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能:你一定要知道的求救技巧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在危险发生时如何求救,尤其是女性。求救可不是喊救命这么简单,事实上,喊救命还可能起到反作用。而今天我讲给你们听的,关键时刻可能真的会救你的命。

首先,我们来更正一个误区:是不是在人多的地方,发生危险的几率就会降低?

人多的地儿安全,这可能是大家通俗的认知。在进化史上,人类一直是群居动物,因此在人多的地方一般会本能地感到安全,于是,个体自己会主动放弃警惕,比如很多人习惯性地低头玩手机不看路、不看人。但是,公共场合的人际联系往往是最弱的。人与人之间没有紧密的关系,因此当发生事情时,周围的人其实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是陌生人,很难产生真切的关注,甚至会由于担心“引火上身”或“上当受骗”而采取观望的态度,耽误了解决危机的最佳时间。

新技能:你一定要知道的求救技巧

清楚地了解了公共场合的这两个特点,我们便能更好地总结出一套应对危险的方法。

首先,就是要在遇到危险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头脑清醒的时候反应最快,反应速度一般在0.3秒左右,但当人紧张或慌张的时候,这个速度大幅降低,甚至不再以秒计算,可能完全丧失了作出反应的功能。

第二,当公共场合有人假装你的熟人甚至男友强行拖拽你的时候,你可以冷静大声地问对方,我姓什么?叫什么?对方若答不上来,谎言不攻自破,这时候再向周围人求救,获得帮助的几率也就更高。

第三,当向路人求救时,一定要有针对地求救。也就是说,你不能对着人群喊“救命”,而是要指着某个看起来有能力救你的人,一对一求救,比如,你可以喊:“前面那个穿篮球衣的高个子,救我!”或者指着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喊:“你,就是你,帮我打110报警!”

新技能:你一定要知道的求救技巧

德国心理学家马克西米利安·林格曼(Maximilien Ringelmann)做过一个著名的拔河实验:当拔河的人数逐渐增加时,每个人所用的力量反而越来越少,并没有产生更大的合力。这就是“林格曼效应”,也叫“社会性逃逸”,意思是,群体中每个人的责任被稀释:人越多的情况下,人越感到这件事与我无关。

正所谓“鸡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乱”。当多个个体共同面对困难时,大家倾向于躲避责任,会有“这事情我不做自会有别人做”的心理,因此如果求救没有针对性,众人可能会共同目睹案发,却没人帮忙。

前几年在网上惹人扼腕叹息的小孩被车压过数次无一路人施救等新闻,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路人的这种“非我必须”的心态造成的。

那么,当你指了某人帮你他却无动于衷时,可以考虑换个对象请他帮忙,若还是不行,也可以考虑用奖励来吸引他们。比如,你可以说:“帮我报警,这不会给你惹麻烦,但可以救我一命,之后我付你一万元感谢费!”这话虽然长,但若提前练过,也是很容易一口气说出来的,听起来也很有吸引力。

如果这样还是没有得救,那遇到麻烦的女孩可以考虑变换角色来求救了,也就是自己从被害者,变成麻烦制造者。比如:可以随手抓起任何东西扔向身边的人,被砸的人自然不会放过你,至少要拉住你或者你身边假装是你朋友的坏人理论;再比如,可以踢翻酒店的花瓶古董,越贵重越好。但要注意,搞破坏是为了吸引旁人的注意,以求得救,千万别本末倒置,自己没遇到太大的危险,反而是把整个大楼点着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新技能:你一定要知道的求救技巧

说完这些临场发挥的自救方法,咱们还是要着重强调一下,如果经常一个人生活或外出活动,一定要提高警惕意识,防患于未然。比如,和家人约定求救信号。我出国时,会和老公约定,只要在任何通讯中提到了“喂猫”,那就是我遇到危险了,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因为我们全家都猫毛过敏,是不可能养猫喂猫的,而这种带有极强个人特殊性的信号,又是外人很难觉察的。

再比如,随身携带自我保护工具,例如防狼喷雾、高分贝警报器,等等。拿警报器来说,人耳能承受的最大噪音为120分贝,有一些噪音报警器,在触动后可以发出120分贝的报警音,这对坏人有极大的震慑作用。因为绝大多数坏人作案时,都不想鱼死网破,最担心的是被发现,加上作案时本来就心虚,若不是经过训练的作案人员,在听到如此高分贝的声音后一般会放弃作案并逃窜。

怎么样,掌握了这些知识,有没有觉得自己又安全了一些呢?我还是希望你们永远不要遇到危险,而遇到危险的时候,永远有自救的方法。我是小八,欢迎给我留言,说出你的自救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