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榆陽國家級示範園 看小土豆如何做成大產業

走進榆陽國家級示範園 看小土豆如何做成大產業

走進榆陽國家級示範園 看小土豆如何做成大產業

走進榆陽國家級示範園 看小土豆如何做成大產業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榆林訊(記者 魚玉軍 通訊員 王森 趙樂樂)時值三月,咋暖還寒。從榆林城區出發,沿國道向北行駛10多公里,便是榆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這裡,寬闊的道路,漂亮的建築,綠油油的大棚,隆隆的機聲,早已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一個月前,從北京傳來的好消息,至今令人振奮不已。

今年2月2日,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等7部委聯合發佈了100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名單,榆林市榆陽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名列其中,成為陝西省僅有的兩家單位之一。榆林是全國馬鈴薯五大優生區之一,榆陽區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為30萬畝,約佔榆林市的10%,成為榆陽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也是榆陽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的核心產業。

走進榆陽國家級示範園 看小土豆如何做成大產業

榆陽大地種業第一農場


走進榆陽國家級示範園 看小土豆如何做成大產業

榆陽農業科技示範園內的馬鈴薯示範基地,先進的噴灌設備正在為幼苗灌溉

農村改革創活力

榆陽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高子雁介紹,榆陽是傳統農業大區,主導產業可以概括為“糧薯菜羊豬杏”。馬鈴薯作為一種糧蔬兼用型的食物,當地人尤其偏愛,在炒菜、燒烤、油炸、加工粉條等廣泛應用,一日三餐離不開,市場價格相對穩定。因此,榆陽區無論在南部山區還是北部灘區,馬鈴薯是多數農戶種植的作物,也是許多涉農企業優先發展的產業。

近年來,榆陽區積極實施三級書記抓改革、三條路徑抓推廣、產權改革促產業等多種舉措,創造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榆陽模式”,成為全國推廣的樣板。2018年11月,在南京召開的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推進會上,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受邀作報告,介紹“榆陽模式”的發展情況。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助推了榆陽區馬鈴薯產業的轉型升級。榆陽區通過“一戶一田”改革,實施了土地整理項目,新增高標準農田24.5萬畝,並流轉到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形成利益共同體,帶動農戶發展,為馬鈴薯產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種植奠定了基礎。

農村改革激活了各類農業資源。榆陽區藉著產權改革的“東風”,推動馬鈴薯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快速發展,破除了土地流轉、種植基地科技化、規模化等方面的障礙。而消費市場對馬鈴薯的巨大需求,也增加了整個產業在加工、銷售、休閒等領域的發展動力。

走進榆陽國家級示範園 看小土豆如何做成大產業

榆陽區馬鈴薯收割現場


走進榆陽國家級示範園 看小土豆如何做成大產業

榆陽馬鈴薯豐收後分選裝車

“一心三區”作示範

榆林市農業農村局園區辦主任魚智介紹,榆陽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位於榆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板塊,規劃面積10萬畝,按照“一心三區”佈局。其中“一心”指核心區,位於陝西榆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北區,佔地2109畝,包括示範種植基地、組培中心、儲備庫、交易市場和加工區。“三區”指位於榆陽區境內的明傑農業、中稷農業、大地種業等三家民營企業的標準化種植基地,三大基地全部實現樂1000畝以上集中連片的馬鈴薯標準化種植。

目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成了年產200萬噸的脫毒子薯及商品子薯脫毒擴繁中心,每年可生產馬鈴薯試管苗4000萬株,微型薯5000萬粒, 生產原種3萬多噸,帶動推廣脫毒種薯120萬畝,使馬鈴薯良種覆蓋率達到80%以上。此外,榆陽區建成10萬畝示範種植基地,其中核心區1422畝示範基地,重點進行優質馬鈴薯品種的原種種植繁育技術示範,平均畝產達4768.5公斤,創全國馬鈴薯單產最高紀錄。

三家民營企業明傑農業、中稷農業、大地種業共建成9.5萬畝示範種植基地,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作業、全部訂單農業、全國領先。其中,明傑農業園區與上海百事可樂合作,訂單生產專用加工薯;與陝西藍天上航空有限公司合作,建成陝西首個農用航空科技示範基地,開展“精準航化”“統防統治”農業植保,打造農用航空產學研示範中心,極大提高了“全程農業機械化”水平。

榆陽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成為榆林馬鈴薯產業延伸鏈條、提高效益、助農增收的樣板工程。

走進榆陽國家級示範園 看小土豆如何做成大產業

榆陽區馬鈴薯花海


走進榆陽國家級示範園 看小土豆如何做成大產業

榆陽區金雞灘鎮白舍牛灘村田園綜合體遊人如織

一二三產大融合

榆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劉海江介紹,園區自建設以來,圍繞科技創新引領、做強現代農業的目標,著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探索農民增收新路徑,帶動榆林農業轉型升級。

目前,在榆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裡,一產核心區示範種植基地帶動農戶和新型農經主體種植馬鈴薯100萬畝,使榆林市馬鈴薯平均單產提高了6-10%。二產核心區通過招商引資,在定邊現代農業園區建成10萬噸馬鈴薯主食化加工項目,並投入運營。另外,榆林還在核心區啟動10萬噸冷凍薯類製品加工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在三產領域,榆陽區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原則,打造出馬鈴薯觀光旅遊項目。目前,榆陽區已舉辦多屆馬鈴薯賞花節、薯香榆林活動,各大種植基地主動融入,拓展了農業多種功能,增加了農民收入,提升了產業品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步顯露。

據瞭解,榆陽區僅在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年產馬鈴薯35萬噸,產值為4億多元,佔榆陽區農業總產值的8%;涉及農業人口近萬人,佔全區鄉村人口的3%。其中,2018年明傑農業馬鈴薯產量58464噸,產值8700萬元,帶動當地150戶農民增收200萬元;中稷農業馬鈴薯產量40300噸,產值6448萬元,帶動當地1300戶農民增收160萬元;大地種業馬鈴薯種薯產量4167.76噸、商品薯產量18326.51噸,產值8488萬,帶動當地1500戶農民增收735萬元。

榆陽區政府副區長石彥民介紹,下一步,榆陽區將結合科研和加工項目,同步建設馬鈴薯主題公園,繼續挖掘觀光旅遊和科普教育等功能,把三產融入到榆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持續提升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