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生梔子治療急性胰腺炎有特效

朱良春:生梔子治療急性胰腺炎有特效

生梔子為常用清熱瀉火解毒藥,有梔子配方的名方亦甚多,如《外臺秘要》黃連解毒湯,治三焦熱毒壅滯高熱、煩躁、瘡癰、目赤;仲景茵陳蒿湯治溼熱黃疸;梔子豉湯治心煩懊惱不眠;《十藥神書》十灰散治各種熱證出血;丹溪越鞠丸治氣鬱化火等等。

朱老在長期臨床實踐中,體會到生梔子治療急性胰腺炎尤為擅長。

急性胰腺炎屬中醫學“胃脘痛”、“心脾痛”、“脅腹痛”、“結胸膈痛”等病症範疇,其病起病急驟,脘脅部劇痛拒按,疼痛可波及全腹,伴見噁心嘔吐,發熱(低熱、潮熱或高熱),腹脹便秘,小便黃赤,部分病人可見黃疸。多由暴飲暴食(飲酒過多或過食油膩),脾胃驟傷,溼熱結聚,波及膽胰而致。朱老認為:脾胃溼熱,蘊蒸化火,乃本病發生之關鍵。

生梔子瀉三焦火,既能入氣分,清熱瀉火,又能入血分,涼血行血,故為首選之藥。

輔以生大黃、蒲公英、鬱金、敗醬草、生苡仁、桃仁等通腑瀉熱之品,其效益彰。

痛甚者可加延胡索、赤白芍;脹甚者加廣木香、枳殼、厚朴;嘔吐甚者,加半夏、生薑,並可改為少量多次分服,必要時可先作胃腸減壓,然後再由胃管注入;其病勢嚴重、出血壞死型、禁食禁水者,則可作點滴灌腸。輕者1日1劑,2次分服;重者可1日2劑,分2次灌腸,常收佳效。

病案舉例

諸×,男,76歲,幹部。原有膽汁返流之疾,經常脘嘈不適,近月來因連續參予宴會,頻進膏粱厚味,突然上腹脹痛、嘔吐、汗出肢冷,乃去醫院檢查,B超顯像見胰腺腫大,伴有滲液;

血象:

白細胞15×10^9/L(15000/mm^3),中性0.86(86%);血澱粉酶950單位,尿澱粉酶460單位。

熱勢逐步上升。上腹脹痛經胃腸減壓後已有緩和,但腹肌有明顯壓痛,因年事已高,又有冠心病史,故外科暫作保守治療,禁食禁水,靜脈滴注福達欣5克。翌日,熱度上升達39.9℃,鞏膜見黃染,白細胞上升至23.5×10^9/(23500/mm^3),中性達0.95(95%),血澱粉酶高達2000單位。又作CT檢查,胰頭水腫、壞死出血,腹腔有滲液2處,病勢仍在進展。繼續使用福達欣6日後,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百分比絲毫未降,腹部壓痛明顯,滲液3處。

院方發給病危通知,家屬要求朱老會診:溼熱壅阻,中焦氣滯,毒邪凝結,大便5日未行,邪無出路,病即難解。苔黃垢焦膩,少津,唇燥,脈弦數。治宜清洩解毒、通腑導滯,冀能應手則吉。

生山梔、生大黃、廣玉金各20克,赤芍15克,蒲公英、敗醬草、茵陳各30克,生苡仁40克,炒枳殼4克。2劑,每劑煎取汁200毫升,點滴灌腸,上下午各1次。

灌腸後1.5小時排出焦黑如糊狀大便較多,2次灌腸後亦排出糊狀便,患者自覺腹部舒適,次日熱勢下挫,白細胞總數及中性開始下降,灌腸改為每日1次;

第三日熱即退淨,白細胞降為8.5×10^9/L(8500/mm^3),中性0.78(78%)。

第四日大黃減為10克,繼續每日灌腸1次。

第七日生化指標均趨正常,外科已同意進流汁,灌腸改為間日1次;腹部積液,其中2處已吸收,但胰頭部為包裹性積液,僅稍有縮小,外科認為不可能完全吸收,囑3個月後手術摘除。

患者仍堅持間日灌腸1次,結果40天后B超複查,包裹性積液已吸收,僅見一痕跡而已。

患者注意飲食控制,少進肥甘之品,少吃多餐,迄今已四年餘,未見覆發。

朱老採用灌腸法治療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之經驗,引起外科專家之重視,並提出建立科研課題,進一步實踐總結,以期總結推廣。(該課題已列為江蘇省級科研計劃,正在實施中,1998年可以進行鑑定。)

近據大連醫科大學賈玉傑教授等研究證實,生梔子對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可減輕胰腺的病理損害,糾正胰腺水腫、充血等病理障礙,促進代謝,改善血流,有助於胰腺的功能恢復。此與朱老之實踐,不謀而合。

· 本文摘自《朱良春用藥經驗集》,何紹奇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