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天香》算不算小說,他說不算

王安憶《天香》算不算小說,他說不算

​丨黃惟群

《天香》剛看完,接到一作家朋友電話,問在幹嗎,說在讀《天香》。問寫得怎樣,嘆而道之:差不多被搞瘋,腦神經有崩裂感。問為什麼,說:不管文字語言、結構佈局還是思維邏輯,幾乎沒一樣通順;她的沒條理是真沒條理,她的簡單是真簡單,她的堆砌、生搬硬套,那是瘋狂的堆砌、瘋狂的生搬硬套。我還說:這部作品,是王安憶將她所有寫作毛病集中起來進行的一次加倍發揮……

當然,也說了,王安憶確有寫得不錯的作品,尤其早期。朋友聽後大為感慨,說她一直不喜歡王安憶的作品,讀不下去,卻不知為何這麼多人說她寫得好。那天聊到最後,我說準備寫篇《天香》評論,朋友問,你敢把剛說的話寫進文章嗎?我說,為什麼不敢?比如,評《天香》的第一句就敢這麼寫:“讀王安憶長篇小說《天香》,簡直有種大腦神經繃斷的感覺。”

王安憶《天香》算不算小說,他說不算

​寫這篇《〈天香〉算不算小說》,已失去寫《一個缺乏自我的作家》時條分縷析的耐心,寫了八九個小時,一氣呵成,都顧不上去看一下自己寫過的批註,只想分秒不停地讓心中積鬱、腦中思索,連同胸悶氣堵的感覺痛痛快快一瀉千里。《〈天香〉算不算小說》一文指出了《天香》的三個“巨大”的、文學創作萬萬不能容忍的毛病:嚴重的比例結構失調,嚴重的缺乏靈性、體悟的資料堆砌,嚴重的寫作技能的簡陋、低下。小說中,三分之二的篇幅,是與故事基本無關,甚至完全無關,不夠一百也差無幾的故事穿插和難以例數的物象介紹;太多沒經消化、聽來看來、現買現賣的資料;至於寫作,已到難以置信的地步:用筆單調、寫法機械、多有語病,創作思路可被百分之百準確無誤地預測。這樣的小說,被作為優秀作品推崇,受害的不只是王安憶,更是整個文壇。推崇的錯誤理由,將嚴重擾亂大眾視線,增添困惑,使大家看不清真正的文學標準,分不清優劣,迷失掉方向。

王安憶《天香》算不算小說,他說不算

《〈天香〉算不算小說》一文在《文學報》刊出後,我將文章傳給眾多文友,有作家,有批評家。有的傳去的是原稿,把發表時被刪除的部分,用紅色做了突出顯示。很快,回信一封封來了。這裡選幾段,摘錄如下——痛快痛快!終於有人敢說實話了。王安憶最多能說是個文字匠而已。她的文字沒任何感情,是個三流技術工。現在批評界說好話的太多,說些批評意見,往往不敢點人,尤其不敢點王安憶這樣的成名作家。紅筆刪掉的地方,夠猛。不過目前現實下,真的很難發。文壇亦江湖,文壇的造神運動不自今日始,只是至今仍在流行。一口氣讀完,的確是人所未言!《文學報》刊發這篇文章,看來是投下了一塊大石頭啊,您也要準備好迎接浪濤,呵呵。大作收悉,果然夠“狠”,但鞭辟入裡,我看了覺得身上也冒冷汗……報紙到了,我還沒看,朋友就發短信叫我看,說《文學報》很久沒這麼好看的文章了。我放下手頭的工作拜讀了。寫得很痛快!看得出,您是真受不了了,所以句句打在“七寸”上。看了《天香》批判,覺得毒辣,酣暢,過癮。您形容她推著載滿卡片和筆記本的手推車走來的形象,讓人笑噴了,可又多麼本質。她的最大毛病就是敘述上的戀物癖,與人的心靈和意志無關的訴說欲。紅字被刪,在上海語境可以理解,但很多妙句,刪了著實可惜。祝賀您寫了一篇爆炸性的文章,不知有何反饋?會有不少氣急敗壞的反響,我猜。 當然,百倍千倍這樣的真實看法,我看不到,大家也都看不到。這就是中國現實。看得到的是什麼?文壇先後開了兩次《天香》作品討論會,規模很大,特別是上海那次。有作家朋友來信說:“討論會就是針對你那篇文章的,為的是‘肅清流毒’。”《文學報》還專門刊登了反駁文章,是篇典型的當代評論,空話大話套話成堆,只有兩點說得明確:《天香》可與《紅樓夢》媲美,因為它表現了巨大的“悲憫”;曹雪芹沒看到歷史的歸宿而王安憶看到了。後來,在一篇講稿中,我曾予以回覆:“悲憫”如果是評論一部小說的尺度,那麼,菩薩是最悲憫的,菩薩寫的小說,懷有菩薩心寫的小說,就是最好的小說;看到歸宿的作家寫的小說一定比沒看到的寫得好,這邏輯如成立,那就不單王安憶比曹雪芹寫得好,每個活著的作家寫清朝、明朝、宋朝、唐朝,都比曹雪芹們寫得好,因個個都已看到了“歸宿”。《天香》的批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文壇神經,帶來一定的反省,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信不久將會看得更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