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大腸湯,下里巴美食的逆襲

信陽美食/羅山大腸湯,下里巴美食的逆襲

信陽的羅山縣、名優特產居多,臘肉、掛麵、板栗、毛尖茶均歷史悠久,而羅山獨創、非大腸湯莫屬。

羅山大腸湯,本為下里巴人的美食,僅幾十年間就完成了普惠大眾的逆襲。

正如四川自貢的鹽幫菜,開封的羊霜腸,一道民間美食的誕生總與時代背景密不可分。

羅山大腸湯的起源有多個版本,真正被大眾認可的還是由原南大橋頭邊的李老太而起。

李老太本名劉鳳英,丈夫姓李,60年代隨夫舉家下放到農村,因會做飯在當地聞名。70年代回城後,李家在羅山西關菜市場靠南大橋頭買了兩間門面房,李老太開店賣起了晃子湯。

晃子湯由來已久,本是豫南農村殺年豬後,將豬血、豆腐和少許的肥肉或豬內臟之類的下水一起燉煮的大鍋菜。

上世紀八十年代,會做菜的李老太有時會將豬血、豆腐晃子湯內配些豬大腸一起煮。大腸本是腥臊之物,刮洗很費勁,難登大雅之堂。李老太除反覆洗盡外,再配以小紅辣椒、姜 、胡椒、八角 、小蒜苗、香菜等輔料調味,結果被食客們極度認可,於是羅山大腸湯就此誕生。

一碗正宗的大腸湯不僅風味獨特,肥而不膩,而且入口柔和,色香味美。在物質匱乏的時代,便宜實惠、營養豐富、又能飽腹增力的大腸湯,無疑是販夫走卒、體力勞動者們打牙祭的最佳選擇。

因為大腸湯,羅山又形成讓外地人驚歎的生活習慣。每天清晨,一碗大腸湯就一碗大米飯再喝一瓶啤酒成了本地的一道街頭風景。我們家二哥就樂此不彼,回老家時常被拉去品嚐。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飲食早已不在拘泥於形式,大腸湯這道美食也越被大眾熟知。於是士農工商,俊男靚女,常有翩至者。

2002年1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到羅山視察,品嚐羅山大腸湯後,就給予了好評。

在羅山,除"李老太”外、還有"老防疫站”也很有名。而在市區,經常擠爆了的“楊記”可以感受到這道市井美食的溫度。

如今,帶著標誌符號的"羅山大腸湯”早也走出信陽、走向全國。也許身在異地的街頭巷角、你會遇到,而記憶的味蕾,總會提醒你"家”的方向!

"走,晌午吃大腸湯去,嗯看咋樣?”

信陽美食/羅山大腸湯,下里巴美食的逆襲
信陽美食/羅山大腸湯,下里巴美食的逆襲
信陽美食/羅山大腸湯,下里巴美食的逆襲
信陽美食/羅山大腸湯,下里巴美食的逆襲
信陽美食/羅山大腸湯,下里巴美食的逆襲
信陽美食/羅山大腸湯,下里巴美食的逆襲
信陽美食/羅山大腸湯,下里巴美食的逆襲
信陽美食/羅山大腸湯,下里巴美食的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