蜂等,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提高退耕还林的经济收益。

总之,国家退耕还林期满以后,一些相关补助政策尚未完全出台,退耕户可以适当灵活处理,在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后,合理开展一些经营活动,来提高经济效益。


黄老七的乡村世界


退耕还林是我国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目的是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首轮于2002年正式启动,补贴政策为8+8年,即连续补助16年,目前已陆续到期,那么,退耕还林到期以后该怎么办?

退耕还林的生态功能将长期保持不变

退耕还林在实施之初就明确定位为生态防护林,这个原则将长期保持不变。

为了巩固和稳定退耕还林成果,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土地性质的变更,将耕地变更为林地,承包期延长至70年;其次延长补助年限,从原定的连续补助8年(生态林),延长为16年;其他配套措施也持续跟进,例如生态移民、重点退耕还林地区的再就业、技能培训等等,目的就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退的下,还的上,稳得住”。

退耕还林的后续补贴尚在酝酿之中

目前实施退耕还林的群众更为关心的是退耕还林补助期满,该何去何从,补贴是否能再延续,树木能否砍伐。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相关人士提议将到期的退耕还林纳入国家公益林管理,继续享受公益林补贴,但该项提议未能付诸现实,只能说很遗憾。至于退耕还林的树木采伐,可以依据公益林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更新,但必须及时还林,以确保退耕还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相信如何妥善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仍将是相关部门近几年重点考虑的事项之一。

个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几点看法

个人长期在基层从事林业工作,自始至终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针对退耕还林工程,个人觉得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 退耕还林补贴期满,相信国家会有一些后续的措施,给予退耕还林农户一定的补偿。
  • 切实把握好退耕还林生态防护的功能主线,围绕生态防护功能做一些拓展性经营。如退耕树种不适,生长不良的,可以申请更新树种,调换一些兼具经济效益的树种,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

  • 对于老化频死的退耕还林造林,依法依规合理申请更新造林,更新的树种可以适度考虑兼具一定经济效益的树种,如以采叶、采花、采果为主,同时水土保持功能较强的树种,以生态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退耕还林到期了,一是静待政府新的惠农政策出台;二是主动出击,合理合法的改造、经营好退耕还林工程,充分发挥退耕还林的生态防护和经济效益。


基层林业


退耕还林到期,怎么办?还可以,到村委会重新申请承包合同,再由村委会上报镇林业局,批准,还可以继续承包。


农村人爱听歌


可以到村委会申请续签承包合同。


美丽心情2944


有那一片退耕还林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