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中國茶葉種類繁多,茶品取名背後的寓意不同,在不同茶葉誕生之時,一段段優美的茶葉故事也應運而生。有些茶,不僅名字好聽,就連背後的故事也耐人尋味。

今天,我們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那些美的不像話的茶葉名背後,流傳著的動人故事。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五字茶名

01

洞庭碧螺春

綠茶,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傳說在很久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東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小夥子,名叫阿祥,打漁為生。後來兩人開始戀愛起來。

但不幸的是災難驟然降臨,太湖中出現一條惡龍,作惡多端,揚言要娶碧螺為妻,如不答應,便興風作浪。阿祥得知此事後,決心為民除害。他潛入湖底與惡龍搏鬥,殺死惡龍的同時也因流血過多不省人事。

碧螺為救他,上山尋找草藥。在山頂尋到早春初發新芽的一顆小茶樹,她以自己的元氣促其生長,芽葉泡水給阿祥喝,他的病情好轉。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碧螺見此茶葉有效,把小茶樹上的芽葉全部採下,用薄紙包好緊貼胸前,使茶葉慢慢暖幹。阿祥喝了茶後不久便痊癒,然而碧螺姑娘卻因為元氣全凝聚在茶葉上逐漸憔悴,直至死去。

阿祥悲痛欲絕,把碧螺姑娘埋在洞庭山上,從此山上的茶樹越長越旺,品質格外優良。為了紀念她,鄉親們便把這種名貴的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後來有 “從來佳茗似佳人”來形容女子也正是因為如此。

02

安溪鐵觀音

烏龍茶,茶條捲曲,香氣幽雅,滋味純正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安溪堯陽松巖村有個老茶農名叫魏蔭,他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

他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來到一條溪澗旁邊。他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像前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移回種在自家一口鐵鼎裡,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並用它來供奉觀音,久而久之,“鐵觀音”茶就流傳開來。

四字茶名

01

鳳凰水仙

烏龍茶,湯色澄明黃亮,滋味濃醇鮮爽,花香顯著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宋朝時,皇帝宋帝炳南下潮汕,有一日,烈日高照,天氣炎熱,他們一行人馬來到廣東潮安的鳳凰山上,這裡方圓十里無人煙,古木參天,道路崎嶇,轎不能抬,馬不能騎,宋帝炳只好步行上山。

剛走幾步,宋帝炳就大汗淋漓,口也渴起來了。於是他命令侍從到處找水源,以泉水解渴。可是,侍從們找遍了每條山溝,也沒有找到一口水。此時,宋帝炳已幹得口冒青煙,沒有辦法,只好派人去找樹葉解渴。

這時,一個侍從發現一株高大的樹上長著嫩黃色的芽尖,水靈靈的。他爬上樹摘下一顆芽尖丟進嘴裡嚼了起來,先苦而後甜,嚼著嚼著,口水也流出來了,喉不幹,舌不燥。他連忙採下一大把,送到皇帝面前,並將味道秉告皇上。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宋帝炳已幹得無法可想,連忙抓了幾顆芽尖嚼起來。開頭有些苦味,慢慢的又有了一種清涼的甜味,不一會兒,口水也出來了,心情爽快多了。當即傳旨,叫民間廣植這種樹木。

原來這是一種茶樹,長得枝高葉茂,十人上樹採茶,外不見人。一棵樹能制幹茶二十斤,這種樹因為是宋帝炳下旨種植,被後人稱為“宋茶”。由於產在鳳凰山, 茶葉就被稱為"鳳凰單樅水仙茶"

02

恩施玉露

綠茶,香鮮爽口,毫白如玉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相傳,恩施西坪南巖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 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間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玉露”,賜名“ 恩施玉露 ”

三字茶名

01

月光白

白茶,口感醇厚飽滿,香氣脫俗飄逸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南發來,景洪泰王召孟勐的七公主,她美麗善良,勤勞勇敢,是壩子裡泰族美麗和智慧的化身。為了巴朗部落與泰族部落的和平友好,捨棄王宮天堂般的生活,上山與巴朗人帕艾冷共結連裡,共同開創了巴朗社會的新紀元。

南發來不僅教會巴朗人開挖梯田種植水稻,併為其大面積人工種茶帶來了技術,使巴朗人從樹皮遮身走進了文明社會。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後來的茶文化,最早就是巴朗人開創而來.而南發來(七公主)則被巴朗人尊稱為"族母",即是"茶母"

月光白茶則是巴朗人從眾多茗茶中選用來進貢王族的極品,它被民間稱頌如"七公主"般聖潔,高貴,是"七公主"美麗的化身。

02

不知春

武夷巖茶,入口甘甜,冷香悠遠,口味醇厚綿長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傳說有個叫寒秀堂的書生,平生愛茶如命,讀 《茶經》、吟茶詩、作茶賦、喝山茶。一天,他聽人說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親臨其境,嘗試一番。

但來到武夷山後,不巧清明、穀雨已過。 春茶採摘已畢,甚為掃興。但他被武夷的山光水色吸引,順得山路來到九曲邊看到了“水仙”茶,在九龍窠看到了“ 大紅袍”,在慧苑坑看到了“ 白雞冠”,在鳳林丹巖看到了“吊金龜”等等茶樹名種,只是茶樹上的嫩梢芽葉已不多見。

當他走到天遊峰下的一塊大石旁,忽聞到一股奇異的香味,似蘭又似桂,清甜濃郁。順著香味走去,來到一個陰暗冰涼的巖洞,發現在石頭堆里長著一株大茶樹。樹葉又大又厚,滿樹鬱鬱蔥蔥, 隨風搖曳。

普洱阿清|這些茶葉光是看著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

寒秀堂忍不住感嘆地說:“春過始發芽,真是不知春哪!”。話音剛落,洞外傳來一陣笑聲,回頭一看,原來是個紅衣姑娘提著茶籃站在洞口,笑吟吟地說: “哎呀,‘不知春’這茶名起得真好!”

紅衣姑娘是武夷山的茶姑,年年到此採摘香茶,但始終不知其名,剛才聽到先生給茶樹起了個美名,忙施禮道謝。寒秀堂卻不好意思地說: “既然姑娘喜歡這個名字,就管它叫不知春吧!”從此不知春名叢茶樹名揚四方,製得香茶遠銷海內外。

看了這麼多茶名,您是不是對中國茶名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國茶文化,茶知識,請持續關注我們“普洱阿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