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焦虑的不二法门

你高考的时候焦虑过吗?反正我焦虑了两晚,差点没睡着。18年寒窗苦读,为了就是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人生赢家。如果一不小心考砸了,那真的不知道怎么面对家人、老师、朋友,想想那个时候真是压力山大。

这种压力让人焦虑,焦虑就会分心,分心就使得人遐想连篇,一旦进入遐想,就不能聚焦于手头的事情,这样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化解焦虑的不二法门

举个万维钢老师精英日课里面的例子:

现在你的面前有一个升职的机会。你准备好了简历,列举出了自己取得的各项成绩,把简历交给老板,希望能拿到这个职位。

你想要获得这个职位,可是整个过程里面有很多因素是你无法控制的。可能你的竞争对手表现更好,也可能老板不喜欢你。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我要获得这个职位的目标上,你就会有各种焦虑不安的情绪。

因为你控制不了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你最应该做的是控制自己,竭尽所能,写一份最理想的简历。这样就算最后没有拿到那个职位,你也能够坦然接受,因为你已经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来了。

回到高考的话题,我总是在想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怎么办,时间不够怎么办,考不好怎么办……这一系列的灵魂拷问,让我夜里睡不好,在考场上分心,最后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考场,我只想心平气和的把自己会的知识发挥出来就好,考不考高分其实无所谓。当然人生没有回头路,现在我能懂得这个道理也不晚,相信它会让我越来越幸运、幸福。

万维钢老师的文章里面提到斯多葛派哲学,主要讲的是,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够控制的,有些事情你是控制不了的,而你应该只关注你能控制的东西。

基督教里有个类似的说法。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曾在19世纪30年代写过一段《宁静祷文》(以下是维基百科收录的洪宋弦的译文):

神啊,

请赐与我宁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

我国也有类似的禅宗故事,一位高僧说起自己得道之前的生活,是每天打柴、挑水、做饭;得道之后呢,还是打柴、挑水、做饭。那有什么区别呢?

他说,之前打柴的时候,总想着挑水;挑水时总想着做饭。而得道之后呢,打柴就是打柴,挑水就是挑水,做饭就是做饭。

阳明心学里面也能看到这样的道理,“

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把心思聚焦在当下的事情上,便是在学习,过去未来事,想多了有什么益处,放心就好!

在我看来,我们经常会遇到让自己焦虑的事情,首先要理解这个焦虑从何而来,是生活中那一件事让你产生焦虑的情绪,想想自己对于这件事能做哪些事情,自己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把心思集中起来去做好它,就可以了,至于结果如何,想多了没啥益处。这是我目前处理焦虑的最好方式。

转自vx号:元细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