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强制购物屡禁不止,这块“毒瘤”该如何操刀?

2017年7月,武汉市江汉区的谋婆婆购买了武汉市清润青公司价值6666元的保健品,受邀参加“港澳游”的福利旅游团。高高兴兴去旅游,却在香港遭到强制购物,谋婆婆一时激动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后虽历经抢救,但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

旅游强制购物屡禁不止,这块“毒瘤”该如何操刀?

旅游强制购物可以说是旅游业界上的一个毒瘤,难以拔除,《旅游法》明文规定,“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然而,一些旅游电商与旅行社依然以超低团费揽客,强迫消费屡禁不止。如:北京八达岭一日游,导游下达人均消费4000元指标,这不过是其中一个例子。旅游业界乱象的背后实际上潜伏着旅游市场失控的危机。虽然不少地方提倡无障碍旅游,但面对强制购物、拿回扣等敏感问题时,都免不了落入地方保护主义的俗套。

旅游强制购物屡禁不止,这块“毒瘤”该如何操刀?

国家旅游局修法治理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其积极意义不容否认,监管部门要加强配套监管机制跟进,执法者要使出洪荒之力,避免法规里的“严禁”成为“言禁”的不良现象。 如果旅游行业无序竞争状态被打破,旅游报价回归合理水平,游客旅游质量得到保证,旅游潜规则逐渐消除,旅游业界声誉好转,对于实施国民休闲计划,激活公众观光热情,大有裨益。否则,不合理低价旅游、强制购物屡禁不止,对景区、旅行社、导游、游客是一个多输的结局。

旅游强制购物屡禁不止,这块“毒瘤”该如何操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