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用元帅换士兵”,斯大林这句名言的前半句其实更加震撼

不同的人对斯大林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苏联的“伟大领袖”在许多事情的决策上确实有些太过强硬。毕竟在苏联那样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尤其是在跟随列宁完成革命后,他在苏联高层的地位并非那么稳固。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笑到最后,能力是一方面,手段更加重要。

“我不会用元帅换士兵”,斯大林这句名言的前半句其实更加震撼

斯大林逝世后,在赫鲁晓夫的一轮改革浪潮中,这位前任甚至被贴上了“暴君”的标签。实际上,不止一位曾在他身边待过的人在后来都回忆说,领导其实是个十分有性格的人,某些人为了达成某种政治目的将他刻意地脸谱化了。我们从一件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中大体来了解一下这位铁血领导人的另一面。

斯大林出生在格鲁吉亚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中,他原姓朱加什维利,“斯大林”这个姓是他自己改的,寓意是“钢铁”。年轻时斯大林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意志和许多优秀的品格,尤其是在投身革命后,他的谨慎与领导能力更是为人称赞。同样难得的是,斯大林的交际能力很强,语气诙谐幽默,人格魅力极强。从早年的照片来看,他也算得上是一个英俊的男人。

“我不会用元帅换士兵”,斯大林这句名言的前半句其实更加震撼

有颜值又有权力,斯大林在苏联可谓是很多女性的“男神”,不过他对感情还是比较严肃的,一生就结过两次婚。1907年3月,斯大林与第一任夫人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生下长子雅科夫·朱加施维里。而这个孩子并没有得到斯大林的溺爱,相反,为了让雅科夫得到足够的历练,斯大林将他送到军营接受严苛的训练,与许多普通的士兵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

不过,虽然大儿子茁壮成长,斯大林的婚姻并不算幸福。在生下雅科夫不久,叶卡捷琳娜就因为斑疹伤寒而去世。这其中其实有一段十分令人唏嘘的小插曲:那会儿,无产阶级革命遇到了一个大问题,说白了就是缺钱。没有资金令革命事业寸步难行,关键时刻,斯大林带着几个手下去抢了一辆沙俄的运钞车,帮助组织度过了难关。然而,与布尔什维克素有嫌隙的孟什维克却趁机发难,指责斯大林的做法违反法律与道德,事情闹到最后,斯大林被开除出组织。没有了工作也就没有了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耿直的斯大林没有从抢来的钱中私吞哪怕是任何一点,结果手头拮据的他没法出钱给妻子看病,这也是导致妻子病逝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不会用元帅换士兵”,斯大林这句名言的前半句其实更加震撼

当时,他的同僚都说,叶卡捷琳娜的早逝对斯大林的打击很大,甚至带走了他性格中所有的性格,只剩冷漠。雪上加霜的是,在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中,雅科夫像无数平凡的苏联士兵一样被遣送到战场上。不过在伟大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后,雅科夫变成了一名战俘,在了解了他的身份后,希特勒立马将其转移到更加森严的萨克森集中营,同时向苏联方面提议,用雅科夫交换德国元帅弗里德里希·保卢斯。

许多人大概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并不陌生,斯大林说了这样一句历史名言:“我不会用一名元帅交换一名士兵。”他坚决地拒绝了德国人的要求,实际上,真实的他并没有如此斩钉截铁。当得知自己的儿子有机会被赎回时,斯大林也陷入了很长的纠结。许久,他才沮丧而坚定地说:“我该如何告向其他士兵的父亲交代?不,他们都是我的儿子……我绝不会用元帅换一名普通士兵!”话虽如此,斯大林还是暗中策划了两次援救行动,最终均已失败而告终。

身为领袖的儿子,雅科夫自然体会父亲的苦衷。也许是对回国无望,或是为了不拖累父亲,他趁集中营看守不注意时扑到电网上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我不会用元帅换士兵”,斯大林这句名言的前半句其实更加震撼

父亲的光环并没能护佑子女的一生,小儿子瓦西里·朱加施维里下场也很悲惨。瓦西里在二战中加入了苏联空军,并表现出卓越的战术指挥素养。战后他获得了中将军衔,并担任了莫斯科军区的空军司令。然而,由于被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瓦西里被开除公职并被流放到寒冷的喀山一带。当他在喀山孤单的死去时,还背负着“叛国反党、企图发动政变”等罪名。

他的女儿斯维特拉娜·阿利卢耶娃则更加令人遗憾了,斯维特拉娜自幼就得到了斯大林的各种宠爱,斯大林很少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温柔的一面,但是在斯维特拉娜面前例外。然而,斯维特拉娜完美地继承了父亲的脾气,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开始处处与父亲作对。16岁那年,斯维特拉娜宣称自己跟一个比她大约20岁的犹太人恋爱,斯大林知晓后气得采用了强硬手段,直接以“间谍罪”将那名犹太人逮捕。从那以后,“红色公主”甚至直接改从母姓,并在斯大林去世后跑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1978年,斯维特拉娜加入美国国籍,并在2011年病逝于美国。

“我不会用元帅换士兵”,斯大林这句名言的前半句其实更加震撼

对咱们平头老百姓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都算得上是莫大的悲哀;然而作为苏联领袖,斯大林却要小心翼翼地藏起这份无奈,向民众展现出坚强的一面,对一位父亲而言,这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作为苏联领袖,他拒绝以权谋私的可贵领袖品质也确实值得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