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焦慮的不二法門

你高考的時候焦慮過嗎?反正我焦慮了兩晚,差點沒睡著。18年寒窗苦讀,為了就是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人生贏家。如果一不小心考砸了,那真的不知道怎麼面對家人、老師、朋友,想想那個時候真是壓力山大。

這種壓力讓人焦慮,焦慮就會分心,分心就使得人遐想連篇,一旦進入遐想,就不能聚焦於手頭的事情,這樣結果往往不如人意。

化解焦慮的不二法門

舉個萬維鋼老師精英日課裡面的例子:

現在你的面前有一個升職的機會。你準備好了簡歷,列舉出了自己取得的各項成績,把簡歷交給老闆,希望能拿到這個職位。

你想要獲得這個職位,可是整個過程裡面有很多因素是你無法控制的。可能你的競爭對手錶現更好,也可能老闆不喜歡你。如果你把希望寄託在我要獲得這個職位的目標上,你就會有各種焦慮不安的情緒。

因為你控制不了過程中發生的所有事情,你最應該做的是控制自己,竭盡所能,寫一份最理想的簡歷。這樣就算最後沒有拿到那個職位,你也能夠坦然接受,因為你已經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來了。

回到高考的話題,我總是在想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題怎麼辦,時間不夠怎麼辦,考不好怎麼辦……這一系列的靈魂拷問,讓我夜裡睡不好,在考場上分心,最後考試的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再讓我上一次考場,我只想心平氣和的把自己會的知識發揮出來就好,考不考高分其實無所謂。當然人生沒有回頭路,現在我能懂得這個道理也不晚,相信它會讓我越來越幸運、幸福。

萬維鋼老師的文章裡面提到斯多葛派哲學,主要講的是,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夠控制的,有些事情你是控制不了的,而你應該只關注你能控制的東西。

基督教裡有個類似的說法。美國基督教神學家尼布爾,曾在19世紀30年代寫過一段《寧靜禱文》(以下是維基百科收錄的洪宋弦的譯文):

神啊,

請賜與我寧靜,好讓我能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

請賜與我勇氣,好讓我能改變,我能去改變的事情;

請賜與我睿智,好讓我能區別,以上這兩者的不同。

我國也有類似的禪宗故事,一位高僧說起自己得道之前的生活,是每天打柴、挑水、做飯;得道之後呢,還是打柴、挑水、做飯。那有什麼區別呢?

他說,之前打柴的時候,總想著挑水;挑水時總想著做飯。而得道之後呢,打柴就是打柴,挑水就是挑水,做飯就是做飯。

陽明心學裡面也能看到這樣的道理,“

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把心思聚焦在當下的事情上,便是在學習,過去未來事,想多了有什麼益處,放心就好!

在我看來,我們經常會遇到讓自己焦慮的事情,首先要理解這個焦慮從何而來,是生活中那一件事讓你產生焦慮的情緒,想想自己對於這件事能做哪些事情,自己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把心思集中起來去做好它,就可以了,至於結果如何,想多了沒啥益處。這是我目前處理焦慮的最好方式。

轉自vx號:元細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