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姚:亞洲發出自由貿易最強音 全球化大勢不可能被逆轉


管姚:亞洲發出自由貿易最強音 全球化大勢不可能被逆轉

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接受媒體採訪

QUESTION

直新聞: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是博鰲論壇的一個熱點話題,今天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也在記者會上,回應了深圳衛視特派記者丘倩怡就自由貿易議題如何發出亞洲聲音的提問,管先生,你對此有何特別觀察?

ANSWER

特約評論員 管姚:事實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昨天的主旨發言中,也再次重申了中方堅定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規劃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一貫立場,李克強特別指出,面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等共同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各方應共同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尋求互利合作的雙贏多贏之道。我想這本身就是在貿易自由化與全球化議題上再次發出的中國好聲音。

中國是這麼說的,也一直是這麼做的。我的同事在論壇會場就如何傳遞亞洲聲音向周小川提問,這恐怕也是博鰲論壇與會嘉賓們都在共同思考的大問題,我個人認為,即使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亞洲在自由貿易上傳遞最強音的完美時機已經到了。


管姚:亞洲發出自由貿易最強音 全球化大勢不可能被逆轉

華為按業務線和地域的營收佔比

QUESTION

直新聞:為什麼你會這麼看?這又會帶來怎樣的現實影響?

ANSWER

特約評論員 管姚:我舉個眼前的例證。深圳的華為公司今天公佈了2018年的財報,全年營收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這條消息一度登上了包括美國CNBC電視臺在內的不少國際財經媒體的頭條。

華為年度營收為什麼成為大新聞?因為這家在尖端5G領域取得一系列技術突破與領先優勢的企業,正遭受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前所未有、力度空前的政治打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月訪問東歐和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共同見記者時,甚至公然威脅,在所謂軍事同盟與華為設備之間,只能二選一,連在場的匈外長都看不過眼,為華為打抱不平,他回懟蓬佩奧說,在討論中國問題時要摒棄虛偽方式。但是美方這種毫無底限的打壓手段有效嗎?華為最新年報是最好的回答,所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英國BBC電視臺採訪時說,華為沒有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公司銷售增長非常快,終端平均每個月都有50%的增速,華為要感謝美國政府到處為公司做廣告。

我認為華為的成功故事,就是發生在亞洲的最有代表性也最有說服力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故事,所謂單邊封殺圍堵是註定要破產的。亞洲發出自由貿易最強音,不但有聲音,更有行動,昨天李克強在主旨發言中倡導亞洲協力提升區域一體化水平,我分析有兩個重要發力方向,一是推動“一帶一路“與亞洲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一是正在進行的RCEP談判,此外像日本與歐盟共建的全球最大自貿區也已落地,只要亞洲的這些輪子滾起來,自由貿易、全球化大勢,就不可能被少數國家逆轉。

對此,亞洲要有這個自信,也要有這個定力,就在博鰲論壇昨天揭幕之際,英國《金融時報》刊文指出,真正意義的亞洲世紀將在2020年開啟,明年亞洲經濟規模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英報認為這標誌著亞洲回到世界中心。作為世界中心的亞洲堅守全球化,堅守自由貿易,我看這個世界就不會被帶偏,更不會被某些不負責任的大國帶進溝裡。


管姚:亞洲發出自由貿易最強音 全球化大勢不可能被逆轉

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對媒體表示,希望中美貿易談判儘快取得積極成果。他認為,當前談判正在釋放出越來越多積極的信號。

QUESTION

直新聞:今天周小川在回應美國彭博社就有關中美貿易談判的提問時,認為近期有信號說明,談判越來越樂觀了,你對此怎麼看?

ANSWER

特約評論員 管姚:我認為這次博鰲論壇特別關注自由貿易及全球化議題,很大程度上也有一個時點因素,因為論壇幾乎與中美最新一輪貿易談判同步進行的。實際上,這兩天出席論壇的很多嘉賓,都成為國際媒體的追訪對象,中美貿易談判是論壇會場內外的一個焦點。

像曾長期參與美中貿易決策的前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昨天在博鰲接受CNBC採訪時就明確表示,美中貿易談判必須儘快結束,因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的經濟聯繫是如此緊密,利益如此巨大。所以我看接收到樂觀信號的,也不僅僅是周小川,今天中國股市出現大幅上漲,歐美股指期貨在開盤前同步攀升,樂觀情緒顯然也在金融市場擴散。當然談判到了最後階段,也往往是直面最棘手難題的最困難階段,魔鬼在於細節。

中美貿易談判激烈到了什麼程度,有自媒體披露,說雙方代表在協商農業領域的協議文本時,因為某個單詞的用法,該用不該用,中美雙方談判代表在視頻裡爭了兩個多小時,最後還沒爭出個結果。類似爭論,恐怕就是最後基於各自利益的談判常態。

你要說一字之差到底有多關鍵?事實上,就在三天前,《華盛頓郵報》還曾特別刊登保爾森基金會一位副研究員的文章,回顧美方在處理美中關係時所謂“翻譯教訓”,它舉的也是一字案例,也就是出現在1979年中美建交聯合公報中的英文詞“acknowledge”,到底是譯作“承認”還是“認識到”,當年,美國國安會的中國問題專家曾專門向時任總統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打內部報告。以史為鑑,我認為這一掌故也充分說明了中美貿易談判代表為一字爭兩小時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