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落实遇冷,背后民生诉求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据有关资料,全国尽管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很多省份的二孩生育并没有达到预期,部分省份人口的出生率反而下降。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2016年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3.82‰、12.18‰,同时也分别低于各自2015年人口出生率的14.05‰、12.36‰。

广西、甘肃两省份的人口出生率呈现出明显走低倾向,本身就是一种警告,全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规模缩小,而且降幅很大,不是好事。尽管2016年更多的省份伴随全面二孩政策普遍启用,出生率有所回升,但是仍然未见预期之效。比如:江西省2016年人口出生率为13.41‰,相比2015年13.20‰的水平略有回升,其上升幅度仅为0.21个千分点,不足以说明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效应有多么显著。

全面二孩政策落实遇冷,背后民生诉求值得我们思考

在国家没有公布权威统计数据之前,对二孩遇冷,社会各界莫衷一是;有些专家甚至称之为意外遇冷,但客观现实却是,二孩遇冷应属预料之中。因为,生育二孩在今天绝不是件容易事情。多一个小孩要多很多负担,除了资金投入巨大之外,还需付出足够精力,严重降低了家庭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这对目前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条件大都为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来说,实在难以承受如此之重。

也许有人把指责“80后”、“90后”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的群体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意识,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现在多生一个小孩,的确压力山大,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研究生甚至国外留学升造,加上生活、医疗等费用,开销数目巨大;加上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得为孩子“走关系”,找好的小学和中学,参加各类实习班和第二课堂,搞得身心疲惫;尤其大学之后,面临就业、住房、成家等多重经济压力:如果找不到工作,更让父母亲为孩子未来前途担忧,会带来思想压力,且还会面临被啃老危险;

即便找到了工作,也并不轻松,不要说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就业,仅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就业,如果结婚买一套房子按100平米面积,加上装修费不会低于100万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一般家庭来说,只能靠债台高筑才能实现。这一切让谁还有勇气生二胎?可见,生一个小孩增加如此高额生活负担,对一般家庭而言,无异于一种“剥夺”,估计当下没有多少民众愿意。同时我们可以预见,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家庭负担如果不改变,也很难达到既定生育目标。

而且,还要看到,民众几十年受到“生一个孩子好”政策灌输,加上生育不仅是计生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民众生育意愿由于受到经济收入状态和生活水平等因素影响,生育观念已发生深刻改变,不再指望“养儿”防老。这对当前提高中国生育率是一个重要瓶颈。

说到这里,让人不禁想起,30年前,国家计划生育严厉控制不让生二孩,而许多人竟然不惜冒开除公职、罚款和缴纳巨额社会抚养费之危险,毅然决然生育二胎或多胎,原因除了“传宗接代”封建思想影响之外,关键在于抚养孩子成本低,读书升学、生病就医等方面支出相当低廉。

全面二孩政策落实遇冷,背后民生诉求值得我们思考

而目前,国家在这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一个小孩从母体怀孕到出身、再到走向社会之前的一切投入都由家庭负担,无论从哪方面讲,国家尽的义务太少,这其实都是不合理的。退一步,即便国家没有对家庭夫妇生育小孩尽义务,因为国家太大,民众能够理解;但政府起码应为家庭生育二胎及培育小孩营造适宜生活环境才对。而从现实看,这种环境不仅没有改善,而且变得越发糟糕。因为国家实施的高等教育、住房、医疗等改革,把大部分经济负担转嫁给了家庭,使中国普通民众生活变得很不容易。

显然,“单独二孩”遇冷现实固然令人揪心,但“遇冷”真实原因更值得探究。虽然目前人口老年化及低生育意愿现实,已倒逼中国政府做出全面实施一个家庭生育二孩政策,但仅出台此政策还远远不够。对此,笔者建议中央决策层应以“单独二孩”遇冷作为生育政策调整“晴雨表”,更作为出台并实施“全面二孩”配套政策的“清醒剂”,充分关注遇冷背后的民生诉求,及时补齐各种生育短板。

全面二孩政策落实遇冷,背后民生诉求值得我们思考

从当前现实看,生小孩已远远不是民众家庭“私事”,应是国家“大事”,民众生育二孩实际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从这种意义上说,相应民生措施应到位,政府应加大教育、住房、医疗领域改革力度,实现社会公平,让每个小孩能接受良好教育、每个家庭能有住房、每个生病的人能得到很好医疗。同时,给予生育二孩家庭在入学、学费、医疗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优惠和帮助,以减轻二孩家庭生活负担和压力,使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能真正发挥改变我国人口不合理格局的社会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