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和海瑞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冷呢?

历史一书生


张居正生活在1525-1582,海瑞为1514-1587,两人是同时代的,但两人很少有公私两方面的交往,所以人情自然淡薄。

关于两人的交集,试举几例:

1.辞职风波

海瑞在隆庆年间凭借节俭和敢于直言的巨大名声做到了南直隶巡抚(从二品)。

可是在任上,海瑞雷厉风行的从大户手里替贫农夺回他们的田产,这触及了官员们的利益,在礼部和内阁巨大的压力面前,海瑞只能辞职。这时候张居正在给海瑞继任者朱东园的信里表达了对海瑞的同情:

至于海刚峰之在吴,其施虽若过当,而心则出于为民,霜雪之后,少加和煦,人即怀春,亦不必尽变其法以徇人也。

张居正认为海瑞做事出于公心,只是措施过当,所以激起官场巨浪,所以海瑞之前的一些政策也不必全部改变。

2.十五年不能复出

万历即位后,张居正已经从之前的内阁成员变为内阁首辅了,海瑞还赋闲在家,他找到张居正希望帮他复出。可是张居正的回信表面客套实际责备:

三尺之法不行于吴久矣,公骤而矫以绳墨,宜其不堪也……仆得参与庙堂之末议,而不能为朝廷奖奉法之臣,催浮淫之议,有深愧焉。

所以张居正当了首辅后终于使人们了解他为什么不起用海瑞。张居正认为海瑞是轻率躁进,所以使得海瑞在家赋闲达十五年之久。一直到张居正死后海瑞才又当了南京右佥都御史,可是又是一个闲职。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以上是查得到的史料。可有些东西可能在乎人心,是没办法记录在史料里的。

明朝建国初期选官有三个途径: 进士,举贡,吏员。可到了明中后期,进士和举贡的仕途前景截然不同,而进士几乎垄断了所有高级官职,进士称为甲科,举人称为乙科。海瑞是个举人,所以与出身进士的张居正本就不属于一个圈子,所以他们之间不可能过从甚密,除非海瑞巴结张居正,而这又不是海瑞能做出的事情。

所以张居正和海瑞连泛泛之交都算不上,张居正只是同情海瑞而不用海瑞也就好理解了。


明史林泉


从嘉靖到隆庆到万历元年,天时地利人和齐聚,给张居正开启了一个实施政治改革的绝佳时间窗口。作为大明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文官政治家,张居正终于在万历朝开始了其雄心勃勃的大改革,力图革除弊政,给大明朝续命。为此他需要一大批对他忠诚、清廉、能干的幕僚和帮手,比如王国光、殷正茂、谭纶、戚继光等等。

张居正少年得志,嘉靖二十六年23岁中进士后就一直在中央任职。嘉靖初年的张骢改革,其清理田地抑制土地兼并、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官员考核方法打击贪腐等等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张居正的头脑,日后他的一条鞭法也有张骢的影子。后又受到徐阶提携培养,久经官场历练, 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所以仕途顺利,位列台阁,期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逐步行成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而海瑞早年官场坎坷,屡试不第,于福建南平认教谕,严于律己,后外任淳安、兴国县令,巡抚南直隶,以及在应天巡抚任上干的都是打击贪渎,惩治豪强,兴修水利,疏通河道,积极推行“一条鞭法”,其操守清廉,法治严格近于苛刻。因此海瑞声名播于百姓。著名的《治安疏》,更使得海瑞一时名动天下。他是一个认事不认人的主,张口闭口“大明律”,怼天怼地,什么都敢怼。所以海瑞是天然的清官,性格刚愎,是一把刀,但谁是执刀人呢?比如早年间怼严嵩,后期怼嘉靖本人,隆庆年间怼徐阶,再怼高拱,完全是无视官场规矩的。所以海瑞号刚峰真是名副其实,一点都不软。



所以这样的两个人碰到了一起,会怎么样呢?

张居正深谙官场是非,也深知大明朝200年来积弊已深重,到了必须彻底改革祖制的时候,而官场上下都是老油条,一味靠刚猛重典难以压制。张骢,徐阶,高拱都做不到的,自己要做到何其难?必须因势利导,任用能吏,要有不破不立的精神,而不能重虚名。所以海瑞其人脱俗于官场,格格不入,一言不合就开炮的性格容易被别人当枪使。大明朝的这把利剑,对付严嵩时被使过,对付徐阶高拱的时候又被使过,难保有一天不被用来对付张居正自己。所以,为了避免误伤,把海瑞竖为天下清廉的典型,敬而远之是最好的办法。

张居正的改革大计是在万历新登基,年纪太小不能亲政的前提下,得到了李太后为代表的皇权赋予其合法性,又联合了冯宝的内廷势力,在自己完全掌控了内阁大权之后才能付诸实施,经历了无数的权力斗争,好不容易形成的局面,他不可能因为个别人的原因或者道德瑕疵而影响这盘大棋。为官多年的张居正明白再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时机了,他必须审时度势,任人唯能,不能因循守旧,同时必须大权独揽,坚持变法革新,改革制度,才能再造大明;而海瑞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人,也主张振兴国家打击贪官,但是希望重启洪武年间的刚猛重典治贪,严格恢复明朝祖制,以清廉道德约束官员,这对当时的官场形成强烈冲击,甚至面对与自己曾经一个战壕的盟友也毫不留情的参劾。

这其实已经是政见上的分歧了,虽然最高目标一致,但方法论的不同,导致两人无法靠近。而这一切源于各自从政经历的不同,理念不同,张居正的偶像是张骢,一个理想主义偏执狂;海瑞的理想就是恢复朱元璋时代的秩序,他的确是一个清官,清廉自守,一个好官,但他与大明官场格格不入的个性注定了不可能成为改革者张居正的盟友。



张居正无法驾驭海瑞这把利剑,也不愿意被这把利剑所伤,那就只好保持足够的距离了。

以上纯属个人言论,欢迎批评指点。


南北镇抚司


两人关系之所以冰冷,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所产生的对立。张居正为首辅后,大力推行一条鞭法,力图凭一己之力挽救日将衰落的明王朝。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与代表广大农民阶级的海瑞产生了激烈争论。张居正是从地主阶级利益来进行改革,他以规劝的口吻要那些豪强地主“出其百一之蓄,以完积年之逋”,以便“终身乘坚策肥,泽流亩裔”。意思是要这些地主拿出一点积蓄去缴纳历年欠下的赋税,这样便可安享富贵,荫及子孙。这就表明,张居正的改革并不想触动大官僚大地方阶级的根本利益,只是要他们依法完粮纳税,解决明王朝的财政困难,对其不法之事采取默认的态度。然而对于普通百姓却是天壤之别,在一条鞭法中,张居正规定实行后的赋役额以原有的数额为准,这就把嘉靖以来的各种加派固定下来,并使之合法化,对劳动人员的剥削依然很重。另外,原来明王朝对农民田赋征收的办法是以物为主,以银为辅,主要还是依从农民的意愿,因为农民生产出来的东西大多是布帛粮食,而张居正现在却要求农民将田赋折成现银上交,不再收取物资,这样一来,农民只好把自己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商人乘机压价盘剥,这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海瑞与张居正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主张将豪强地方强行兼并的农民田地归还农民,遭到张居正的反对,认为是“过当”,因此,在他当政时期,对海瑞一直采取排斥的态度,摈之不用。

而海瑞真如某些人所说的除了直谏,毫无治国之才吗?当然是否定的。海瑞的清廉奉公天下闻名,在此不再赘述。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他在治国方面的贡献。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夏,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在这里,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动,其中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摧豪强,抑兼并。进入明朝中叶,豪强地主兼并、强占农民田地越发严重,海瑞为了帮助农民恢复生计,进行一系列强有力的“夺田还农”。即使罢相还乡的首辅除阶也一视同仁,不予优待。

第二,改革赋役制度,率先在江南地区推行一条鞭法。比张居正还要早十二年。

第三,实行节俭,裁撤冗费。

第四,兴修水利,江南之地原有一条淞江,流入太湖后入海,沿江土地因为淞江流过,因此可得灌溉。后来,淞江被潮水吞没,由于无人治理,渐渐成了一块陆地,使的沿岸百姓的农业受到很大影响。海瑞在任期间,仅用一个月就把淞江重新疏通开来。不久,又将常熟县境内的白茆河治理完善,使得当地百姓“由是旱涝有备,民赖其利”。而且由于是采取赈济及募工并行的办法,节省了大量开支,还稳定了当地的局势。

海瑞因为一系列改革触犯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因而受到他们的诋毁被罢官。然而,从其改革中得到好处的广大百姓却对他非常敬重。当海瑞被罢去应天巡按之职时,“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后来海瑞在南京任上去世时,“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冦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由此可见,海瑞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治世良臣。但由于跟张居正阶级立场不同,所以,二人的关系一直不太友睦。他的光辉形象及高贵品质将永远值得中国人民敬仰和学习。


历史的小学生


作为“百年首辅”的张居正以其隐忍的性格,在与高珙的角力中最终胜出,可见其深谙官场规则,善于明哲保身。

反观海瑞性格耿直,一篇《治安疏》换得的是深陷牢狱,背负着“沽名钓誉,治大才疏”的恶名。

张居正之所以疏远海瑞,是因为自己从官场的血雨腥风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在选择阵线、选择队友方面是慎而又慎的,海瑞适合做幕僚,不适为官,但是其性格又是那种“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基因,所以对张居正来说,必定会对海瑞保持警惕,因为谁也不会把一个危险人物纳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没准它就是一枚“人肉炸弹”!

各位说,一天到晚和性格不合的人在一起谁会开心呢?!最主要的是,他还是顺毛驴,老得哄着,不然就尥蹶子,你说大家都挺忙的在做“自媒体”,谁有功夫陪你唠嗑啊?是吧!所以,宁愿不用,也不添堵,相必这就是张居正当时的心态!



诗瘦与诗寿


海瑞性格古怪,属于喜欢给任何人挑毛病的人,他不仅上疏骂皇帝,就是对同僚也不尊重。他思想古板,处事操切,不懂得循序渐进,无论在哪里任职,都将当地搞的鸡飞狗跳。隆万年间的改革,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细致,需要协调,海瑞不适合做这项工作。海瑞当时被高拱免职,他回到家乡海南。他心有不甘,时刻想复出。张居正当时任内阁首辅,这种既得利益的官僚当然遭到海瑞的敌视。正在掀起一场大改革运动的张居正,自然不希望海瑞这样的官僚来插手。

海瑞与张居正的关系可参考明史著作《大明权力场》,里面有详细叙述。


阮景东


因为张居正知人善任。知道清官海瑞是清官,也就是个清官,虽然也有能耐。

张居正需要的是能臣干吏,好推行他的富国强兵安天下的改革,而海瑞恰恰不是。海瑞过于正直,迂腐,一根筋,认死理,六亲不认。他是一潭清水,为世俗官场所不容。年龄越长,“病”得越发厉害。所以,海瑞只能是一尊适合供奉的雕像,而不太适合处理具体业务,荡漾官场。

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历史上,两人交集不多,但彼此敬重。


低调与责任


张居正看透了海瑞,海瑞为官虽然清没有人情味,我说如果让海瑞坐张居正的位子,明朝就会灭亡的更快,到后来张居正也不是个好鸟了。


1512988246


海瑞太直,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名垂千古


小郭品书


每个人在自己心中,和在别人心中都希望都有理想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