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經典戰例:三奪白彥鎮

中日經典戰例:三奪白彥鎮

抗戰期間,八路軍115師於1939年秋挺進魯南後,開闢了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臨(沂)、費(縣)、嶧(縣)、滕(縣)邊山區抗日根據地,隨後又於1940年1月開創了郊(城)碼(頭)平原抗日根據地,並取得了不俗的戰果。這其中,羅榮桓指揮八路軍官兵三奪白彥鎮之戰,更成為經典戰例,為後世所津津樂道。

白彥鎮地處魯南山區中心,是魯南山區通往沂蒙山區的必經之地,是南北交通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盤踞在白彥的大地主孫鶴齡,是當地一霸。八路軍115師到魯南後,羅榮桓曾派人去孫鶴齡那裡聯絡,想爭取他一道抗日,但孫頑固勾結日偽,強迫周圍幾十個村莊組織反動民團,斷我交通,破壞抗日根據地的民主建設,使白彥鎮成為八路軍向北面的天寶山區發展以及與沂蒙山區打通聯繫的巨大障礙。

在羅榮桓的部署下,1940年2月14日,八路軍115師686團,在特務團和蘇魯支隊等兄弟部隊的配合下,集中力量,對白彥鎮之敵發起了猛烈攻擊,摧毀了白彥鎮及其周圍的據點,端掉了孫鶴齡的老窩。686團攻佔白彥鎮後,根據羅榮桓的指示,抽調了大批幹部,協同地方黨組織發動群眾,在原偽鎮公所門前,掛起了“白彥抗日民主政府”的牌子,打開孫鶴齡的糧倉,救濟貧苦農民。

日軍為奪回白彥鎮,立即組織兵力瘋狂反撲。3月7日,八路軍115師擊退滕縣日軍對白彥鎮的第一次進攻。3月12日,日軍由漢奸孫鶴齡殘部引路,又從白彥鎮北面的平邑、西北面的城後、東南面的梁丘集中700餘人,兵分三路向白彥鎮合圍,企圖一舉殲滅八路軍115師部隊。駐守白彥鎮的八路軍第686團、師特務團及蘇魯支隊等部隊,在對敵人實施節節阻擊後,根據第115師首長的命令主動撤離,隱蔽到白彥鎮兩側的山地裡,準備對敵人開展夜襲。

日軍於下午進入白彥鎮,但發現沒有一點工事可以防守,要抓夫整修又找不到人,糧食更是搜尋不到,井也被封起來了,人、畜沒有水喝。

當晚12點,686團一部又殺入白彥鎮,與敵逐屋爭奪。敵人苦於沒有水喝,早已軍心渙散,稍作抵抗後不久便向西北方向逃竄。八路軍特務團和686團1個連跟蹤追擊,殲敵一部,殘敵也被團團圍住。敵援軍200餘人乘坐汽車多輛趕來增援,又被八路軍擊潰。戰至黃昏,殘敵在大平邑援軍掩護下狼狽逃走,丟下了200多具屍體。

八路軍獲此大捷後,魯南各處的日軍、漢奸惶惶不安,紛紛求援於滕、嶧、費等縣之敵。日軍妄圖挽回敗局,又調集2500多人,於3月19日向白彥鎮發動了第三次進攻。

八路軍686團在白彥鎮西北的官莊,首先迎擊了從大平邑來犯之敵,雙方正在激戰時,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第1支隊迂迴到敵人背後,給敵以沉重打擊,打亂了敵人的部署。八路軍在白彥鎮外圍與敵激戰兩天後,再次主動撤出戰鬥。3月21日,日軍佔領白彥鎮。

當晚,在前線指揮戰鬥的羅榮桓和陳光,及時召集各部隊指揮員,做出了重新奪回白彥鎮的部署。八路軍各部對白彥鎮形成包圍後,在夜色掩護下又攻入白彥鎮,與敵展開白刃格鬥。敵人經過白天的連續戰鬥,早已疲憊不堪,戰鬥不久便傷亡慘重,連日軍指揮官森川都負重傷。第二天拂曉,官莊趕來增援之敵,也被八路軍擊退,困守白彥鎮之敵只得借毒氣為掩護,狼狽逃出白彥鎮。

八路軍第115師在連續14晝夜的3次爭奪戰中,共斃傷日偽軍800餘人,繳槍350餘支,取得了白彥鎮爭奪戰的勝利。在第115師進入魯南取得節節勝利的鼓舞下,魯南地方抗日武裝也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運河支隊、沂河支隊、嶧縣支隊、鐵道游擊隊等相繼成立,魯南大地出現了抗日鬥爭的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