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影視劇騙了, 后妃從不自稱“臣妾”

許多影視劇中,尤其是近年來充斥熒屏的帝王劇,包括中央電視臺播映的多部大型歷史劇,還有一些文學作品中,如二月河的清帝系列歷史小說,皇帝的嬪妃同皇上講話時每自稱“臣妾”。這是現今一個較為多見的詞語錯誤。

別被影視劇騙了, 后妃從不自稱“臣妾”

臣妾,作為名詞,古來稱地位低賤者,《尚書傳》說:“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周禮注》也說:“臣妾,男女貧賤之稱。”《戰國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臣妾。”注云“男為人臣,女為妾”。所以也以“臣妾”指臣服者、被統治者。如《史記·吳太伯世家》和《伍子胥列傳》有“請委國為臣妾”、“求委國為臣妾”語,《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有“以萬民為臣妾”語,《谷永杜鄴傳》有“方今四夷賓服,皆為臣妾”語,《後漢書·皇后紀》有“天下臣妾,鹹為怨痛”語,《南匈奴列傳》有“日月所照,皆為臣妾”語。《舊唐書·高祖紀》有“被髮左衽,併為臣妾”語,魏徵上唐太宗疏有“四海九州,盡為臣妾”語。

又如劉長卿、薛逢、殷文圭等唐代詩人頌聖之詩皆有“萬方臣妾”語,陸游詩有“萬邦盡臣妾”句。除對皇上外,對皇后也可用“臣妾”一詞,如《晉書·后妃列傳》載,元楊皇后崩,左貴嬪之誄曰:“臣妾哀號,同此斷絕。”近世可引者,連橫《臺灣通史》:“是皆赴忠蹈義之徒,而不忍為滿洲臣妾也。”

顯而易見,“臣妾”是一種統稱,指作為臣民的眾男女,對具體的一男或一女,不當稱作“臣妾”,正如不能把一男或一女稱作“男女”一樣。“臣妾”又作動詞用,也往往對許多人而言,如蔡邕《上始加元服與群臣上壽章》說:“臣妾萬國。”李嶠《大周降禪碑》說:“臣妾四極。”韓愈潮州哀謝表說:“四海之內,莫不臣妾。”

所以,皇后、嬪妃對於皇上,可自稱“妾”或“賤妾”、“小妾”等,而不應稱“臣妾”。如果有人同皇上講話時用到“臣妾”二字,那是說“臣之妾”。如蘇軾《東坡志林》卷二記,真宗問楊樸說:臨行有人作詩送你嗎?楊樸說:“唯臣妾有一首。”

其實,那些影視劇編劇和小說作者只要讀一讀《後漢書》、《晉書》、新舊《唐書》、《宋史》、《明史》其中之一的后妃傳,即可知后妃們同皇上談話時是如何自稱的。若再讀一讀《金史》、《元史》或《清史稿》后妃傳之一,還會看到,那些作為嬪妃的少數民族婦女,也知道自稱“妾”而不會錯稱“臣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