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能:你一定要知道的求救技巧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在危險發生時如何求救,尤其是女性。求救可不是喊救命這麼簡單,事實上,喊救命還可能起到反作用。而今天我講給你們聽的,關鍵時刻可能真的會救你的命。

首先,我們來更正一個誤區:是不是在人多的地方,發生危險的幾率就會降低?

人多的地兒安全,這可能是大家通俗的認知。在進化史上,人類一直是群居動物,因此在人多的地方一般會本能地感到安全,於是,個體自己會主動放棄警惕,比如很多人習慣性地低頭玩手機不看路、不看人。但是,公共場合的人際聯繫往往是最弱的。人與人之間沒有緊密的關係,因此當發生事情時,周圍的人其實對於當事人來說都是陌生人,很難產生真切的關注,甚至會由於擔心“引火上身”或“上當受騙”而採取觀望的態度,耽誤瞭解決危機的最佳時間。

新技能:你一定要知道的求救技巧

清楚地瞭解了公共場合的這兩個特點,我們便能更好地總結出一套應對危險的方法。

首先,就是要在遇到危險時保持清醒的頭腦。科學研究表明,人在頭腦清醒的時候反應最快,反應速度一般在0.3秒左右,但當人緊張或慌張的時候,這個速度大幅降低,甚至不再以秒計算,可能完全喪失了作出反應的功能。

第二,當公共場合有人假裝你的熟人甚至男友強行拖拽你的時候,你可以冷靜大聲地問對方,我姓什麼?叫什麼?對方若答不上來,謊言不攻自破,這時候再向周圍人求救,獲得幫助的幾率也就更高。

第三,當向路人求救時,一定要有針對地求救。也就是說,你不能對著人群喊“救命”,而是要指著某個看起來有能力救你的人,一對一求救,比如,你可以喊:“前面那個穿籃球衣的高個子,救我!”或者指著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喊:“你,就是你,幫我打110報警!”

新技能:你一定要知道的求救技巧

德國心理學家馬克西米利安·林格曼(Maximilien Ringelmann)做過一個著名的拔河實驗:當拔河的人數逐漸增加時,每個人所用的力量反而越來越少,並沒有產生更大的合力。這就是“林格曼效應”,也叫“社會性逃逸”,意思是,群體中每個人的責任被稀釋:人越多的情況下,人越感到這件事與我無關。

正所謂“雞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亂”。當多個個體共同面對困難時,大家傾向於躲避責任,會有“這事情我不做自會有別人做”的心理,因此如果求救沒有針對性,眾人可能會共同目睹案發,卻沒人幫忙。

前幾年在網上惹人扼腕嘆息的小孩被車壓過數次無一路人施救等新聞,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就是路人的這種“非我必須”的心態造成的。

那麼,當你指了某人幫你他卻無動於衷時,可以考慮換個對象請他幫忙,若還是不行,也可以考慮用獎勵來吸引他們。比如,你可以說:“幫我報警,這不會給你惹麻煩,但可以救我一命,之後我付你一萬元感謝費!”這話雖然長,但若提前練過,也是很容易一口氣說出來的,聽起來也很有吸引力。

如果這樣還是沒有得救,那遇到麻煩的女孩可以考慮變換角色來求救了,也就是自己從被害者,變成麻煩製造者。比如:可以隨手抓起任何東西扔向身邊的人,被砸的人自然不會放過你,至少要拉住你或者你身邊假裝是你朋友的壞人理論;再比如,可以踢翻酒店的花瓶古董,越貴重越好。但要注意,搞破壞是為了吸引旁人的注意,以求得救,千萬別本末倒置,自己沒遇到太大的危險,反而是把整個大樓點著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新技能:你一定要知道的求救技巧

說完這些臨場發揮的自救方法,咱們還是要著重強調一下,如果經常一個人生活或外出活動,一定要提高警惕意識,防患於未然。比如,和家人約定求救信號。我出國時,會和老公約定,只要在任何通訊中提到了“喂貓”,那就是我遇到危險了,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因為我們全家都貓毛過敏,是不可能養貓喂貓的,而這種帶有極強個人特殊性的信號,又是外人很難覺察的。

再比如,隨身攜帶自我保護工具,例如防狼噴霧、高分貝警報器,等等。拿警報器來說,人耳能承受的最大噪音為120分貝,有一些噪音報警器,在觸動後可以發出120分貝的報警音,這對壞人有極大的震懾作用。因為絕大多數壞人作案時,都不想魚死網破,最擔心的是被發現,加上作案時本來就心虛,若不是經過訓練的作案人員,在聽到如此高分貝的聲音後一般會放棄作案並逃竄。

怎麼樣,掌握了這些知識,有沒有覺得自己又安全了一些呢?我還是希望你們永遠不要遇到危險,而遇到危險的時候,永遠有自救的方法。我是小八,歡迎給我留言,說出你的自救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