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江南古鎮的紅色記憶

1949年5月9日,南潯鎮耶穌堂門前南西街,從泰安橋至便民橋一段實行戒嚴,行人繞道而行。耶穌堂內兩側門廳都是發報和電話通訊兵,禮拜堂朝東牧師講臺牆壁上懸掛著一幅大型軍事作戰地圖。

那天下午,來自兵團4個軍(20軍、27軍、30軍、31軍)及兵直的團級以上幹部數百名戰將,分別從南潯鎮附近駐地(嘉興、烏鎮、震澤、雙林、晟舍)趕來南潯,到耶穌堂參加兵團團級幹部以上軍事緊急會議(又稱兵團南潯會議)。


南潯,江南古鎮的紅色記憶


會議由兵團郭化若政委主持,首先他傳達了中央軍委、總前委和三野前委的指示,統一攻佔上海作戰指導思想。接著宋時輪司令員站在軍用地圖前,對九兵團各軍攻佔上海的任務作了部署。

在會上,宋時輪還傳達了中央軍委決定:上海解放後,由第九兵團負責上海市的警備工作。宋時輪兼任淞滬警備區司令員、郭化若兼任淞滬警備區政委。同時兵團黨委作出“一定要打好、進好、管好上海”的保證。

晚上,九兵團還在耶穌堂召開了兵團黨委擴大會,兵團黨委及軍以上幹部參加,對貫徹兵團南潯會議精神作了安排。5月11日,九兵團司令部於南潯發出上海外圍作戰命令,5月12日第20軍打響了攻佔上海的第一炮。


南潯,江南古鎮的紅色記憶


大慶樓慶功宴

據已故大慶樓經理錢士榮先生回憶,解放軍三野陳毅部隊曾光顧南潯大慶樓。那是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的一個晚上,大慶樓已打烊關門,店堂裡留一個安徽籍廚師曹富正在值班,突然有人敲門並叫老闆開門,當曹富開門後,進來的是位解放軍戰士,並要見老闆。那位戰士要求明天中午訂81桌菜餚,菜的檔次一般化。

第二天早晨,那個戰士又來了,介紹了自己是部隊的司務長,並且發給每位職工一條紅布條,要求每個職工系在胳膊上,作為大慶樓工作人員的標誌。

那天中午的慶功宴準備就緒,菜餚品種確實一般化,據錢士榮回憶有炒魚塊、炒肉絲、炒鱔絲、炒肚子、炒三鮮、東坡肉及時令蔬菜之類的粗菜等。由於桌數太多,除少數桌數放在大慶樓,其餘放在當時店對面的南潯旅社和南潯茶室(那時南潯旅館是三層樓),大慶樓臨河靠窗四間雅座,據說是陳毅同志和九兵團高級將領就座的,門口立著一位戰士,菜餚都經戰士之手送到桌上。

席畢,由司務長從乾糧袋裡拿出華東券結賬(華東券是華東地區部隊的軍用代用券),每桌在2元左右。司務長離開大慶樓時講明陳毅同志參加了今天的會餐,我們是慶祝部隊勝利橫渡長江而設宴慶功。

南潯遊覽景點推薦

小小天安門


南潯,江南古鎮的紅色記憶


雖按比例縮小,但也不乏莊嚴氣派,有金水河、金水撟、華表和石獅城。城樓上懸掛開國大典時的毛主席畫像,系原作者、中央美院周令釗教授與中央工藝美院教授陳若菊夫婦於2004年5月專程親臨南潯所作。小小天安門的二樓設有“共和國成立要聞錄”陳列室,珍貴的歷史照片和圖字資料展示開國大典的盛況。


南潯,江南古鎮的紅色記憶


 紅軍長征追蹤館

當代重走長征路的第一人是南潯籍記者羅開富,他不僅用一年時間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完了二萬五千裡全程,一天一篇發表在《經濟日報》上的“來自長征路上的報告”更是轟動一時。

如今,羅開富重走長征路發現並蒐集的一批黨史、軍史史料以及當年紅軍留下的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物件作為館藏展品,已成為研究黨史、軍史和了解黨心、民心的珍貴史料,成為進行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時代英模長廊

時代英模長廊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各個時代、各條戰線上的42位英雄模範人物的肖像和事蹟。他們為了民族的獨立和進步,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理想和信念,用汗水和熱血,鑄成中華大地上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老紅軍王定國為時代英模長廊題詞。

中國近代私家藏書樓絕唱——嘉業堂藏書樓

江南四大藏書樓之一,系“四象”之首劉鏞的孫子、清末著名藏書家劉承幹於1920年至1924年建成,因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題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

江南第一宅——張石銘舊宅

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之孫張石銘所建,整個大宅由典型的江南傳統建築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歐式建築群組成,處處呈現中西合壁的特點。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玻璃雕堪稱 “四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