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曝光優信二手車:7萬貸款秒變9萬,寶馬到家成了“死馬”

昨晚315晚會後,優信二手車官微發了一條微博圖文:“全年315,放心買好車。”

隨著汽車的普及,二手車網上交易近幾年也風生水起,廣告鋪天蓋地。那麼,作為主要網上二手車平臺之一的優信,真的能讓消費者放心嗎?

經過梨視頻拍客兩個多月的暗訪和臥底,我們發現了“三大套路”:

在車貸上玩套路,讓買家7萬多的貸款本金變成9萬多;

在檢測上不靠譜,優信認證的車買回去就打不著,後來被證明是嚴重事故車;

在里程上動手腳,工作人員說,“18萬公里內調錶沒關係”……

套路一:貸款

7萬多貸款本金變成9萬多

2019年1月,王先生在優信買了一輛二手別克君越並做了分期貸款,但貸款後卻莫名其妙地多出16963元貸款本金。

王先生回憶,“貸款之前我問他(銷售)有沒有其他費用,他說再也沒有了,我就把合同簽了。”

他本來是貸77500元,出來結果卻是94463元。在優信二手車的APP上,多出來了的費用顯示為GPS費、代辦服務費等四項收費。

臥底曝光優信二手車:7萬貸款秒變9萬,寶馬到家成了“死馬”


臥底曝光優信二手車:7萬貸款秒變9萬,寶馬到家成了“死馬”


王先生找到為他辦車貸的業務員,業務員說,這些費用,他也沒有看過。他坦言,“我知道優信要利潤,但是我沒有見過這種形式,具體是啥我沒法給你解釋。“

另一位業務員則態度強硬,“(多出來的)1萬7是我們的成本,不是欺騙,你可以起訴。“

王先生到底是自己沒注意,還是被套路了呢?

銷售冠軍揭秘:利潤藏在貸款裡

為了弄清楚“套路貸”的情況,梨視頻拍客應聘進入優信二手車工作。


臥底曝光優信二手車:7萬貸款秒變9萬,寶馬到家成了“死馬”



一位月銷售冠軍向拍客透露了“套路貸”的秘密:

1.話要說活泛一點,(利率)可以說七八釐、六七釐的樣子, 然後做出來是一分多的利率;

2.(怎麼解釋多出來的錢?)你就說,外地人,在本地沒房產,沒工作,利息自然而然就漲了。很多情況下,客戶不知道自己的信用資質有多好,多一點套路,不要說得很仔細;

3.利潤做到貸款裡,一般的客戶都是九釐一分左右;

4.沒多少人會去看合同,我們的合同有十幾張,他會一張張看嗎?

5.我們附加費用是在一個需要點開的地方才能看見,不給他看就完了。

從這名銷售冠軍的第五個秘密裡,大概可以看出王先生是怎麼被套路的了。

套路二:檢測

二手寶馬開回家就趴窩了

2016年12月,高女士從優信購買了一輛寶馬X5二手車。高女士說,買完了到家加滿油,車就打不著了。

高女士回憶提車時的場景:“沒有5分鐘就檢測完了,他就拿手電筒打開發動機蓋找了一圈,告訴我放心開吧,這車就擋風玻璃換過。”

臥底曝光優信二手車:7萬貸款秒變9萬,寶馬到家成了“死馬”


網站信息顯示,這是一輛“優信認證”車。“就是通過優信的檢測和鑑定,我才買的這車。”

但是剛買回家就趴窩,這怎麼解釋呢?優信客服回覆:不符合退車條件。後來優信員工上門給車做複檢,認定車輛不是事故車,不能退。


臥底曝光優信二手車:7萬貸款秒變9萬,寶馬到家成了“死馬”



那麼,一臺只換過擋風玻璃的寶馬“非事故”豪車,怎麼就這麼脆弱呢?高女士一查嚇一跳:

根據4s店的記錄,這輛車在2011年4月就出過嚴重的事故,車體超過60項零件被更換或維修。

315項檢測靠肉眼

3月15日晚,央視315晚會後,優信二手車微博深夜發了一條圖文信息:“全年315,放心買好車。”


臥底曝光優信二手車:7萬貸款秒變9萬,寶馬到家成了“死馬”



在這條微博裡,優信還特意用了“315”的雙關,突出自己有“315項檢測保證真實車況”。

為何315項檢測也沒查出嚴重事故車,只發現了擋風玻璃換過呢?一位優信檢測技師表示,“檢測只能憑眼睛看,沒那些設備。”


臥底曝光優信二手車:7萬貸款秒變9萬,寶馬到家成了“死馬”



拍客問:“發動機有問題,是不是看不出來?”

技師答:“確實沒辦法檢測。公司不提供東西,我確實查不出來。我又不能去試駕,也不能插電腦去讀。”

拍客問:“沒有設備輔助你們檢查嗎?”

技師答:“那就看唄,看仔細一點看多一點。最牛的儀器是眼睛。”

拍客問:“有315項嗎?”

技師答:“我都不知道有多少項。那是打廣告說的。”

套路三:行駛里程錶

里程是顯示車輛行駛情況和老化程度的重要數據指標。前文中高女士買的寶馬車不僅出過事故,行駛里程也對不上。

2016年12月購買時,優信官網顯示這輛車的行駛里程是6.9萬公里。但是保養記錄顯示,2013年7月份,這車已經行駛了9.5萬公里了。

也就是說,三年多後,這輛車的里程還減少了兩萬多公里。這是怎麼辦到的?那可能只有一個答案。


臥底曝光優信二手車:7萬貸款秒變9萬,寶馬到家成了“死馬”



“調錶很正常啊,99%,這個說不清。”優信檢測技師透露了行業潛規則。

一位銷售人員的說法更是出人意料,“如果在18萬公里以內調錶,沒關係。”

目前,高女士已提起訴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